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从实践路径上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部署。立足湖北的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创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呈现明显放缓态势,但数字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据埃森哲咨询公司报告分析,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0.62%,到2025年预计数字经济将为全球经济总值贡献50%以上。
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产业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数字经济成为壮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尽管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但整体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 年)》显示,全球数字经济2021年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占GDP 比重45.0%。美国规模达到15.3 万亿美元,蝉联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占比上,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位列前三,均超过65%;增速上,挪威数字经济同比增长34.4%,位居全球第一,另有南非、爱尔兰、新西兰等13 个国家数字经济增速超过20%。未来,全球主要国家都将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以谋求国家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130.9,同比增长15.3%。东、中、西、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167.8、115.3、102.5和103.0,东部地区引领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西部地区部分省市实现“换道超车”。排名前五的省市是广东(201.9)、北京(200.5)、江苏(199.5)、浙江(189.9)、上海(185.0),重庆(160.9)和四川(133.6)是仅有的两个进入排名前十的中西部地区省市。四川成立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以“芯屏存端软智网”为重点的数字核心产业,位列第10。海南积极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同时联动特色农业、特色旅游、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位列11,指数为130.7。湖北位居12,指数为126.9,在中部六省处于头部。安徽(116)、陕西(115.4)、山西(110.9)、辽宁(110.7)、湖南(107.1)、江西(107)等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十分接近,亟待找到发力点,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破。
“十四五”期间,各省制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广东是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四川是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海南是构筑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河南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江西是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湖北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建设数字强省、网络强省,出台了“数字经济13条”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推进数字湖北建设的意见》《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5G+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1年湖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1万亿元,居中部第一,GDP占比达到42%,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以5G 万站工程为牵引的新基建投资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11月,全省建成5G宏基站数量7.57万个,居全国第8。国家工业互联网武汉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已突破86亿个,较2020年6月增长近20倍,较2021年同期增长超过20亿个。
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迅科技、锐科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多个领域抢占全国产业高地。全省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中部第一。北斗技术全国领先。湖北人工智能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武汉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上云工业企业3.2万家,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落户武汉。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深入推进,北斗农机终端安装居全国前三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慧港口、智慧交通、科技金融、数字文旅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面对疫情突发事件,全省数字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健康医疗、市民出行等多领域上线了各类基于大数据整合关联分析的应用。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生鲜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政务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改革和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了有效模式。
湖北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有两大优势:一是科教资源优势。全省高校数量、中央驻汉科研机构数量、在鄂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北斗技术、光通信、信息软件、芯片设计、数字建造领域有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传统产业优势。全省传统产业占比大,因此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业的空间大,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也更大。
但是,湖北省数字经济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数字创新要素、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政策环境、数字经济比重上,与先进地区还存在差距。
一是数字化治理体系滞后。产业统计、项目投资、绩效评价、工作统筹等沿用传统模式,创新的制度环境不优。二是发展合力不足。新基建、平台经济、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不够。三是资金分配不合理。全省新基建五年发展规划投资以城际高速铁路、特高压等为重点,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偏少。四是电费、资费成本偏高。全省电费、资费等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成本相对较高。
湖北省数字经济企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的局面。一是龙头企业缺乏。全省虽然培育了一批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方面有竞争力的企业,但还没有诞生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具备的金融、数据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掌握不了战略资源,湖北省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二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偏慢。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转换成本高,而短期效益不明显、动力不足,新兴技术人才也短缺。
湖北省数字经济领域投融资有待提升,政府数字经济引导基金作用需要加强,多元资本市场工具应用有待完善。产业数字化体制机制存在障碍,数据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较突出。
武汉“一枝独秀”,其他城市发展不足,整体协同、联动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湖北有3个城市入围数字经济百强榜,数量位居全国第11。其中武汉位列第11、襄阳位列第67、宜昌位列第84。就中部地区来看,河南有7个城市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5。安徽、江西分别有4个城市入围,并列全国第8。虽然武汉在中部城市中位居第一,但湖北数字经济发展不够均衡,跟周边省份相比,竞争力不够强。
一是通过立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在国家层面相关法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以地方立法形式鼓励、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包容审慎对待不断萌发成长的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二是将数字经济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将数字经济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体系,提高领导干部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三是合理调整新基建专项资金使用。加大用地、用能和资金支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统筹,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同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进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5G电价、公共资源开放等相关政策,创新电信运营商企业投入回报核算机制,通过成本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促进电信运营企业降低资费。
一是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以武汉光谷为龙头,强化光电行业的龙头地位,推进光子集成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在全省构建光电信息产业体系,形成万亿级的世界级光电产业集群。二是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破解汽车芯片短缺难题,促进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共同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液晶材料、彩膜、印刷电路板等技术发展,突破8K超高清显示等关键技术,提升OLED柔性面板生产工艺,进军Mini LED、Micro LED及量子点、电子纸等前瞻显示领域,推动显示面板产业链上游关键材料国产化,促进新型显示产业聚集形成。四是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引进智能终端头部企业,重点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提高研发生产能力和集中度,打造国内重要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五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重点市州制定实施互联网龙头企业专项培育计划。
一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规范发展消费金融、电商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助推湖北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引导国有企业组建专业化投资平台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在能源、交通、建筑、食品饮料等领域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项目,在民生、智慧城市和政务协同等领域开发一批新兴业务应用示范项目。开展服务业企业数字化领军企业认定和授牌活动。建设头部电商平台,发展电商产业园,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制造业、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尝试无人机配送、区块链、建筑信息模型(BIM)、5G、物联网等技术在未来城市场景中的应用。实施“云行荆楚”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上云。支持技术、资金双下乡,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完善政务数据基础库和主题库,实现国-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三级联通。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完善数据标准体系,提升政务数据资源质量。二是提升数据资源全链条供给能力。以政务数据为基础,链接公共、行业、社会数据资源,推进数据资源化,引导中部地区数据要素向湖北汇聚。三是推动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守牢数据采集、存储、跨境流动红线,保障数据安全,构建良好数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