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琴 王淑娟 田耿家
压力性损伤是指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但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1-3]。文献报道,近20余年来全球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国外ICU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1.8%~23.0%,我国ICU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8.76%[4-6]。然而,压力性损伤治愈率仅为5.1%~29.9%[7]。由于城乡老年人医学知识的缺乏及基层医疗资源的短缺,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治疗往往只能通过门诊治疗而无法住院治疗,因而患者很难获取一些治疗压力性损伤的措施。患者因衰老、慢性病、自理能力低下、家庭护理不当等原因,极易出现严重后果,甚至丧失生命[8]。另外,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9]的普及,患者住院时间缩短,造口伤口门诊因压力性损伤来就诊患者也逐渐增多。
无损包扎法是龙游县人民医院创面中心在临床治疗中原创的一种新型改良的治疗方法,其利用湿敷的原理对压力性损伤创面进行抗压保护包扎。湿敷是利用虹吸原理对感染的创面进行清洁的一种包扎法[10]。在基层医院临床实践中,此包扎法可以很好地减轻和分散压力和剪切力,防止重复损伤,减少患者翻身换药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现将龙游县人民医院伤口门诊采用此法治疗压力性损伤创面的结果和经验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龙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60周岁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7例。纳入标准:(1)按照欧洲压力性损伤专家组压力性损伤分级标准[11]入选2期以上的压力性损伤患者;(2)创面直径≤10 cm;(3)患者或家属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能坚持定期换药的患者;(2)腔隙性压力性损伤患者[8];(3)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终末期患者。根据首次治疗时患者全身情况及压力性损伤局部的评估结果,按患者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类型、损伤分期及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龙游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无损包扎法,将创面处理好后,根据不同的创面,选择藻酸盐敷料(拜尔坦藻酸盐敷料藻酸盐填充条,规格:3 cm×44 cm,型号:3740,批号:46434,丹麦康乐保公司)覆盖创面。将消毒好的纱布块,浸于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中,取出并挤干,然后用镊子夹起一端后抖开,分散覆盖于敷料之上,外再盖以棉垫,胶带包扎固定,视创面干净程度,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图1)。注意事项:(1)湿敷液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现在常用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2)纱布不宜太湿,应将浸湿的纱布挤压至不滴水滴为止;(3)放置纱布应越散乱越好,以“蓬松”为佳。
图1 无损包扎法操作步骤(a:骶尾部圆盘状压力性损伤创面情况;b:术前对创面采用无损包扎法包敷,将纱布块拆开置于稀释的碘伏溶液中浸湿;c:挤干纱布;d-e:抖开浸湿的纱布块,散乱地置于创面之上;f:用棉垫包敷,胶带固定)
1.2.2 对照组 常规完成清创消毒,根据创面情况,选择藻酸盐敷料,进行常规包扎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创面再次受损情况,包括皮肤发红、新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2)创面愈合时间;(3)疗效判定:设定在3个月内,创面完全愈合为痊愈,创面缩小75%为显效,创面缩小不足25%为无效[12-1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创面再次受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皮肤发红、新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创面再次受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8.79±7.39)d,短于对照组的(44.12±8.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0,P<0.01)。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无损包扎法能分散压力和剪刀力,避免创面再次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匮乏,空巢或独居老年患者翻身依从性差,使得压力性损伤创面可能会面临重复损伤[14],导致压力性损伤迁延不愈,有的长达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临床可见患者即将愈合的压力性损伤创面,因未遵医嘱翻身减压而导致创面损伤加重,这也是压力性损伤难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如何有效减轻或分散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压力或剪切力,将是居家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治疗过程当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无损包扎法既可以洁净创面,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轻创面的重复损伤,从而保护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敷于创面之上散乱的湿纱布,由于彼此之间存有间隙,它可以承纳、缓冲、分散、吸收和阻断压力的传导,从而将压力分散,使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创面的各个方向,而不至于使某一个点或部位持续受压而产生重复损伤。抗压治疗是压力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中配合功能性敷料必不可少的一种包扎方法。减轻或分散压力是治疗压力性损伤的关键环节,减压措施也是贯穿压力性损伤防治的始终[15]。本研究中,观察组33例患者通过无损包扎法,仅1例发生皮肤发红,1例发生新的压力性损伤,明显优于对照组。
压力性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难以治愈以及治愈后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特别是3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康复,还可能因继发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6]。无损包扎法基于湿性愈合理论,此方法的重要作用是保湿,创面的愈合和修复需要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这种作用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够实现,而湿敷本身就为创面的愈合提供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10];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的纱布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减少感染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本研究中,通过无损包扎法,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28.79±7.39)d,明显优于对照组。
无损包扎法能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康复,伤口负压治疗在压力性损伤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价格昂贵,不进医保,很多农村患者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无法坚持换药,导致伤口迁延不愈。本研究发现,无损包扎法主要采用浓度为0.5%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的纱布为主要原料,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符合医保政策,且使用无损包扎法在3个月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