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珠
(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开放大学以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是一所新型高校,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开放大学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比较起来,开放教育因其教育对象和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在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分析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殊性,能更好地理解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内涵特性,有助于建构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实践范式。
开放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开放,是对象、手段、资源等全方位开放,办学资源能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实施面向成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以“社会化导向”理念作为总指导,适应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特点,遵循远程教育的规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2]因此,开放教育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要立足于学习者的特点,立足于远程教育的特点,构建基于此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育人协同效应。
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要体现“社会化导向”,从成人社会化的视角去理解与建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格局,按照学习者在社会互动中成才的教育规律,以学习者能够更加美好生活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注重提升学习者的人格修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开放大学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开放教育、思政教育、成人学习者等特点规律,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融合新时代社会要求与学习者的职业岗位成长要求,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与专业育人目标协同发力,从而形成一种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开放教育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教育供给,做好课程思政大格局建设,推进开放的社会化的课程思政实践,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意义重大。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对象特殊性、教学团队特殊性、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以及评价体系的特殊性等四个方面。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具有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工学矛盾。学习者虽然愿意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但由于受家庭、工作事务等的影响,多为碎片化的学习,很难进入到深度学习。因此开放大学要设计丰富多样的线上资源,尽量采用微视频或微课教学的形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课程思政的陶冶教育作用,积极主动参加课程思政的学习与活动。同时又因为学习者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具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单一的灌输式的思政教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3]学习者期待学习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融入式教学,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有教无类,身份特征和年龄结构多样化,既有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又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员等,学习者的专业基础、社会经历等差异化大,不同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学习经历使得学习者的思想基础与价值观基础等具有差异性。学习者的认知层次与知识水平不尽相同,[4]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要求高,理解性强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学习掌握的差异性就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此特点,教师最好能够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开展分层次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思政元素,让不同学习者都能理解不同类型思政元素中蕴含的教育性。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弥补学习者基础知识之间的差异。
开放教育的教学团队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多来自各行各业一线专家。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教研活动、集备活动等要求高,专兼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理论性上较为缺乏。特别是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对行业的前沿动态熟悉,但作为专业教师时,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等,要不断地加强实践与锻炼。对于开放教育来说,如何组建好、管理好专兼结合的课程思政团队,让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到实处,发挥专兼教师的育人合力,是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开放教育的教学辅助团队与普通高校不同,没有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只有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班主任。班主任由专兼教师担任,主要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以负责学习者的上课等事项通知、相关材料上交等日常工作为主。开放教育中,与学习者沟通最多、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是做好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担当者。在远程教育环境下,班主任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品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在与学习者有效沟通,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用健康的心理与人格去感染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细心关怀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帮助。
开放教育采用线上远程教育为主、线下集中面授为辅的教学方式。开放教育在学习空间上是远程的,学习者不受学校、教室等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线上远程的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的任何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在家中、工作地点等任何地方,通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远程下载学习并参与教学活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放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学习者可以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与现实条件,自身的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各种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等途径进行自主化学习。
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课程思政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不仅在线下集中面授环节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线上的教学资源建设、与之配套的线上形成性考核作业等要一体化地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对于开放教育来说,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一是教学文件的设计,即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等要突出精神引领、价值塑造等,使学习者获得潜移默化的精神指引。二是教学资源的设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引入典型案例等素材,以育人无痕的方式有效传递给学习者。三是BBS论坛活动的设计,精心设计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活动,在讨论的主题与内容中渗透能切合学生工作与生活实际的思政元素。
开放教育旨在促进每一位学习者充分且全面的发展,[5]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根据开放教育所设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开展学习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自我认识、自我改进与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开放教育检验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开放教育的学习评价应注重学以致用的特点,不仅注重知识上的考核,更注重对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评价,关注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开放教育评价是包含学习者自我评价及社会评价的双主体评价,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要对学习者知识学习情况、职业岗位技能提升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者在工作中的人格素养、职业道德等提升情况进行评价。从时间维度上看,形成性考核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如直播课中的表现、线上作业、学校活动参与以及社会实践情况等方面,记录学习者在开放教育学习过程中思想素养的点滴变化。终结性评价是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期末测试、大作业等形式,在评价的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的评价内容,用于评价学习者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的存在,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的模式,要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实践范式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来完成。各类课程都处于开放教育育人共同体中,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有课程思政元素的价值体现是对学习者的精神价值引领,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习者感受到实现其精神追求的内在动力。因此,开放教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学习资源建设等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规划好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开放教育全系统要形成自上而下重视思政教育的浓厚氛围,在宏观层面建设课程思政的领导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等;在实践操作层面[6]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体系,最终形成科学规范、操作性强,[7]常态化、制度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开放教育育人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与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课堂、网络平台是开放教育进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将课程中蕴藏的内容、思想传递给学习者,对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产生影响,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先是完善全课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8]再是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课程教学资源的完善,把握好课程与思政之间的“耦合度”,形成一体化的课程思政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对各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不仅有知识性的要求,更要体现价值引领性,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教学及育人的全过程。网络学习平台上的课程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及时上传有关社会价值导向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引导学习者获取有益身心的资源。开放教育要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作用,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发挥每个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构建全课程思政育人的格局。
开放教育的办学目标是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都为了提高学历、增强工作技能与本领等。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开放教育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价值引领与塑造,[9]培育学习者具备应对社会关系中各种要求的能力,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开放教育在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特别是将时代发展与学习者需求的各方面素养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创设有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让学习者不仅愿意学习,还能坚持学习。课程思政要注重帮助学习者提升思政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学习者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品德等;帮助学习者将各项品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满足学习者对终身成长发展的期盼,提升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度,积极参与各项学习。
开放教育的教学团队包括专兼教师队伍与班主任队伍,他们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根据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首先要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思政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10]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其良好的言行举止,敬业精神、责任精神等会传递给学习者,持续感化、影响学生。教师在课程BBS论坛组织的过程中,要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良好的沟通技巧,主题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工作需要,引领学习者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其次是要树立教师队伍的思政理念。教师所任教的专业课程虽然不同,但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是相同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探索课程与思政融合的自觉性,增强课程教学中的人文与思想性,持续创新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再者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开放教育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团队式研讨、学习与教学实践。专业课教师间互相协作,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互相补充促进,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资源共享,省校教师带动分校、站点教师,采用团队合力的工作方式,提升开放教育整个系统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与自发性。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要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11]的基本评价原则,促进人才培养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思政重在强调所有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开放教育要树立多维、多元的发展性评价观,从单一的知识评价维度转向价值引领、社会责任、人文素质等多向维度;从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对学习者进行综合素养能力的评价。以此评价理念为基础,开放教育要构建一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评价标准,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对学习者思想素养过程轨迹的发展性评价;同时还要进行多元主体的评价,因为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在职员工,评价主体上要包含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