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提升了综合素质。只有在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才是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具体的知识。因此,笔者在本文将通过兴趣激发、尊重主体、培养创新精神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兴趣激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的《勇担社会责任》時,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法律范围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以及道德范围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的词条,让学生分别进行填空。如:乱丢垃圾是道德范围内不可以做的事,而并不是法律范围内不可以做的事;酒驾是法律范围内不该做的事,同时,也是道德范围内不可以做的事。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缺失的行为。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尊重主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授,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所转变,开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增长,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自由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放思想,才能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结果才能够百花齐放。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多种形式驱动学生不断努力向上,让学生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挖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关于道德判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这样做对吗”“换一种方法行不行”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对已知问题进行反思。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民主的情境,用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师使用科学适当的方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还可以打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