马 草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首先界定了数字金融的内涵,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对其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对其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以丰富本文的理论依据。
“数字金融”这一概念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金融技术的融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数字化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业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变革。数字金融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统金融机构,网络技术公司提供融资、支付、投资等新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中国几乎涵盖了信、贷、汇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务,是金融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金融业今后发展的趋势。数字金融是借助数字技术,借助网络技术,提高了传统的金融、电子支付等业务效率,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十多年来,中国数字金融已经初具规模。现在,数字金融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20世纪90年代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开端,也就是各大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积极地吸收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改善银行的后台服务;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使用ATM、手机银行等各种终端设备。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各大金融公司都在积极运用资讯科技。虽然金融公司已在进行着金融信息化变革,但其传统的财务模式并没有改变,而在这个时候,资讯科技的加入只是让业务处理等过程更为便捷、快捷,虽然还没有真正成型,但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中国数字金融的真正启动离不开支付宝2004年的开通,支付宝的出现让中国的商业模式更加智能化。在2003年以前,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依靠金融科技,支付宝的出现,让网络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支付宝的出现提高了用户对淘宝的信任,因为在双方开始交易的时候,买方会将自己需要的资金,通过支付宝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直到货物被送到买方手中,买方才会从支付宝转账。支付宝的存在,让两家公司之间的信任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淘宝上的买卖是安全的,而且交易量也在快速增加。从那以后,支付宝就开始了更多的业务,而不仅仅是靠淘宝。
中国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金融公司,他们有很多的客户,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意,并且他们还掌握了数码技术,可以让他们的客户得到更多的便利,比如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网络消费等等。在这一时期,金融服务正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更加充分地反映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由于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量的用户信息和海量的行为数据被储存起来,使得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余额宝于2013年正式上线,支付宝业务的规模和作用逐渐扩大,标志着中国数字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发布的一款社会化服务,这是其进军数字金融的一个重大举措。2013年,当微信支付功能推出后,由于其营销手段的普及,许多人都选择了使用它。为了吸引客户,微信还推出了“零钱通”。今天,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字金融公司的代表,在第三方支付、数字支付等领域的发展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新的金融方式对传统的金融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推动着传统的金融组织进行转型,以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由于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的严重短缺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数字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已经步入了数字金融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近几年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挑战,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主动地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以求完成数字化金融转型,建设更加智能化的综合金融平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但是中国的数字金融公司和北美等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电商业务主要是移动电话和在线贷款,对跨境支付等业务没有太大的影响。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其发展能够促进金融的普惠性,而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普惠发展,普惠金融是当前最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数字金融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对象、客户群体的数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准确的反映,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近两年虽然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实体经济仍然受到严重打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疫情,能够快速反应、处理好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的公司,大多都是高科技企业,有些公司甚至因为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果敢的判断,才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飞冲天。数字金融在抗击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等方面具有非接触、无中断、高效率的特点,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转型”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其具体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采用清洁能源或低碳技术,减少污染排放。“绿色转型”理论认为企业要想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来约束员工行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和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型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要实现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首先应树立环保意识,我国传统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是高污染高能耗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应转变观念,用创新方式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体环境条件等等;都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向绿色转型升级最后应树立生态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利益的双赢。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并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号召来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新常态下,传统企业要想走出去,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要将“节能减排”纳入到国家政策体系中去,并逐步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等,都离不开制造业绿色转型理论支撑这一基础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推动作用的经济手段和社会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要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环境效益最优化和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寻求平衡点。
绿色转型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传统金融中企业往往会面临着巨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要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加强引导作用;二是强化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力度[1]。而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公众参与力度。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直接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并切实推进环保体系建设进程[2]。而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加大社会和公众参与度。因此我们要将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整个制造业生态转型之中;同时也应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建立相应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来保障环境治理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被破坏,以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是产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制造业要走可持续、科学化道路必须坚持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之路,发展生产经营模式才能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因此,从政府角度看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行为规范;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清洁技术与先进工艺研发等创新措施,都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并在推动经济社会效益方面起引导作用,政府要积极推动绿色转绿色转型的现状。
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其他渠道购买的,所以他们的资产并不多,也没有足够的信用,这就造成了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很难融资,大部分都是从银行内部融资,或者从银行借钱。一旦资金链断裂,制造业中小企业将面临难以应对的困境,企业难以存活。另外,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与中小企业的谈判来获得更高的利益,从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压力。传统的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要在各种压力下存活,难以从传统的银行获得融资,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但不管是哪一家公司,都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传统的中小企业,必然会有上游的企业,也会有下游的企业,而传统的金融模式,或许会让他们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金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一是推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二是促进绿色产品开发应用模式转变(包括从原材料中获取原料转化到制成品过程),以及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实现低碳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分配和使用,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三是推进“金融+互联网”融合创新,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金融服务实体,使“互联网+”成为金融业发展趋势,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创新,实现信息共享、风险管控与产品开发相结合。
在传统金融中,企业的行为是“融资—经营”,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领域深度融合。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数字金融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模式及客户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经营管理,并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3]。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业与其他科技融合;信息安全和网络信息技术催生新业态。在传统产业转型中,企业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才能够获得更大利润空间、降低运营成本,并获取更多客户资源等,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则是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提升效率以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数字金融推动下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服务流程、完善客户体验来实现与传统金融业之间互动式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提升盈利水平等方式,来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从而为我国制造型产业提供新思路并引领其可持续经营发展。
本文从数字金融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了我国推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传统金融业和新型互联网企业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化创新所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主导”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来促进绿色转型是一个新思路,也可能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方向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需要与传统金融业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