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要素及法律问题剖析

2022-03-15 12:47杨晶晶
法制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当事人危机要素

杨晶晶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且在互联网互联互通作用下,学生接收信息与发布信息更为便捷,在此环境下,学生易陷入各类危机事件,如廉价兼职诈骗、恶意造谣事件、食品安全危机等,各类危机事件将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若处理不当则会出现恶性事件,对大学生成长及校园稳定造成阻碍,故而在大学生管理期间,应加强对各类危机事件的重视。

一、大学生危机事件特征

大学生危机事件是指大学生在校园内外受到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心理、经济、健康伤害的紧急事件,危害较大,能够直接损害大学生利益,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学生后续生活发展。结合现阶段常见大学生危机事件来看,其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危机事件类型多样,包括传统的食品安全危机、意外安全事件等,还有近年来常发的廉价兼职诈骗、恶意造谣事件、裸贷事件等,均可侵害大学生身心健康。2.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产生具有突发特征,可能因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想法就引发危机事件,且一旦陷入危机事件,事件危害将迅速扩大,故危机事件还具有显著危险性特征。3.敏感性。危机事件具有敏感性特征,在处理期间,应对相关大学生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避免危机事件对大学生造成二次创伤。4.群体性。部分大学生危机事件具有群体性特征,如食品安全危机等,将会在校园范围内造成恐慌,对正常教学活动造成限制,并对校园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群体性危机事件必须予以重视。

二、大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要求

采用德尔菲法对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进行分析,并综合专家意见整理了13项相关要素,在此基础上对13项相关要素进行总结概括,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相关要素

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共有三个阶段,即危机事件前、危机事件中、危机事件后,故将大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总结为三项主要能力,与三个阶段相对应,即预防、控制、适应能力,将其作为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的一级要素,为明确能力要素层次,确保能力要素具有较强通用性,将表1内13项概括能力进一步整合划分,将基本认知、影响认知、政策认知归纳为危机意识,将征兆觉察、资源利用、信息反馈归纳为防范意识,将抗压能力、情绪稳定归纳为心理应激,将自救技巧、互救能力归纳为应急技能,而理性评价、秩序恢复、心理调适保留,作为二级要素,具体层次如表2 所示[1]。

表2 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一、二级要素

将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所有构成要素进行整理,罗列三级要素,具体如表3所示,为确保大学生陷入危机事件后能够良好应对,在高校教育期间,可按照大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要素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尽可能降低危机事件的不利影响。

表3 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要素

三、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法律问题剖析

为提升分析针对性,以某危机事件为例。某学生在高校微社交(网络社交环境,如微信、微博等)环境下遭受校园谣言,同时在互联网传播扩散下,危机事件出现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对该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产生极大干扰,在侵犯名誉、言语讥讽环境下,该同学逐渐陷入心理危机事件,甚至出现轻生倾向。

(一)危机原因危害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极易陷入社交危机,主要表现为言语讥讽、传播谣言、肢体性冲突、侵犯名誉等,给相关大学生造成极大困扰。结合大学生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产生上述案例事件的原因在于大学生面临就业、学业、经济、情感压力,逐渐将网络社交环境作为倾诉分享的平台,在微社交环境下,大学生们畅所欲言,在缺乏顾忌的情况下产生了言语冲突、情绪冲突,而在冲突期间则出现了造谣现象,在互联网传声筒促进下,使谣言快速传播,三人成虎,导致谣言在大学生高校微社交环境下实现了传播覆盖,给谣言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使该同学陷入恶意谣言危机事件,谣言无法及时制止,给当事人同学造成了心理创伤。

(二)案例法律风险

对于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应从危机事件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预防、控制与善后,并在三个阶段中注意防范法律风险。上述恶意谣言危机事件可进一步归纳为心理危机事件,在该事件中主要存在民事责任风险、行政责任风险、程序性责任风险。1.民事责任风险。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及《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中指出,发生危机事件后,高校需承担过错责任,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全面保护,且于危机事件结束后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善后处理,避免被他人利用,并进行事件反思,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而在此过程中存在隐私风险[2]。此外,对于危机事件中涉及的当事人学生,其隐私信息应经合理评估后决定是否小范围公开或不公开,尽可能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在处理期间,若选择不公开当事人学生部分隐私信息,此时需进行舆论引导,避免被有心人恶意揣测,对当事人学生造成二次侵犯。由此可见,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存在隐私权侵害问题,易产生民事责任法律风险。2.行政责任风险。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在学生危机案件处理期间,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如纪律处分、开除学籍、休学等)时应慎之又慎,并对行使权力后的结果负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若处理不当,则会出现行政责任风险[3]。3.程序性责任风险。要求高校在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时,按照文件、政策、规章要求,确保危机事件处理程序公平正义,同时按照《行政处罚法》《高等教育法》规定,维护大学生对于危机事件处理结果的被告知权、申诉权、起诉权,不可剥夺危机当事人程序性权利,杜绝不公正处理,维护危机事件当事人学生权益。

(三)风险处理流程

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应结合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合理应对,在危机事件出现前核实相关义务是否落实,在危机事件发生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在确保处理措施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学生权益,降低危机事件不利影响,在危机事件结束后,按照流程进行疏导并跟踪教育[4]。为进一步遏制法律风险的出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应对。

1.隐私处理

当大学生危机事件出现后,必须谨慎对待事件,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必须做到空间私密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形成了较强的维权意识,隐私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应做好危机事件当事人学生的个人私密信息保护工作,重视隐私信息使用许可问题,若在事件处理期间对学生隐私权造成侵犯,需及时致歉,后果严重则需相应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若心理危机事件情节严重,应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建议相关学生就诊咨询,在此期间当事人不配合心理救助工作,则应报告上级,并联系学生家长,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在心理辅导期间,仅给出心理就诊建议,杜绝其他信息的披露。

2.紧急应对

案例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是由于沟通交流冲突,在互联网作用下,学生沟通频率提升,促进了类似危机事件的产生,因此,高校在日常教育期间,应注意培养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良好预防、控制、适应危机事件,凭借乐观稳定心态正确处理。当心理危机事件不断恶化后,可能出现伤害他人、自杀、自伤等外在行为,如案例中当事人学生已出现轻生倾向,因此在危机事件处理期间,不仅需注意保护当事人学生隐私权,还应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协调调配校医资源,若情节严重需联系定点医院,上报上级并通知家长,为当事人学生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

3.申诉途径

高校行使自身行政权力或学生因自身原因而退学、休学、转专业后,高校需第一时间发文公布,确保事件处理规范,良好履行高校行政职责,若在危机事件处理期间,当事人学生对于处理结果中涉及自身权益的部分存疑,可进行申诉。但在部分高校内部,危机事件的申诉流程存有一定缺陷,继而产生了一定法律风险隐患。例如:对于期末处分送达需一定时间,考虑到学生家庭住址远近的差异及期末处分是否能够及时送达问题,应适当延长期末处分申诉周期,确保学生能够良好维护自身权益。对于高校而言,对于各类危机事件处理结果的申诉流程应进一步规范,并将其出台明文规定,予以公示,确保学生均了解申诉流程,同时在申诉流程实施期间,应结合实践实施情况不断纠正完善,尽可能使申诉途径通畅,流程有序。

4.紧急预案

为避免危机事件恶化,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损伤,应针对常见的大学生危机事件制定紧急预案,一旦发生自残、斗殴等行为,能够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并进行指挥救助。对于高校而言,可针对大学生危机事件构建调控中心,用于应急调节,并结合新时代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危机事件处理方式,不可生搬硬套危机处理方案,应结合危机事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对,以此确保危机事件处理效果,切实保障学生权益,在高校内营造和谐稳定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降低危机事件发生概率。

四、结束语

危机事件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为缓解危机事件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应于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并结合危机事件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针对法律风险进行规避,为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应于事件风险处理期间,做好隐私处理、紧急应对,确保申诉途径畅通,并结合常见大学生危机事件制定紧急预案,遏制危机事件的恶化,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当事人危机要素
我不喜欢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