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雄文
诗路文化带建设还存在“政府热、市场冷”“研究热、转换冷”“点上热、线上冷”“主角热、配角冷”“省内热、省外冷”等“冷热不均”问题,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来破解
通过“四条诗路”把浙江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水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实现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这在全国属于率先探索和创新实践。
高质量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简称“四条诗路”)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文化浙江建设的时代亮点,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打响“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金名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四条诗路”把浙江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水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实现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这在全国属于率先探索和创新实践。
近几年,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挖掘了一批诗路文化研究成果,编制了一批诗路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一批诗路文化发展政策,实施了一批诗路文化旅游项目,完善了一批诗路文化公共配套,开展了一系列诗路宣传推广活动,工作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尤其是作为大运河、钱塘江、浙东唐诗之路三条诗路交汇处的萧山,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新昌、天台和瓯江山水诗路发源地永嘉等地,更是成效明显。尽管如此,各地各部门在建设理念、思路和具体操作中也还存在“政府热、市场冷”“研究热、转换冷”“点上热、线上冷”“主角热、配角冷”“省内热、省外冷”等“冷热不均”问题,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机制、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来破解,真正把“四条诗路”打造成魅力人文带、黄金旅游带、生态示范带、经济发展带、合作开放带、惠民富民带。
项目投资既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市场。目前全省“诗路文化带”项目建设都是以政府财政出资或者国有政府平台筹资建设为主,如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渔浦古渡,天台县的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展示馆、“百里和合唐诗廊”,新昌县的唐诗博物馆、天姥阁等,市场主体对项目的认知度、认可度不高,参与性不强,社会资本为主投资的诗路文旅项目数量偏少,投资总量占比偏小。
对此,一是要加强对诗路文化带项目的统筹谋划,推出一批真正有市场、有特色的文旅招商项目,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出台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吸引民资、外资、国资等多元化资本参与。二是探索省级财政安排的诗路扶持资金、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设立一只诗路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参与投资“诗路文化带”重点建设项目。鼓励支持诗路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用PPP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让市场真正成为诗路文旅项目的投资主体。
如何开发设计一批能够充分展现诗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时代价值的文创商品,如何把诗路文化融入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入研究实践不够。
目前全省诗路文化学术理论研究很热,但成果转化不明显。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成立了各种诗词协会、学会、联盟,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精力开展沿线诗词挖掘整理汇编、鉴赏解读、书籍编辑出版等工作,研究过于偏重学术探讨,停留在有多少诗人来过、留下多少诗句、诗人诗词占比权重等数据统计上,停留在诗路首倡地、核心地、目的地、精华地、发源地、缘起地等五花八门概念包装上,停留在名人、名诗、名址归属权、主导权的争夺上。而对诗路文化的深度解码还不够,如何把无形的诗词文化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市场接受度高的有形文旅产品,如何开发设计一批能够充分展现诗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时代价值的文创商品,如何把诗路文化融入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入研究实践不够。
对此,一是要树立“资源无边界”“文化无地界”“合作才能共赢”理念,各地不要纠结于“一人”“一地”归属,“数量”“地位”多少多重的争论,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诗路文旅产业的特色发展、配套设施服务的共享提质、诗路文化品牌的共同打造、区域合作机制的共建共创上来。二是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激励、推广奖励等诗路文化成果转换动力机制,加快名人名家、名诗名句、名址名地、名产名物等文化成果的物化、活化、转化,使其变成实实在在、游客喜爱的文旅精品、文旅商品。注重与时代精神、潮流时尚的融合,避免雷同、彰显特色,让诗路文化产品形神兼备,更具吸引力、展现力和亲和力,真正体现诗路文化建设“功夫在诗外”理念。
目前四条诗路沿线重要节点上诗路小镇、诗路博物馆、诗路景区、诗路公园、诗路碑廊、诗路墙、诗路岛、诗路乡村、诗路遗址等融合产品已初具规模,涌现了一批诗路美景、美食、美购、美宿、美娱。但由于缺乏统筹,各地单打独斗,重“点”上项目建设、轻“线路”策划串联问题还比较严重。诗路沿线、诗路之间、诗路与其他景区之间,没能实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
对此,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诗路沿线高铁、高速、国省道、农村公路、骑行道、游步道、古驿道等线性交通,游客中心、厕所、停车场、标志标识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来实现串“珠”成链。加快建设“诗路数字工程”,在诗路沿线组织一批有影响力、有亮点特色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串联沿线景观和设施,促成区域抱团合作。二是加快培育推出名人故里研学、山水休闲度假、古迹古艺古村探秘、房车自驾露营、田园耕读乡村风情等诗路文化带十大主题精品、特色线路,加快形成符合不同客源群体需求的旅游消费产品,打造全省文旅经济新增长极,助力共同富裕。
诗路文化带涵盖11个市、61个县(市、区),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牵头单位积极作为,编制完成“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和黄金旅游带规划,推出一批诗路文旅金名片、文旅IP。萧山、新昌、天台、永嘉、建德等诗路文化带重点县(市、区)从规划编制、组织保障、政策扶持、项目落地、宣传营销等方面全力推动。但也还有不少省级部门、地方政府没有把“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思想认识、重视程度、推进措施都还不够到位。有些省级部门认为“四条诗路”跟自己本职工作关联度不大,有些地方政府认为自己不在诗路主线上,或者不是主线上重要节点,或者诗路文旅资源并不丰富,主角意识淡薄,配角意识明显。
对此,一是要加强省级部门之间沟通、统筹、协调、合作,避免政策相互打架,明确责任,确保诗路文化带建设工作按照规划既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有序推进。充分调动发挥作为配角的省级相关部门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二是一些诗路沿线非重要节点的县市区要提高站位、不分主次、因地制宜,加大当地诗路文旅资源挖掘、文旅产品建设力度,确保诗路文化带“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不在自己地盘上中断。
让游客居民参与到诗路文化宣传中来,人人成为宣传员,让诗路文化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在境内外得到广泛宣传普及。
近几年,省级相关部门、诗路沿线政府高度重视诗路文化带的宣传营销工作,全省每年各种层级、各种形式的诗路文化宣传促销活动很多。但是,这些活动举办地基本上在省内,参与媒体以省内为主,参加人员以诗路沿线的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为主,宣传形式以研讨会、座谈会、高峰论坛、节庆活动为主,宣传资料以诗词汇编、名人传记、赏析解读为主,导致活动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形式不新、专业性不强、传播不远、影响不够。省外媒体、境外媒体对“四条诗路”宣传报道不多,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关注不够,普通百姓游客参与不够,直接结果体现在诗路文化社会认知度、宣传展示度、体验感受度在省外、境外明显偏弱。
对此,一是要建立“四条诗路文化带”宣传营销联盟,整合宣传、文旅、外事、商贸等政府部门和相关市县的宣传资源,加强与境内外尤其是长三角、“一带一路”诗路文化研究机构、央视、人民网、新华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合作,以“大外宣”为牵引,统一诗路文化带的整体形象,“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形成诗路文化宣传的合力。二是创新推出更有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的宣传营销模式,打造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头条、APP等互联网新媒体结合的融媒体平台。更好地运用facebook、twitter等境外资源,发挥永久落户萧山的世界旅游联盟作用。策划一批诗路文化带优秀宣传片、歌曲、影视作品、电视栏目和动漫游戏,举办如“钱塘潮涌——诗词大会”“我爱背唐诗(诗词)”等有影响力的诗路文化活动,让游客居民参与到诗路文化宣传中来,人人成为宣传员,让诗路文化走出浙江、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在境内外得到广泛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