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喀左县南公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喀左 122314)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主要产生在肠道绒毛上部和淋巴结部位,在猪排泄完后,没有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导致猪生存环境的污染,虽然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但是一旦爆发起来,就会给养猪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小猪的感染率最高,大多都会死亡,一般的话都会在冬春季节爆发,产生的原因在于猪生长环境管理不当,没有给猪及时打相关的疫苗,特别是在天气变化时,猪的抵抗力较弱,就容易引发该疾病,所以在进行病毒防控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和类型的猪,做好饲养和环境管理,并打好疫苗,进行日常消毒和清洁工作。
最早发现的猪流行性腹泻在欧洲,1976年在比利时分离得到冠状样病毒,后来在1979年的时候先后在韩国和日本爆发,而我国在1982年被分离,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26个城市都爆发该腹泻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0年,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和地区,暴发大面积的腹泻病,随之到全国,打过疫苗的猪也不能幸免,患上病的猪都出现拉肚子、脱水然后死亡症状,经过病毒检测得知,这是变异性的腹泻病。2011年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抽样检测,阳性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病毒主要是其中的特殊蛋白缺失和突变引起的,从2013年后到现在,这个疾病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流行。
传染性腹泻疾病和猪流行性是同一类的病毒,长度大概为28个钱字节,全部基因有五个非编码区,其中的编码有四个结构蛋白和三个非蛋白,在对其基因进行分析中,对s m蛋白研究较多。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该病毒的遗传情况,对其基因利用进化树进行研究,将病毒基因分成两个内容:经典和新型,其中的经典包含疫苗、培养株,其他的还包含早期的病毒,而新型的主要是在二零一零后分离的变异株。通过对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得知,同群间的相似性较高。我国这个病毒变异较大,有三个插入和一个缺失区,并在遗传上具有多样性特点,还能够在重组机制的情况下出现,因而现阶段的经典疫苗,已经无法消灭该病毒。
猪流行腹泻病大多在冬末春夏时节,但是在规模化的养殖发展下,现在也会在夏季病发,在猪的任何一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感染这种病毒的可能性,但实际的传播速度和流行状况,比流行性的肠胃炎要好很多,在猪逐渐长大后,该病的暴发率会随之降低,其主要的病源来自病猪,尤其是一到五岁的小猪,最容易感染。在感染这种病毒后,通过口鼻的作用,直接到达小肠部位,在病毒的不断增殖中,就会对猪身体内部的细胞造成伤害,引发细胞功能障碍、小肠磷酸霉含量的减少,就会导致其产生腹泻症状。病发的潜伏期为五到八天,猪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不停地拉肚子、呕吐症状。出现呕吐的问题,大部分是小猪在食用饲料或者喝奶,具体的症状表现和猪的年龄有关,越小的猪越明显。当小猪的症状一直持续,在经过治疗时没有得到改善,长期情况下就会出现脱水直至死亡。通过观察病猪的粪便可以看出,其呈现淡黄色的水样,其体温会上升,在食欲和精神方面较为萎靡。而成年猪在发病后的症状不明显,在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腹泻和呕吐症状会逐渐消失和恢复。病亡率较低。保育猪在发病的早期,粪便是黄色水样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呈现灰黄色的黏稠状,虽然对保育猪的感染率较高,但是通常情况下,死亡率会在20%以下。其对应的病理特点在于,流行性腹泻病主要是在小肠内,当猪感染后,小肠就会出现膨胀,且伴随着大量的液体和气体产生,其肠道中的淋巴结也会出现充血问题,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猪的绒毛上皮组织有脱落现象,胃部还有未消化的乳块。病死猪的症状为:脱水以及眼皮凹陷严重,在其心肌部位还会有出血问题[1]。
主要是运用化学理论和电镜技术相结合,利用超微结构对抗原和抗体定位进行分析与研究,具体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免疫凝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抗原抗体产生凝集效应后,在负染色下利用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二是电镜定位技术,将特殊标记的抗原抗体进行结合,并用显微镜观察后,根据其形成的电子密度状况,确定抗原的位置。在这个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具体结果不是很准确。其中使用到的标记物,主要有三种即:铁蛋白和过氧化酶、放射性元素以及形状奇特的血兰蛋白和噬菌体。还有在固定剂方面,要根据其具体的类型、密度、酸碱值以及温度等,大多数情况下其温度要保持在2~4℃,然后进行冷固定处理。
它主要是一种抗体技术,运用免疫、生物、化学以及显微镜等技术相结合,通过荧光物质,对抗原体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标记。具体的有两种:一是抗体标记,对抗原进行追踪和检查;二是抗体法,通过已经确定的抗原位置,对相应的抗体进行检查和追踪。在这个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荧光色素可以和不同的抗体蛋白相结合,但是在实践中这个技术的运用较少,它具有速度快,反应灵敏以及特异性好等特点。这个技术有一些缺点是,非特异性问题较为复杂,直接还没有对应的解决方法,相关的技术难度较大,且对结果的判断科学性不足[2]。
主要是将抗原或者是抗体,通过血凝作用,使覆盖在红细胞表面,形成致敏载体,并与抗原和抗体相结合,促使产生凝集反应。其中的红细胞作为凝集的载体,常用的是家养鸡、绵羊等,新鲜的恭喜宝虽然能够吸附更多的糖类抗原,但是对蛋白中的抗体吸收能力较差,而致敏的红细胞存储时间短,且容易发生变化和污染问题。对致敏的抗原和抗体要求较高,且有很好的免疫活力。间接处理方法则是利用对应的偶联剂将蛋白质和红细胞结合。在实际的血凝实验中,用试管对标本进行稀释处理,使得浓度比例在1:64,并对不含标本溶液的稀释进行对比和分析,将有稀释标本的一滴溶液放入试管中,并加入百分之零点五的红细胞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到合适温度下的房间内两个小时左右,通过观察抗原看出,红细胞如果沉淀在底部,则集中为一个圆点的为不凝集,当红细胞凝集后,会在底部的周围,依据其凝集结果,反应阳性的强弱状况[5]。
主要是运用霉作为标记物,将已经确定的抗原和抗体,通过吸附的方式,将其放于固定的载体表面,并用洗涤液进行成分的分离,结合霉沉淀在底部的颜色,来进行结果的判断,利用来对抗原和抗体进行定位检测,其颜色的深浅和抗原的含量呈现正比关系,在这过程中,可以使用对应的实验仪器,进行测定,利用霉产生的化学反应敏感能力和抗原的特性相结合,进行综合的检测和评定。但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保证霉标记物的灵活敏感特性,
主要是针对流行性腹泻病的特点,采用预防的措施,提高猪的免疫力,具体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根据容易爆发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接种疫苗,在母猪分娩的一两个月内,采用猪流行性肠胃炎和腹泻病二联灭活疫苗进行注射,每头猪的用量大概在四毫升,主要是利用乳猪吸食母乳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在养殖场没有出现过这种病毒时,可以冬末春初以及夏季时节,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工作,每只猪的用量在2ml。另外还可以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针对流行性腹泻病毒,使用3ml的多糖液、100mg霉素、25g头孢依据对应的比例混合后,在猪的后海穴进行注射,每天两到灭活苗三次,要连续注射5d左右,但在后海学注射时,要注意针的深度不能超过3cm,手势顺着前上方来进行。在疫苗的选择上以组织和细胞两种为主,组织疫苗其实就是氢氧化铝,在接种两个星期后,会产生抗体;细胞疫苗是二联灭活和氢氧化铝相结合,其抗体延续时间可以高达半年[6]。
在这个方面具体的有五个点:一是在饲料管理方面,特别是小猪,要及时地进行补饲,对断奶的小猪,可以先使用少量的饲料进行喂养,随着长大慢慢增加。对猪的食用饲料要采用合适的保存方法,防止发霉,在喂养前,要检查饲料是否干燥,有无霉变,并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选择合适的饲料喂养,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二是猪的生活环境,在冬季的时候,猪的免疫力下降,要确保猪舍的温度,能够满足其正常生活需求,而且不能过于潮湿。母猪居住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30℃,而保育室的小猪,温度可以在25℃,对它们的居住环境,定期的使用干粉消毒剂进行处理,另外在通风条件上,要可以将难闻气体排出。四是要安排工作人员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打扫,并做好日常管理。在打扫好后,要开展消毒工作;五是对于出入的来往车辆和人员,都要进行消毒,对于更换的衣物,可以用紫外线来进行,并使用消毒液勤洗手。对于母猪的管理,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发病机率,可以采用后备母猪措施,并对发病的母猪进行隔离处理[3]。
猪流行性腹泻病感染后,病猪会排泄大量的物质,污染到其用水、养殖以及饲料环境等,养殖场内其他的猪,就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继而感染病毒,所以在发现感染腹泻病时,要对这些猪群进行隔离处理,并将病猪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对于死猪,要采用无害化的方式,对感染病毒的猪舍,开展小消毒工作。在进行隔离的时候,如果是仅仅的个别猪有流行性腹泻病的症状,可以对其进行单个的隔离,并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同一个猪舍的群体,选择合适的病毒诊断技术,以确保猪群的安全。在这个方面,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不同猪群,进行分类管理,并针对猪的日常生活,加大对养殖工作中的各个部分精细化管理的力度。
在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发病的猪群,可以采用注射、中药以及补液等方法来进行。在使用中医疗法的过程中,则是针对疾病的特点,使用一些益气健脾的中药,比如陈皮、茯苓以及黄芪等,结合消食健胃的麦芽、以及有着很好的解毒、止泻的药物,比如板蓝根、金银花等,或者是使用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女贞子,具体的可以根据需求,配比合理的量,药方如下:采用陈皮、板蓝根以及山楂个30g,黄芪和女贞子各50g;或者是麦芽、茯苓以及白头翁各30g,白术、党参各50g,将各类药材研磨成粉混合后,依据1%的比例,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或者是用水煎好后服用,这些配比好的药量,足够四十头病猪的使用,每天一次,接连使用5d,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补液治疗主要是运用输液的方式,为猪的成长提供能量,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血液循环能力。对于病猪,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利用维生素、氯化钠以及霉素等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后,每天注射两次,时间约为3~5d。采用腹腔注射,则是用葡萄糖、黄芪以及地塞米松等混合溶液,每天注射一次,用量在20~40ml,要注射3d。在注射的时候,将其倒立和固定好后,在猪的乳头附近进行注射,在工作前,使用碘进行消毒,采用垂直的方法进入,在完成后,要观察猪的反应和状况[4]。
综上所述,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其流行的现状以及发病特点、症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猪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病毒诊断技术的运用,找寻合适的应对方法。具体的是从提高猪的免疫力,通过疫苗针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的开展,为猪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饲养中,对其食用的饲料,进行检查,在确保营养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的预防。同时对感染流行性腹泻病的猪进行隔离管理,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消毒处理。另外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猪的身体检测,通过观察和病毒感染的症状,找寻合适的方法解决,还可以结合信息化管理方式,加大对猪防疫工作的检测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