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漫
“这篇小说同我以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是不那么“硬”了,重点放在营造意境上。
不要被开头所迷惑,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东西。我不敢说它的水准高到哪里去,但从中你将看到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刘慈欣”
乍听书名,《乡村教师》不像是一个科幻故事。
乡村故事如何与科幻产生连结?一边是偏远的中国西部乡村,一边是浩瀚无垠的宇宙;地上是难以从厚重的黄土中抬起头的现实,天外是波澜壮阔的宇宙图景。融合双线叙事和独到的切入点,刘慈欣写出这本“最离奇”的科幻小说。
“教师”这种地球职业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扮演什么角色?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就是刘慈欣的现实主义科幻。
“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像这深山冬夜中教室里的那根蜡烛。”
《乡村教师》中,身居穷乡僻壤的乡村教师李宝库坚守着教书育人的信念与承诺。但他很快发现,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愚昧落后。
李宝库病倒后,发现窗户外的火光。走近发现,孩子们正在为他烧去病符咒。
李老师痛恨自己所处的环境,痛恨麻木不仁又愚昧的村民,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通过知识把孩子们送出去。
村里搞包产到户,有了唯一一台拖拉机,结果为了“公平分配”,村民们将它拆成了碎片。后来又一次,村民将别人支援的潜水泵和柴油机换了一顿酒席。
在贫穷愚昧的现实中,李老师是微不足道的火光,这是第一重对比。
“那条由变色恒星组成的红带,如同一道一万光年长的血潮,向碳基联邦的疆域涌来。”
另一边,是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宇宙大战。
为了在战争中快速获胜,硅基帝国利用恒星的能量打开了虫洞,进行时空蛙跳。
在最著名的一次战争中,碳基帝国赢得了胜利。为了制止硅基帝国再次蛙跳,碳基联邦决定建立一条五百光年的隔离带,而隔离带中的恒星将被摧毁。
摧毁隔离带行星前,碳基帝国议会决定采用文明甄别。出乎意料的是,地球命悬一念之时,面临考验的不是英雄,而是一群乡村孩子。
宇宙文明甄别的强曝光和一群不曾仰望过星光的孩子,这是第二重对比。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傳递的媒介。听起来像神话。”
令碳基议会震惊的是,地球文明这样低级别的星球,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靠后天获得。
却拥有巨大的力量。
充当地球孤独进化的知识传递关键原子的,就是教师。
教师仅仅是地球进化中一个孤独的原子,却是后天传承的重要一环,这是第三重对比。
但很多时候二者融合,呈现出忠实于原著文本和意境的现实主义科幻风格。
《超体》中,诺曼为生命生存的意义给出过一种答案,那便是传递知识。我们不能天然地拥有知识,但是我们能教与学。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原子和媒介,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但那个夜晚,李宝库不知道自己拯救了整个人类。他想拯救的不是全人类,而是想让这些乡村孩子走出蒙昧的大山,呼吸更为新鲜自由的空气。
(摘自微信公众号“后浪”)
3640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