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
——兼论跨文化交流中的读者期待与脚本重构

2022-03-14 08:30张媛飞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珀斯脚本诗学

张媛飞

(北部湾大学 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在全球一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世界文化间的接触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了。以跨文化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人相互借鉴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可以看作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以及读者与叙述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各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为世界提供其文学精华宝库,更是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和思想价值。因此,对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是拓展本国文化视野、充实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研究国外文化精髓、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利敏副教授的专著《〈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可谓这方面的践行者。《小世界:学者浪漫传奇》(Small World: An Academic Romance,1984)是英国当代著名学院派作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的校园三部曲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是英国文学界尤其是小说界一颗闪亮的明星。利敏副教授以《小世界:学者浪漫传奇》为切入点,从跨文化视角,以读者为出发点,综合运用认知诗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理论,从结构脚本、人物图式和情景框架三个模型研究读者期待与脚本重构对小说原型建构的重要性,充分挖掘了该小说的主题意义,揭示原型建构对小说意义和人类认知的重要作用,这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的主要特点

利敏副教授的著作紧扣小说文本潜心研究数十年,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呈现了高品质的精神大餐。著作除绪论外,正文部分共六章,共计34万字,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目的明确

该专著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时学、归纳法、比较分析及认知诗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小世界》与古典浪漫传奇文类之间的继承、改写与创新的关系。著作运用读者期待、脚本建构等模型分析读者对作品结构、人物和情景的意义生成过程,指出作品在人物多声部、作品多声部和结构多声部的共谋下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解构,并在幽默和反讽中点明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 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该著作共七章,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著作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与介绍。第二章对作家作品以及浪漫传奇研究现状就行了概述。第三章为理论部分——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原型范畴研究,集中探讨了文学研究领域的原型(archetype)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与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原型(prototype)、框架(frame)、脚本(script)和图式(schema)的定义、来源、性质、内容,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上三个概念都具有图式性,是心理表征的一种方式,具有神秘性、模糊性、多义性、社会文化性和可塑性。第四至六章为理论指导下的作品分析,第七章为结论部分,主要从理论意义和文本阐释两个方面总结了该书的跨学科性、界面性和文类特征,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该著作整体呈现出作家作品介绍—理论建构—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总结归纳的系统模式,展现出著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文学批评素养。

1.3 观点分明,创新意识强

该专著不拘泥于认知语言学或文学理论的运用,而是在探讨《小世界》浪漫传奇的原型时,提出了很多概念和术语,如“脚本连续体”模型、“动态构建人物性格图式”模型以及“原型框架-凸显框架”模型,并用于分析小说。该研究扩大了认知诗学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为正在生成的“认知诗学”理论体系贡献了理论模型。

其次,从读者接受角度,运用读者接受理论针对文学阅读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作家—作品—读者”的过程研究,根据读者在跨文化文本交流中的“期待视野”进行认知搭桥和脚本重构,让读者在设置谜团、解开谜团过程中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挖掘出文本新的意义,这是对读者接受理论的一种创新。

除此之外,该著作将认知语言学、认知诗学与结构主义理论相结合,有效探讨古典浪漫传奇原型在小说中的意义。本书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脚本、图式、框架和认知诗学原型范畴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基础上,用扩展的“作为脚本的原型模型”“作为图式的原型模型”和“作为框架的原型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读者是如何从认知角度对小说中浪漫传奇的结构原型、人物原型和情景原型进行意义整合和重构的。本书深入读者思维,探究叙事小说文本意义的生成规律,将文学研究与认知科学结合,是文学认知研究的有益尝试。

2 《〈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的理论价值及不足

刘世生教授在序言中对该著作理论价值进行了概括,他认为:该著作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学者浪漫传奇》中的浪漫传奇结构形式进行了新的描写,并据此对小说的主题经典内容给出了新的阐释,可以说是对语言文体学和文学批评都作出了新的贡献[1]i。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察该著作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在横向研究领域方面,该著作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认知诗学范畴研究,还加入了认知语言学、文学批评、读者接受理论,特别是认知叙事学(作为认知诗学的一个分支)体现了认知诗学的跨学科属性和重点研究领域,如读者接受、读者期待视野和认知情感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研究属于广义的认知诗学研究,即认知文学研究。狭义的认知诗学研究指楚尔和斯托克韦尔的“认知诗学”,又叫经典认知诗学[2]132-138。斯托克韦尔指出:认知诗学是直接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建立起来的,它们都是认知科学的组成部分[3]4。认知诗学的疆界变化很快,它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能够衍生出许多新的交叉联系的边缘学科[3]166。

广义认知诗学是由我国认知诗学领军人物熊沐清提出,指所有基于认知科学的文学研究,包括经典认知诗学、认知叙事学、认知文体学、认知文化研究、认知接受美学等以及众多已经成型或正在形成中的范式、方法和理论[2]132-138。该著作在体裁上从传统的诗歌、戏剧等拓展到了小说,拓宽了广义认知诗学或认知文学研究的范围。因此,利敏副教授的研究超出了楚尔和斯托克维尔提出的认知诗学,可以看作是对经典认知诗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认知文学研究的开拓,这将为认知文学研究或广义认知诗学研究树立一个方向性的标杆。

在纵向的理论深化方面,该专著提出了许多认知诗学领域研究的新术语和新概念,为认知诗学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养分。在认知诗学理论本身的建构方面,该著作除了引介和运用了一些新术语和新概念之外,还有较为全面的理论模型思考,如建构出“脚本连续体”模型、“动态构建人物性格图式”模型以及“原型框架-凸显框架”模型,并用于分析小说。该研究扩大了认知诗学中“原型范畴”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为正在生成的“认知诗学”理论体系贡献了理论模型,同时促进了认知诗学自身的理论构建,巩固了已有的认知诗学学科的形成。熊沐清教授(2016)说: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认知文学研究的生成期,其主要标志是认知诗学作为一个学科或学科分支得以确立和稳固,那么第二个10年则是认知文学研究的发展期[4]63。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该著作在第二个 10年对认知诗学学科起到了积极的发展作用,我们相信,认知文学研究经历了其自身生成和发展阶段后,必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该著作对认知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该著作运用认知诗学理论对某一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的范围和宽度有待拓展。该著作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主要聚焦在英国当代著名学院派作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小世界》这一部作品上,体现了一定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但是对其他两部与之较为关联的校园小说《换位》和《美好的工作》论及较少,没有很好地阐释三部小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果能把该作家的作品研究范围拓展到所有校园小说以及其他十余部小说的研究上,那么,对作家戴维·洛奇的小说风格和和叙述技巧的整体把握将更上一个台阶。第二,该著作的研究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展。认知文学研究主要有三大方法,即:文本细读、科学实验和调查[2]132-138。该著作主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从读者角度分析读者对小说中的结构、人物和情景原型意义的建构和重构,但主要是基于研究中假设的读者。如果能采用科学实验方法,如“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实验或调查的方法,从实证角度寻找现实中的读者,测试他们的阅读过程和意义生成方法,并分析他们的阅读反应和行为调查结果,这将与通过“文本细读方法”研究作品体现的原型意义形成互补,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理解和更加全面的评价。

3 跨文化交流中的读者期待

“跨文化交流”在英语中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有“交际”“交流”“传播”“沟通”“传通”等说法。它们的基本意思一样,只是侧重点不同。“交流”一词更具有兼容性,表达相互的传达、传递、沟通,表达互动性的双边关系,因而在外延和内涵上也更宽泛一些,指人类的传达和沟通,即是信息、知识、价值、意义的传播[5]10。简而言之,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出与接收。跨文化交流中的“交流”被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6]26。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以及读者与叙述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过程。

20世纪中后期,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指出:“读者期待视野(reader’s expectation horizon)产生于诗性语言与日常语用语言的对立中,这是因为读者的头脑中已经储存有预先的知识和作品体裁的理解,读者能直接运用这些预先已经熟悉的形式和主题去理解新的作品”[7]32。他进一步指出:文本中公开的或隐含的信号,熟悉的或隐藏的暗示,都是引起读者的认知期待,这种期待已经成为读者头脑里一种固定的存在模式[7]33。因此可以说,读者期待是一种先前的经验,能影响读者的阅读导向或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此概念把作家、作品和读者联系起来。伊瑟尔也认为作品、世界与读者是一体的,他指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8]275。因此,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我国学者朱立元整合姚斯的观点,提出“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其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9]61。

利敏副教授的新作《〈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很好地运用读者接受理论指导其文学阅读。她从读者接受视角,通过对读者接受活动的研究、对作品和读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读者“期待视野”的动态性,从而打破了把艺术欣赏视为单向的审美静观的传统理解,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小世界》讲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旅行和交流的故事,展现了学者们对学术思想追求的同时,对学术爱情、学术声誉以及学术职位的追逐。文章以英国卢米奇大学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作为开篇,围绕男主人公珀斯(学术新手,借参加学术会议提升学术水平)对女主人公安吉莉卡(研究浪漫传奇、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追寻展开,讲述男主人公借学术之名谋求爱之私的传奇故事以及众多顶级教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这一学术职位竞争与追逐的故事。

以珀斯对安吉莉卡的寻爱为例,利敏副教授从读者角度出发分析了浪漫传奇叙事结构:浪漫传奇—圣杯—亚瑟王骑士—生育,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浪漫传奇叙事结构框架。因此,读者会随着阅读的进程,一步步进入“期待视野”,验证小说情节的发展与读者的认知期待是否一致或者需要调节。读完小说,读者会发现《小世界》就是基于上述叙事结构发展而来,在不同浪漫传奇信息的相互作用和读者的认知共同努力下,读者还会发现浪漫传奇叙事结构孕育出了对不同圣杯的追求,如对恋爱圣杯、生育圣杯、爱情强度圣杯、名望圣杯的追求,建构了新的文本意义。因此,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文本意义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中逐步实现,并衍生了新的意义。当然,这与读者的认知理解水平和跨文化能力密切相关,对于读者而言,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当认知期待与文本发展相一致时,阅读速度越快,理解越顺畅,如果不一致,则会阻碍理解的发展,放慢速度进行认知调整。

阅读《小世界》文本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读者,其中应该有对浪漫小说题材有深入了解的理想读者或知识性读者,也有对浪漫传递题材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的真实读者[1]59。但无论如何,正如福勒所说:“浪漫传奇的发展说明读者不是被动的……这些读者仍是积极的、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者,他们拒绝作家将他们在社会中的形象从作品中抹去”[10]174。从这个意义上讲,浪漫传奇的读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认知阅读期待、跨文化交流互动的积极读者。即使读者对浪漫传奇知识匮乏或欠缺,在积极的小说阅读过程中也会随着情节补齐相关知识,进入头脑成为预设知识,和新信息不断融合调整和建构。

4 跨文化交流中的脚本重构

脚本(script)是认知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计算机科学家沙克和阿伯森在前苏联第比利斯召开的第四届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沙克和阿伯森将脚本定义为“描写特定情景中恰当时间程序的结构,……是预先设定的、常规性的动作程序,可用来限定一个熟知的情景”[11]41。他们将脚本分为三类:情景脚本(Situational Scripts,如饭店、汽车、监狱等);角色脚本(Personal Scripts,如奉承者、扒手、间谍等);工具脚本(Instrumental Scripts,如点烟、发动汽车、煎蛋等)。范戴克也对脚本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每种情景都有一个脚本,即发生在框架内的一系列事件和行为[12]234。莱纳特[13]85和库克[14]80指出:框架包括脚本,脚本是框架的一种。安格勒和施密德将脚本定义为“用来专指常见的、反复发生的事件程序的一种知识结构”[15]213-214。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脚本是与框架、情景、认知域等概念相关联的一个术语,这几者的联系和区别在于:框架是与认知域相当的一个概念结构或经验空间[16]124,是反复出现的与情景有关的知识和信念,包括静态性事件和动态性事件;而脚本是一种描述常规化顺序的结构,以真实经验为基础,是动态的和情节化的,是认知模型的一种变体,动态性事件主要由脚本来描写。总之,框架、情景、认知域、认知模型基本同义,脚本是框架的下义性概念[17]213。脚本理论在利敏副教授的著作《〈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她从读者跨文化阅读的角度,阐释了珀斯追求安吉莉卡脚本、教授们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职位脚本、菲利普教授追求生命强度脚本以及其他追寻脚本,但是这些脚本并不是按照原型脚本的轨迹发展的,在语言上或结构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为了成为有价值的故事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是关于如何破坏、违反或偏离一个绝对经典的脚本的[18]11。因此对脚本的破坏和重构是小说具有叙事价值和持续具有阅读的乐趣的关键之一,同时脚本的破坏和重构也是打破读者“阅读期待”和读者重构认知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之一。

在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珀斯和安吉莉卡的见面只有两次:珀斯第一次见到安吉莉卡在卢米奇会议上,第二次是在MLA年会上。从第一次会议见面后,珀斯在会议期间就开始努力的追求和向安吉莉卡示爱。散会后珀斯通过向熟人打听安吉莉卡的参会地址开始满世界的追寻,从洛桑追到洛杉矶、夏威夷、东京、首尔和香港,花光了作为爱情赌注的1000英镑“英-爱尔兰诗歌”奖和自己信用卡的余额,完成了从欧洲到北美洲再到亚洲的学术爱情之旅。但遗憾的是,珀斯的每一次追寻都与安吉莉卡完美错过,这段经历好比骑士追求圣杯的冒险历程。珀斯这些经历恰好与读者的认知情感和期待是偏离的,每一次的擦肩而过都延长和辜负了读者的认知期待和情感,同时也吊住了读者的胃口,读者只得重构脚本、跟随男主人公珀斯开始下一段旅程。

利敏副教授在分析珀斯追求安吉莉卡脚本时也抓住小说叙事中的一次次偏离,为读者澄清谜团、帮助读者进行认知加工和搭桥,完成对整个脚本的理解和欣赏。在珀斯爱情追寻过程中,脚本的重构体现在以下几次偏离中:如珀斯去买牌子为“杜蕾斯”(Durex)的避孕套,店员听成“法拉克斯”(Faxax)——纸尿裤品牌,当珀斯拿着店员卖给他的“出奇的大”又“非常重”的避孕套时,读者需要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并调整所有脚本来理解这个“避孕套”。随着阅读,读者的疑惑渐渐被澄清,呈现出幽默滑稽的文本喜剧效果;又如珀斯追到夏威夷檀香山举办的关于体裁的会议去见安吉莉卡,但安吉莉卡已离去,通过询问梅登小姐得知:梅登小姐前几天还见到安吉莉卡,安吉莉卡还深情地提到“麦克加里格尔”这个姓氏。珀斯听后,简直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之情,读者以为安吉莉卡真的爱着珀斯·麦克加里格尔。但是越往下读,文本与读者的脚本模式和期待视野越来越偏离,原来在夏威夷时梅登小姐谈论的安吉莉卡要嫁的人并非珀斯·麦克加里格尔,而是彼得·麦克加里格尔,此时读者的脚本模式面临重构,同时带来出其不意的文本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的偏离还发生在: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追寻,珀斯居然误爱上了安吉莉卡的孪生姐妹——莉莉(脱衣舞女),这是违背珀斯本人的道德标准的。读者的脚本模式再一次破坏,阅读的认知难度增加,但是长得一模一样、只是胎记不同的孪生姐妹的情节设置,为珀斯的“傻”又增加了一层喜剧色彩。

5 结 语

认知诗学关注阅读行为,关注阅读过程中被文本激活信息的接受和阐释过程,因此,这个行为属于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与文本或作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行为。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西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需要读者体会和把握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合理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现手法和形式,才能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故事内涵和人物形象特征,真正感知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精华,进而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它所包含的各种情感。这种跨文化交流的阅读过程将能够促进我国读者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推动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小世界〉中浪漫传奇的原型研究》的著作者——李利敏副教授正是这样的一位跨文化交流使者,她结合认知诗学、结构主义、认知叙事学等领域有关原型方面的研究成果,考察了英国当代作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小世界》中的浪漫传奇原型的主题意义以及读者对其意义重构的过程,揭示读者构建《小世界》中与古典浪漫传奇相关原型的认知过程,为中国读者理解西方作品提供了强大的阅读指导和信息传播能量,对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珀斯脚本诗学
酒驾
背诗学写话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快乐假期
小编的新年愿望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发现MH370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