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视阈下建水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2-03-14 11:55刘洁婷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城镇化

刘洁婷

(红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在中国,具有异域情调的房地产项目较早使用“特色小镇”一词。云南省自2003年起就启动了60个旅游小镇建设的规划,这些旅游小镇也被称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平台,它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同时带动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及旅游产业,吸引相应的特殊人才聚集。

(二)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党和国家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战略。特色小镇是我国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新模式,是以人为中心,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升级传统产业、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水西庄紫陶特色小镇(以下简称西庄紫陶特色小镇)是以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为基础的资源依托型城镇化的典型。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不仅仅是建水特色小镇本身,除此之外,它还要发挥联结西庄镇和建水县桥梁作用,体现西庄镇和建水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往往伴随着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病”以及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忽略了“人”这一核心要素。乡村建设的不足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乡村经济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影响了农民作为内生动力主体的积极性的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探索通过就地城镇化,以中心村镇为中心,以当地的农村劳动力为依托,克服异地城镇化需要迁移劳动力的弊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1]。特色小镇是就地城镇化,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可见,新型城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新型城镇化的就地城镇化举措,吸引了广大农村劳动力落户小镇,满足了特色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其次,新型城镇化为特色小镇提供了基本保障。新型城镇化使得特色小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完备,提升了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水平。

(三)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空间支撑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理念,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意味着我国的城乡发展思路要进行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单向的城乡发展思路,凸显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强调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互通。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城乡各种要素的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城乡各种要素的双向合理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特征和根本保障。乡村振兴就是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破解乡村发展的困境[2]。特色小镇既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疏解城市功能,又能带动乡村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空间支撑点,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

二、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现状

(一)产业基础方面

建水紫陶始于元末明初,制陶工艺独一无二,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陶并驾齐名,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集实用价值、审美价值于一体。西庄紫陶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3.46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34.34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3年。由一个核心区(龙窑生态城)和三个组团(团山景区、乡会桥、双龙桥)组成,于2017年6月15日获得“国家一流特色小镇”省级审核,2019年9月12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之一。西庄紫陶特色小镇作为“五彩紫陶之都、修身养性之地”,坐拥西庄 “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文化古村落集群+法式米轨火车+泸江河田园风光带”。其中,核心区龙窑生态城,是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文旅综合体,主要由7个功能区组成:紫陶博物馆、百工坊商业街、星级酒店、紫陶泥浆乐园、紫陶社区、五色土地质公园、生态公园。

(二)历史人文资源方面

建水县西庄镇是建水紫陶的重要产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世居彝、傣、哈尼、壮等15个少数民族。西庄紫陶特色小镇规划区内传统村落众多,这些自然村落以原住民族为主,多数具有明代屯田设营的发展背景,且受历史交通、个旧矿冶开发的促进而发展兴旺。传统村落保留了传统空间肌理,村落空间风貌各自具特色。规划区域内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0个:团山、新房、阿瓦寨、荒地、马坊、汤伍、马家营、绍伍,贝贡和东者。团山村古建筑群被称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它是由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2015年8月,团山村被列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新房村装饰精明的黄氏宗祠、关圣宫、倪学全民宅、刘宝鑫民宅、刘朝忠民宅、黄继仙民宅等,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筑名录。碗窑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保留了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三、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建设布局方面

由于历史遗留及地形地势等原因,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区域沿道路两侧带状布局,彼此间横向联系差,尤其是西侧零星的村庄之间。规划范围的73.01%基本以山林用地和耕地为主,开发建设用地仅占26.99%。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严重不足、绿地公园用地也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二)交通条件方面

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建设区域内的交通要道有鸡石高速、新323国道等。离建水城区较近的东部区域以清远路和青山路为主干路骨架,基本形成方格网状路网。碗窑村内部以建万路为主要道路形成树枝状的街巷空间,但大多数街巷空间存在狭窄、拥挤、交通不畅等问题。老323国道南北向穿过规划区西庄镇区域,是区域的主要交通道路,遇上赶集,车辆沿街停放,交通十分混乱、拥挤。鸡石高速公路从北部东西向穿过,并设有出入口与老323国道相连接。西庄镇区域其它乡村道路多为巷路,线型曲折,宽窄不一,不少是尽端路、断头路,车行较为困难。

(三)产品方面

建水紫陶产品主要以日用陶器为主,主要有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烟斗等。各厂家的产品类型大同小异,种类比较局限,产品艺术附加值低于同类。相对紫砂、景德镇瓷器等文化艺术收藏品,建水紫陶目前知名度不够高,价格总体偏低,产品销售方式比较传统。建水紫陶目前主要的销售方式还是以门店零售为主,多数销售为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模式,电商方面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建水本地的建水紫陶街,在其他省份极少见到紫陶的专营店或加盟店,建水紫陶尚未走出云南。

(四)人才培养方面

建水的紫陶技术人员大多是中年人,年龄层次出现断层,青年人大多对紫陶的接触很少,更不用说对手工技艺的接触,陶艺师的培育机制尚需提升。目前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的陶习苑涉及陶瓷教育培训,招生和师资规模较小,不利于陶瓷职业教育的普及。红河学院紫陶学院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相较于景德镇和福建德化成立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

(五)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不够充分。比如在绿色发展方面,因游客不断增多,加大了建水县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尤其是餐饮业的迅猛发展,对建水县的污水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调发展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是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目前的建设情况看,紫陶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培育路径的研究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新常态下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知和把握,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和新发展,是特色小镇培育的价值导向。

(一)在创新发展层面,有序推进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社会逐渐“荒芜”,空间上出现“空心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很多困境。建水县西庄镇也面临同样的基层治理困境。特色小镇引入现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注重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人文精神提升,为西庄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提供了契机。西庄紫陶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空间,兼具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既非镇又非区,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型社区,以人为本是特色小镇的底色。首先,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即在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和营运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开发商、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应该发挥顶层设计、投资建设、建设营运的作用,避免“全能政府”出现。其次,设置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管委会及其职能部门。特色小镇管委会是负责小镇的具体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招商引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其职能部门是根据小镇社会管理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最后,成立特色小镇自治委员会。特色小镇自治委员会履行居民自治的功能,主要由企业、居民、员工等组成。通过以上特色小镇治理架构的创新,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治理手段,改变了单一的行政治理模式,使政府不再直接介入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使小镇内各类资源得到最有效地整合和最充分地利用。

(二)在协调发展层面,实现西庄紫陶特色小镇“三位一体”和“三生融合”协调发展

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应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协调发展,通过鼓励将多种功能聚合发展,协调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生态空间形态要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尊重原有的自然条件,体现地域景观的独特性,要尽可能维护原有生态空间的整体性,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在绿色发展层面,建设美丽西庄紫陶特色小镇

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使其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开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定居和就业。人力资源的聚集,为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储备。与此同时,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要把绿色作为亮丽的底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西庄紫陶特色小镇。

(四)在开放发展层面,建设四化同步的开放型小镇

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应坚持政策导向,坚持先进政策对特色小镇的引领作用。特色小镇应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的特色小镇。西庄紫陶特色小镇应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度的互联网化运营,增强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品牌吸引力,拓展特色小镇的线上生存空间,吸引人才以及外来投资,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实现城乡的互联互通,高效衔接小镇和中心城市。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基石。目前,建水紫陶特色小镇的紫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其他的陶类产业相比,差距还很大,如江苏宜兴紫砂陶年销售额约300亿元,广东石湾公仔陶年产值超过600亿元,而建水紫陶的年产值不到1亿元。建水的紫陶生产,目前正处在私人作坊随意发展的阶段,缺乏产业规划引导和整合合理的资源。所以,应把紫陶产业作为紫陶特色小镇的支柱产业,建立产业培育的长效机制,挖掘紫陶的微观文化趣味,提升装饰文化的内涵,以个性化理念打造建水紫陶品牌。与此同时,要解决全手工的制作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之间的矛盾,建立一条分工明确的完整的生产链,打破手工作坊一人完成所有工序的格局,使紫陶的制作更加专业和规范,减少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在共享发展层面,建设以西庄紫陶特色小镇为依托的田园综合体

2017年,出现于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就是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核心产业,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文旅休闲为主要特色,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一种新型农村综合体[3]。田园综合体模式以农业为核心,利用乡村旅游,让城镇消费者和企业走进乡村,充分发挥农业潜能,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产业链形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这是一种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顺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保留了田园风光,又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带动相关文化、旅游、休闲、商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奠定了经济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农业+文旅”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全新产业模式,符合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

建水西庄镇传统村落众多,以原住民族为主,多数具有明代屯田设营的发展背景,且受历史交通、个旧矿冶开发的促进而发展兴旺。传统村落保留了传统空间肌理,村落空间风貌各自具特色。但是,因为西庄距县城较近,多数村民以到县城打工为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农业生产,所以,土地流转得比较多,但流转收益低。因为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难以实现农业的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所以农业生产合作社难以组织,集体经济薄弱,乡村建设成效不大,难以提升西庄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目前的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情况来看,当前培育的重点主要是在县域范围,以打造紫陶产业为支撑的旅游业为主,在县域旅游火爆的同时,乡村旅游并未发展起来。因此,西庄紫陶特色小镇的培育,应当成为实现建水县城全域旅游的衔接点,成为建水西庄镇乡村旅游的特色。

建设以西庄紫陶特色小镇为依托的田园综合体,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田园综合体带来的各种潜在效益,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共建共享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首先,西庄镇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必须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新型农民合作社是建设田园综合体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的主要依托。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新型农民合作社可以利用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加入其中,既增加了农民的附带收益,又可以通过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瓜果园等农业产业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4]。其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自然资源、田园风光、人居环境的旅游活动。田园综合体可促进乡村旅游从单一化发展模式向农业综合改革开发模式转变,成为乡村旅游业升级的新动能,助推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5]。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更渴望放慢脚步,减压释放压力,回归自我。乡村的惬意和祥和,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健康目的地。西庄镇在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自身的特色,把田园风光、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亮丽底色,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如古建筑民居、开展创意农耕文化体验、特色小吃、传统民俗文化等,密切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调动其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农村区域产业发展体系。再次,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居住条件、公共设施与服务、基础设施、景观生态环境。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核心。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在于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参与乡村的环境保护,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设施的管理,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最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商经营并达到现代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6]。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将会吸纳较多的人才返乡创业。这些返乡创业人才具有长期外出务工的经验,具有敏锐的信息观、政策观和创新观,创业素质较好,是乡村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养和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城镇化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家乡的城镇化
建水紫陶·升华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