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挑战与建议★

2022-03-14 00:08刘成浩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两业辽宁省服务业

宫 宇,刘成浩

(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引言

2022年1月,国家领导人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我国要推进升级产业优化,在新一轮的科技及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1]。

当前,伴随着云计算、“互联网+”、VR和AR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辽宁省作为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十分雄厚,且历史久、门类全,其中先进制造业更是占到本省工业总量的约1/3。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通过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可以达到加速推动辽宁经济振兴的作用。

1 数字化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概述

1.1 相关概念与定义

数字化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是指,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通过制度创新、市场交融的手段,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内部重组等途径,促进产业资源持续整合、行业结构交叉融合,最终形成新的业态及新的模式。两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多元的、模式多样的、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过程,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的提质增效[2]。

1.2 数字化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特征

数字化背景下,两业融合是能够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先进制造业价值链中各环节提供具有个性化的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相关企业减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范围、规避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同时,先进制造业能够为现代服务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帮助现代服务业扩充服务领域及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随着数字化背景下两业的不断交叉融合、渗透互补,两业融合体现出了具有动态性、延伸性、互补性以及创新性的特征。

1)动态性。两业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其自身会不断自我迭代,自我更新,不断的演进、升级。而随着新型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渗入,不断促进两业的动态性融合。

2)延伸性。在两业融合过程中,二者通过产业联动、内部重组、功能整合等方法,不断将产业结构、价值链条进行互相延伸。而随着两业不断的互动渗透、融合,二者能够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及生产服务结构部门;同时,伴随着新的结构、功能、产品的形成,也能够对其他行业形成进行有效的产品及功能延伸,最终形成一系列以共赢为目的的功能产业集群。

3)互补性。在两业融合的过程中,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重整、系统功能整合,产业链协作等方式,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达到双方产业功能优势互补、不断提升的目的。制造业不但可以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样可以扩大服务业服务方式及空间范围;同时,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包括从产品研发到最终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如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物流服务、品牌服务、金融服务、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各个环节,使制造业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自身水平[3]。

4)创新性。两业融合的顺利进行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并在有效利用各种新型数字化技术、不断进行创新研究活动及对创新成果的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不断加速两业融合效率,创新性地推出新的融合方式、融合内容、融合产品等。

2 研究现状

Bowen对服务业的制造化提出了其观点,认为是指服务类型企业直接建立制造工厂,或将制造业标准化模式以及生产的方式方法引入服务业,从而提升服务的质量及效率[4]。Gunter则认为制造企业的服务方式、战略、产品类型及其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制造业如何进行服务化进程[5]。Saara等通过研究认为,包括企业管理技能、技术创新能力、客户价值需求和财务状况等在内的不同因素,均会影响制造业的服务化,另外这种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样也受到相关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6]。

刘奕等则通过基于结构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验算,得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服务业集聚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结论,提出二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7]。高智和鲁志国对我国2007—2016年间共30个省市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系统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8]。郭朝先认为两业融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制造化,两者相互拓展延伸融合[9]。

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缺少考虑辽宁省的省情和数字化背景下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研究成果。所以本文考虑以数字化为背景,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挑战并提出建议。

3 数字化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挑战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两业融合的速度愈来愈快,但总体上我国两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期。近几年来,54.1%的制造业企业服务投资占比在10%以下,6.8%的制造业企业服务投资占比在10%~15%之间,超过30.6%的制造业企业投资不到5%[10]。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两业融合存在以下问题:企业对两业融合的认识不够;政策体系不完备;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就业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辽宁省两业融合难以起到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作用。

3.1 企业对两业融合的认识不够

在传统观点中,制造业与服务业作为相互独立的行业,其具有本行业特有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观点已经不符合当代数字化背景下市场的需求。

目前辽宁省很多企业都还保留着比较传统的思想,对两业融合的模式、前景、需求等认识不到位,比如制造业企业认为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并实现盈利,但是如果将资金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成本增加、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均易出现问题;同样服务业企业有相似的认知。

另外,已经投入到两业融合的企业同样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到位、生产服务部门将服务范围局限于企业自身等问题。

3.2 政策体系不完备

在两业融合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为两业融合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支持和保障产业系统创新活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打造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在辽宁省政府部门通过不断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为企业服务,使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性提升,而随着当前信息化、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使我省制造业更加向智能化及高端化方向发展。

但目前辽宁省两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制度体系,在机制方面仍存在着障碍,如没有制定相应的、明确的两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在相应的配套制度如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未能做到完善;服务业的用地供给政策未到位、人才培育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行业监管政策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还存在着行政性垄断以及区域壁垒,阻止省外优秀资源进入本省的情况。

3.3 创新能力不足

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创新能力作为两业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在推动两业高效、稳定及持续的融合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两业的创新融合、新技术的创新使用、融合产品的创新等方面。

但是当前环境下,辽宁省内的相关企业,在融合模式创新、新兴技术利用以及新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均有所欠缺,很难达到发展两业融合的需求。

3.4 两业融合人才数量不足

两业融合的有效推进不仅需要在思维、政策环境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样在就业人员方面也需要合理配置。当前,虽然辽宁地区从事两业的人员较多,但是同时具有既懂得先进制造业相关技术、产品、机构等,又具有现代服务业先进理念的人才较少,而原先的知识逐渐老化,工作范围逐渐拓宽,人才创新意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另外由于辽宁省的地理条件、相关软硬件环境、薪资待遇等问题,使得包括两业融合各层次人才的引入、合理有效配置、人员配套保障等条件都存在不足,导致两业融合就业人才数量不足的情况越发严重。

4 数字化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建议

4.1 借鉴先进经验,提升两业融合必要性的认识

提升企业自身对于两业融合必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由政府牵头,带领本地区相关企业的企业家走出去,到两业融合具有成功经验的我国其他省市乃至其他国家去,借鉴先行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充分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及本企业自身特点,从企业自身出发,改变企业传统的固化思维,强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充分融合对于企业发展必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融合。

4.2 引导两业融合,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在两业融合过程中,政府应起到导引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制定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的两业融合相关体制机制,破除体制机制存在的障碍,建立更健全的两业融合发展政策。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构建符合当前数字化背景的、适应于辽宁省实际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形成明确制度体系,完善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人才引进、制定培育及保护人才的政策、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鼓励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破除行政性垄断和地方区域壁垒,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建立健全新型的创新机制及管理体制[11]。

4.3 提升创新能力

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两业融合程度,同时随着两业的逐步融合,又能加速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字化背景下,两业融合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创新及制度创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两业融合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创新含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创建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库的知识储备,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动加快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同时不应局限于本省,可以利用平台,与外省乃至于国外的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加速两业融合尽快落实且获得盈利。

2)发展如第三方科技中介、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互协作,建立形成以企业需求及市场主导的动态性两业融合创新协作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3)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成果的有效转化,合理应用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等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联盟开展科技查新、定题服务、成果预测和专利分析评议等服务,支持相关机构为企业提供具有可行性的专利战略分析、专利技术分析等服务[12]。

4)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度,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整合本企业及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强化包括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的融合,创新两业融合的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两业融合进度,加强行业的提质增效。

4.4 吸引人才,构建培训体系

两业融合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应的专业人员的参与,而人员数量的增加可以从引进急需人才及培养本地人才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比如可以包括开辟人才落户通道,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及高学历人才等方法,并且可以允许相关人才采用业余兼职、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以达到吸引人才流入辽宁并服务与辽宁两业融合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辽宁省内打造两业融合人才培育基地,在制定符合辽宁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培养即懂得相应行业的业务、技术,又具有相应行业先进理念的两业融合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采用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体,订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并在相应奖惩审核、绩效评估等制度的激励下,使行业专业人员能够做到有方向性的学习、终身学习、从而达到加速本地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另外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手段,加速两大产业人才培养,例如当前很多辽宁高校都建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与企业合作设立相应的订单班,以期能够培养符合辽宁省实际需求的人才。以此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局面,推动辽宁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吸引人才流入的同时也应注意留住人才,可以通过包括提供公寓、发放住(租)房补贴的方式解决人才居住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相应人才的子女及配偶提供相应的教育及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科研资金投入及使用效能等。通过解决相应的问题,以达到留住人才服务辽宁省的目的。

5 结语

在当前数字背景下,两业融合作为振兴辽宁省经济的重要手段,在通过借鉴其他成功企业先进经验;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两业融合铺平道路;采用多种方法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加大吸引人才力度,构建培训体系以培养适合本省的两业融合需求人才等方法,为达成行业提质增效的目的,以期使辽宁省的经济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两业辽宁省服务业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