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立娟
生源多样化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看,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社会群体将纳入职业教育生源结构中,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再单单面向学生群体,而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融合,职业教育生源日益多样化。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职业特色。
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发展更加体现社会发展需求。2011年,国家下发了《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再次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效能。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
1.2.1 专项招生
专项招生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的定向招生计划。根据山东省《关于做好2022年“高职院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2022年山东省有13所高职院校专项招生约1170人。该生源多来自建档立卡脱贫不稳定及边缘易致贫家庭,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就业有重要导向作用。
1.2.2 单独招生及综合评价招生
单独招生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及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其中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占大部分。根据山东省2022年高职单独考试招生相关通知,普通类计划招生约9.2万人,占计划总数的89%。单独招生中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主要以退役军人类为主,约有60余所院校,共计划招生约1万人。根据山东省2022年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通知,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约6万人。单独招生及综合评价招生的生源,因具备一定的实践操能力,在学习方面,自我需求认知度更高,但理论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1.2.3 高考生源
夏季高考是高职院校主要的招生渠道,高考生源通常也是学校主要的学生类型。该生源经历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文化基础较为稳固,自我提升要求较为强烈。据相关调查统计,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约有50%都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在职业规划中,约46%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计划,约73%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由此可知,高考生源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强,自我发展要求较为明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多元化人才,而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易产生单一化的输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发展需求脱轨。据相关调查研究,职业教育对不同生源多采用统一的管理制度,上课时常、班级管理及学分设置等,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思维模式单一,缺少创新性。同时,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或缺乏专业实训基地,或实训基地设备陈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有效与市场接轨。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缺少动力,学校特色教育不明显。高等职业教育多为机械、会计、信息技术等专业,各学校没有较好的特色专业,特别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发展,缺少前瞻预判能力。近年来,研学教育盛行,但研学教育的开展及教育成果的效能缺少专业人才的引领,职业院校中也缺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学校特色专业发展,也应与地区经济及特色文化进行融合,以带动当地经济及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年扩招,特别是2019男,国家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方案,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扩招一百万人,2020年、2021年再扩招二百万人。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多样化的改变对原有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教育经费的支出及分配受到限制。面对生源结构的多样化,教学改革、管理模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经费投入,分配比例及预算受原有体制限制,在实际运行中成效较低。加之,高校规模扩大较快,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支持改善较慢,多数院校处于负债状态。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相对较弱,特别是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实践教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人才,重视职业技能,有实践工作的对口专业教师可衔接市场需求和学校供给,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重要推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变革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以学生为本,杜绝原有的“一刀切”“大一统”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应做好不同生源的学生档案,包括家庭信息、成长记录、性格特点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实际状况了然于心,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分阶段分类教育。对于求学意向比较强烈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关注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对于就业意向比较强烈的学生,要更多的锻炼其人际交往和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改变教育理念,重在改变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扩招的大背景,使得职业教育门槛降低,“宽进宽出”的教育理念被放大。生源结构多样化,入学条件不同,使得多数高职院校考评制度较为松散,学校应设置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量化考评细则,实施理论、实践双重考核目标。
生源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文化基础、主体发展需求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差异化的分层教学机。首先,打破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立选课分班制度,制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设置灵活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考核不局限于期末的考试成绩,要加大学生日常考核成绩比例,特别是实践操作课程,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类型生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要重视不同生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落实“双证”制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互通衔接,在保障多样化生源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特别是对于市场高需求人才,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扩展技能机会,增强其实践能力。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应增强校企合作,加大产学研投入力度。校企合作,可为职业院校提供直接的人才需求条件,为学校“订单式”培养提供保障。学校将课程实训项目与企业项目融为一体,加强学校和企业动态发展的联系,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多样化生源结构中,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对学生的实践、实训及技能培养有一定消极作用。完善高职院校资助制度,应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切实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给所需之人,供所需之物。除落实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外,学校应制定合理激励制度,奖助结合,保障多样化生源质量。
推进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注重学生个人需求,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以市场动态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特色,有效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建立多样性的评价机制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