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探究

2022-03-14 10:59杨小康王瑞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玉米螟田间管理

杨小康,王瑞华

(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费县 273400)

0 引言

玉米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其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积极应用栽培新技术,切实展开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提升玉米质量和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以提升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 玉米栽培新技术

1.1 播前准备

1.1.1 土地准备

做好土地准备工作,可以为玉米种植打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确保玉米健康生长,因此必须将土地准备工作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1]。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此外,耕翻的深度应大于25 cm,耕翻深度应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在耕翻时还要将有机肥料、氮肥(45%~50%)和磷肥(75%~80%)当作基肥一起深埋于土壤中。

在正式播种之前,还需要做好整地工作,即用浓度为50%的乙草胺120~150 g兑水35~40 kg或浓度为90%的和奈斯90~100 g兑水30~35 kg,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封闭处理。之后,要开展耙磨整地工作,实现土地“齐、平、松、碎、净、墒”。做好土地准备工作,既能够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玉米生长需求,也可以为灌溉工作打下基础,从而确保玉米能够健康生长。

1.1.2 种子准备

玉米种子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2]。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以及实际土壤特点,科学选择优质玉米种子。此外,在购买玉米种子时,应对玉米的出厂地址和生产厂家进行仔细查看,确保玉米具有合格证书并且是优质玉米种子,充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的纯度应大于96%,净度应大于99%,发芽率应>85%,且水分含量应<13%。从外观上来看,玉米种子应具有籽粒饱满、色泽光亮、大小基本一致且没有破损。例如,士海718就是一级良种,其纯度为98%,净度为99%,发芽率≥98%。此外,杂交一代黑糯3号玉米种子、永誉农大95等也都是优质玉米种子。

选择种子之后,需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即根据当地区域实际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例如,高效复合多功能玉米种衣剂-蚍虫啉-欧洛特可以用来防治玉米蚜虫等、华阳-20.3%玉米种衣剂可以用来防治丝黑穗病等,20.3%福·唑·毒死蜱玉米种衣剂可以用来防治地下害虫等。此外,也可以根据种植要求选择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玉米生长、保证玉米免受病虫害侵袭的目的。

1.2 播种技术

1.2.1 确定播种期

种植玉米须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气候特点和玉米种子的生长周期,并以此为基础,科学确定玉米播种时间,既可以保证玉米种子的成活率,也可以保证其发芽率[3]。如果播种时间较早,玉米种子会因为气温过低而不能顺利发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从而降低农户经济收入。如果播种时间较晚,玉米种子的日照时间则会减少,这同样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总之,过早种植或过晚种植,玉米产量都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必须确定科学且合理的播种时间。

1.2.2 玉米种植密度以及株距的确定

从品种特性来看,如果玉米品种叶片数多、植株高大、群体透光性差,并且叶片较为平展,应当稀植。如果叶片上冲、植株矮小、群体透光性良好,并且株型较为紧凑,则应当密植。从地力水平方面来看,若土壤肥力较差,施肥量较少,则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反之,如果土壤肥力较高,而且施肥量合理,则要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土壤则应取适宜密度范围的中密度。从土质条件方面来看,如果土壤透气性好(沙土或沙壤土),则可以密植,如果透气性差(黏土),则应当稀植。

玉米株距的计算方法为:精量播种株距(m)=亩÷平均行距(一般为0.57 m)÷亩留苗数×种子发芽率(>92%)。半精量播种株距(m)=亩÷平均行距(一般为0.57 m)÷亩留苗数,且种子85%<种子发芽率<92%。植株棵数=[(地长÷株距)+1]×[(地宽÷行距)+1]。

1.3 田间管理

1.3.1 科学施肥

田间管理工作对玉米的生长十分重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既可以充分保证玉米吸收到充分的营养元素,又能够确保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4]。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并且管理方式应具有连接性,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整体性效益。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时,首先应确定田间管理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其次,应以田间管理目标为指引,做好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工作。

相较其他农作物来说,玉米是一个需肥量较多的农作物。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磷、钾为主,钙、镁、硫、硼、锌等为次。对玉米而言,在进行施肥时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的原则。为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及玉米的伤害,基肥应尽量选择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等。

玉米在不同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例如,在幼苗时期,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1.8%~2.2%;在拔节至开花时期,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48%~52%;在籽粒灌浆期,对氮的吸收量占总量的44%~47%。因此,应根据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科学施肥。除此之外,为保证玉米正常生长,还应分次追肥。提苗肥:提苗肥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使用种肥的土地,一般提苗肥与第二次中耕施肥一同开展,可使用腐熟过的粪肥或油渣等。孕穗肥:玉米在拔节至抽雄期间会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可选择用速效氮素化肥作为孕穗肥,其数量应为总氮肥的38%~42%。花粒肥:花粒肥主要用于玉米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此阶段可用滴灌专用肥或速效氮肥6~10 kg随水滴施,可以起到增加粒重、促进高产的作用。叶面喷肥:叶面肥包括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等,其对于治疗玉米缺素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1.3.2 节水灌溉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在出苗至拔节阶段,每天耗水量大概是1.28 m3/667m2。在拔节至抽雄阶段,每天耗水量大概是4.85 m3/667m2。在抽雄至乳熟阶段,每天耗水量大概是5.48 m3/667m2。在乳熟至成熟阶段,每天耗水量大概是3.72 m3/667m2。

在种植玉米时,不能盲目对玉米土地进行灌水,需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灌水。一般情况下,如果玉米在中午出现萎蔫情况,并在黄昏之前恢复,则玉米处于轻度缺水状态,此时,就需要对玉米进行灌水工作。此外,在玉米生长期间对土壤的含水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即从播种到出苗阶段,土壤水量应保持在65%~78%之间,苗期水量应保持在55%~58%,拔节期水量应保持在68%~71%,抽雄期水量应当保持在78%~82%。

1.3.3 中耕除草

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而且还可以充分确保玉米的生长环境,这可以促进玉米植株生长。一般来说,中耕应保持在5~6 cm左右,过深则会伤及玉米根系,必要时还要做好培土工作,即增厚玉米植株根部的土层,形成19~21 cm的高垄,这可以帮助玉米植株有效对抗风雨,从而避免倒伏的情况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除草剂开展除草工作时,应在喷头上安装防护罩,这个可以有效避免药液漂移,不会伤及玉米。

2 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粗缩病防治

2.1.1 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主要由灰飞虱持久性传播。田间杂草增多、毒源增多,都会为灰飞虱连续传播毒源提供机会。玉米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会感染玉米粗缩病,且以苗期的受害情况最为严重,5~6片叶即可显症。患有粗缩病的玉米病株生长十分缓慢,并且叶片背部的叶脉上有白色拱起的条纹,用手触摸会感到有一定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玉米病株矮化现象会更加明显,通常情况下,其高度低于正常植株的50%。

2.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对病害常发区的监测,并结合玉米栽培形式和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带毒率,科学预测玉米粗缩病发作趋势,并进行提前防治。根据实际种植需求,选择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并且要坚持科学种植,从根源上降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科学调整玉米播种期,即根据粗缩病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播种期,确保玉米可以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以此有效控制粗缩病的发生。做好除草工作,土地中的杂草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越夏寄主,及时清理杂草才能够有效降低灰飞虱数量,降低发病率。为充分保证除草效果,可以采取先人工除草、后喷药的除草措施。此外,还需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即要及时拔除病株,并且病株不能随意丢弃,需集中深埋或集中焚毁。同时,还需要科学施肥、科学灌溉,以此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染病期。

2)化学防治。在种子包衣阶段,可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照玉米种子总量的0.2%进行包衣工作,或者使用浓度为40%的甲基异柳磷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在玉米出苗后,还可使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1000倍液对玉米进行喷洒,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此外,也可使用浓度为25%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对玉米粗缩病进行防治。

2.2 大斑病防治

2.2.1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可称为条斑病、煤纹病,主要会伤及玉米的叶片和叶鞘等。在发病初期,玉米的叶片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等到病情严重时,叶片就会变黄,后枯死。如果种植环境存在比较潮湿的情况,还会发现叶片斑点上分布大量的黑霉。

2.2.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比如,郑单958、金海5号等。加强对土壤的处理,在正式耕种之前应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土壤能够在阳光下进行晾晒,可有效消灭土壤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同时,还可以在土壤中混入生石灰,也可以促进玉米更好更快生长。加强对玉米生长情况的巡视,一旦发现玉米叶片底部有斑点产生,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病株,可以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散。科学灌溉。土壤时刻保持微湿即可,土壤中最好不存在积水情况。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2)化学防治。在大斑病发病初期,病叶率5%时,可选择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玉米植株进行喷洒,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此外,也可以选用浓度为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2.3 玉米螟防治

2.3.1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主要的害虫之一。玉米螟俗称箭杆虫,一旦玉米遭受玉米螟的侵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可能会使玉米产量降低5%~15%。由于玉米螟发病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在初期往往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严重的时候发现玉米螟,而这也无疑增加了防治难度。玉米螟幼虫主要取食玉米新叶、雄穗、钻蛀茎秆和雌穗,因此会导致叶片出现排空、雄穗折断、折株等现象。玉米螟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其在6~9月份的期间病情较为严重。

2.3.2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用赤眼蜂进行防治。赤眼蜂对玉米螟来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赤眼蜂具有安全、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在玉米螟成虫羽化率达到15%左右时,可以向田间放赤眼蜂,距离第1次放蜂7天之后,需再放蜂1次。在使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通常会选择用放赤眼蜂卡的方法,即将赤眼蜂卡固定于玉米中下部叶片背面的中间背光处,田地设置2个/667m2放蜂点,放蜂卡2个/点。

2)化学防治。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液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用量0.55~0.70 kg/667m2,并将其均匀地施入玉米心叶中。BT颗粒剂(苏云金杆菌),用量150 ml/667m2,先将BT颗粒剂与适量的水进行混合,然后再与细河砂(1.50~1.75 kg)进行搅拌,晾干后将其灌入心叶。乐斯本颗粒剂灌心叶,用40.7%乐斯本乳油0.5 kg加25 kg的细砂搅拌均匀,然后撒入田地中,用量1 kg/667m2。如果在二代玉米螟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应采取药液灌穗的方法进行防控,可用浓度为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向玉米的雌穗灌注10 ml/株,或者可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滴几滴敌畏乳油,也可以起到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或者,将敌敌畏乳油用高秆作物喷雾机以喷雾的方式向田地进行喷洒,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 结语

玉米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作物,可以有效解决人们的日常温饱问题。积极应用新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助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将玉米栽培放在首位,可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稳固国民经济。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玉米螟田间管理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无花果田间管理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探讨玉米种子室内检验的几点做法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