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

2022-03-14 10:59狄尚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河长制河长水资源

狄尚君

(天水市秦州区水务局,甘肃天水 741000)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一个相对缺水的国家,我国需要以占世界约6%的淡水资源养活超过全球20%的人口,这对我国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在一段较长时期中,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唯GDP论等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以至于制约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正是在这种严峻的现实背景下,推行河长制成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大势所趋。河长制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新的历史时期中,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1 河长制管理的发展历程

河长制的开端是2007年无锡市的探索与创举。时年,太湖流域蓝藻大暴发危及市区供水,无锡市认识到治理水污染及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于是推出《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该文件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了“河长制”管理办法,不仅使水质检测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组成,而且开创了“一票否决”、“一河一策”等治理先河。次年,该市进一步出台《关于全面建立“河(湖、库、荡、氿)长制”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文件,由此推动河长制从试点走向成熟。

经过无锡市的开创与实践,包括太湖在内的区域水治理成效显著,这引起了云、贵、川、豫、苏、鲁等省市的高度关注,通过向无锡市学习及经验借鉴,河长制迅速推广到八省十四市。随着八省十四市河长制管理陆续取得实效,越来越多省市纷纷探索河长制管理的本地模式,进而推进了区域间水资源管理行政资源的充分整合。这不仅促使更多地区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水污染顽疾,也深化了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综合管理。

至2016年,国内已有九十个城市采取了河长制管理。是年十二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由此,河长制实现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根本转变,并在2018年实现了全面构建和全国推广。

2 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落实管理责任

民间俗语中有所谓“九龙治水”一说,意为多头管理往往容易导致低质低效等问题。同理,传统模式下各地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是制约水资源管理效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之一正是充分落实管理责任,以明确的责任归属助力区域水资源管理部门与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尤其是地方政府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以来,区域水资源管理拥有了清晰准确的责任主体,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模式下权责不清、混乱等瓶颈。而推行河长制也促使各地形成了纵横两向的责任系统,纵向构建了四至五级管理体系,横向则联动了地方党委、环保、水利、农业等各关联部门,从而实现了部门联动。这种纵横两向的责任系统既形成了全面覆盖的网格管理体系,也将原本各自为政的部门权责有机相融,形成合力,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了部门间潜在的矛盾冲突。

2.2 实现统筹协调管理

河流与湖泊等自然水体分布往往跨越了数个行政区域,造成绝大多数省市在水资源管理中面临高度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挑战。传统模式下的分而治之必然产生局部性、分散化的不良局面,进而导致水资源管理碎片化、低质低效等缺陷问题。而在推行河长制后,从地方政府党政一把手到各基层部门主管均负有各自的管理责任,彼此间自然而然需要统筹协调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就促使层级间、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使相对割裂的职能与权力得以统一分配和优化配置,而这些职能与责权的统筹协调则是提升水资源管理品质与效率的根本保障与强力措施。

3 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供给

受到三级地貌影响,我国境内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各地水污染威胁、水资源管理等现实情况各不相同。这使不同省市推行河长制存在程度不同的区域差异,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难点与痛点也不尽相同。新时期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供给。比如,作为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地的江河湖泊等需要进行更高频率水质检测;严禁企业污染物排放通路与水道穿插或重叠;严控有潜在污染风险的产业或企业进入水源周边或附近;及时清退现有污染企业或有潜在污染风险的产业与企业等。又如,应强化上游水源地的污染物检测、清理与管控、强化责任落实与执行;结合上、中、下游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流域管理目标、要求、内容;明确各流域之间的管理责权边界并细化管理流程与方式方法等。

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避免不同地区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盲目操作,防止照搬照抄其他区域成功经验导致本地区水资源管理水土不服,这是提高河长制管理针对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强化制度供给则有利于各地河长制在管理实践中照章办事,避免简单粗暴或随心所欲导致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完善的制度体系也是提高河长制管理品质与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提高河长制管理水资源整体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

3.2 构建联动机制,深化融合发展

水资源的根本价值决定了其在不同地区、流域的战略地位,也会深刻影响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利益驱动会在深层次左右着地方管理单位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这既是传统模式下一些地方水资源管理华而不实、低质低效的根本原因,也是新时期优化河长制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突破口。因此,新形势下各地优化河长制还需要构建联动机制,深化融合发展。

比如,将河长制管理与本地流域旅游管理相结合,打造基于水资源管理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产生如同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体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通过落实各级河长制打造“绿岸清水、景美水畅”的自然生态与和谐人居环境。一方面,绿水青山和宜人景致有助于本地区打造环保时尚的生态旅游格局,推动地区旅游与服务经济全面发展,使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界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一旦绿水青山发挥出如同金山银山的现实价值,从政府到民间才会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并认同绿色发展理念。这种思想观念层面的转变与接受,才是保证河长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根源与关键。

3.3 坚持宣传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无论是形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还是树立保护水环境的科学思想,各种先进理念与行为的形成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宣传教育才能逐渐内化与固化。正如突如其来的疫病让国人迅速提升了个人卫生意识,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也是推行河长制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比如,各层级、各领域的河长,应当自觉主动成为宣讲人,利用一切机会与场合宣传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应在各级河长职权范围内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

又如,各级河长应充分利用本地区或流域内的现有资源打造保护水环境的宣讲基地或平台。例如各类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都可以定期组织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展览、讲座、艺术表演等。各级河长也可借助区域生态旅游场馆、设施、人员或资源开展宣传教育,使更多商业设施成为深化水资源管理辅助工具等。

再如,地方政府及有关单位也应结合自身情况保持适当投入,结合河长制的管理实践形成更加系统性的宣传教育机制。尤其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各级河长还应利用线下与线上各种渠道强化宣传教育,使水资源管理实现全面渗透,通过提升广大基层民众的整体素质为河长制营造更加完善的管理环境。

4 结语

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过程中,河长制的出现开创了水资源管理的新局面。短短数年时间内,国内迅速实现了河长制的全面推广,同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治理效果。然而,受到区域发展不均衡及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推行河长制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与不足。究其原因,落实政策不彻底、机制创新不够是导致河长制推行不力的根本。因此,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不能过度依赖行政强制命令,还需遵循客观规律,将管理与发展紧密融合,切实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导向。只有兼顾政策刚性与利益驱动两个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河长制才能由外及内形成自主意识与行动力。这不仅是推行河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举措,也是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河长制河长水资源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开县“河长制”水质监测及成果运用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