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在现代建筑及生活空间中的应用

2022-03-13 01:33卢国忠byLuGuozhong
雕塑 2022年1期
关键词:东阳木雕家具

文/卢国忠 by Lu Guozhong

(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木雕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株奇葩。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及地区都有木雕传统技艺的发生发展。由于各地区民俗地域文化差异和资源条件、取材用料不一,工艺技法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不同流派。近代以来,东阳木雕和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被公认为中国四大木雕流派。东阳木雕在千年的历史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艺术风格,它以清淡素雅的雕刻用材、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白木雕表面处理手段构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形成了构图饱满、做工细腻、层次丰富、写实传神、实用与欣赏完美结合的独特风格。

及至新时代,东阳木雕与时俱进,在传统中提升,在开拓中创新,以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为中心,形成了建筑装饰、陈设欣赏、红木家具等多元发展态势及空间应用。遵循市场,守正创新,是东阳木雕发展的根与魂,也是当代东阳木雕最需秉持的文化态势。本文即探讨在现代建筑空间中,东阳木雕发展的取向与多元应用。

一、认清传统工艺演变规律是东阳木雕发展与空间应用的前提

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从传承中来。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先师先辈们靠的是站在前人的经验和高度上更上层楼,向前提高发展。这就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进而改造工具、使用工具成为考古学所称的“智人”;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业,进一步以满足生活进行劳动创造;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器及文字,人类走向文明;魏晋时期人们席地而坐,还没有完整的家具概念,写字都没有桌子;到了唐代出现高形家具,并崇尚法度;宋代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家具走向成熟,出现了实用美观的各类形制的家具;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开放海禁及手工业日益发达,红木家具进入全盛水平,品种款式繁杂,也越加艺术化了。而进入现代,伴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建筑装饰、厅堂陈设、红木家具都与时俱进,纷纷以适应现代建筑为宗旨,形成了具有明显风格的当代样式。由此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都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特性的,一件产品如果脱离社会需求,不能进入流通,那就行将不远,甚至夭折。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工艺发展的基本形式,它的创新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需求,生活需求使得工艺美术与时俱进,繁荣发展。比如红木家具作为厅堂器具,一直在发展中。根据宫廷建制设计家具造型,并要有帝王气质,于是有了宫廷家具和京作家具;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地区,由于文人参与,园林兴盛,苏作家具成为风尚;广东沿海地区海港通商,中西文化交融,才有了广作家具。苏浙一带,明清建筑样式流行以及不同的风俗,影响着家具的设计与使用。东阳及周边有嫁女儿陪嫁家具的习俗,于是产生了十里红妆的喜庆家具系列。到了当代,建筑使用了钢筋水泥混凝土,已经不是老建筑那个样式,特别是高度、阔度、深度与老建筑大相径庭,配置家具如果因循守旧,不改变款式、组合形式、尺寸大小,就会不伦不类,因此在红木家具产地出现了大量的符合当代审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空间构成的家具款式。由此发展脉络观之,社会向前发展,创新是常态,把握当下,适应社会需求是硬道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及工艺美术繁荣的强大动力。凡工艺美术品,它的审美体现在技艺上,只有技艺高超,精美绝伦,才能称为经典的可传承的工艺品。这些工艺美术品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生动的精神标识。故宫里的各种艺术精品、工艺家具以及民间建筑中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等等,都体现了工艺美术品的极致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东阳木雕驾驭建筑装饰、厅堂陈设、红木家具这三驾马车,驰骋在现代建筑应用空间,全方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认识到东阳木雕与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及时代所需,是东阳木雕发展以空间应用的前提。

二、顺应时代,融入现代是东阳木雕发展与空间应用的保证

东阳木雕源于建筑。从明代以来直到民国时期,建筑雕饰一直是东阳木雕主要载体。它在建筑主体、构件、装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皇宫宫殿到民间祠堂、殿庙、牌楼、厅堂、亭阁和民居等均是其应用对象。北京紫禁城、东阳卢宅古建筑群、义乌黄山八面厅、杭州灵隐寺、兰溪八卦村等明清建筑都留下了东阳木雕的精美制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阳木雕参与杭州望湖宾馆、楼外楼、新加坡董宫酒店、雷峰塔修缮工程等,成为东阳木雕与现代建筑结合的里程碑,极大地拓展了东阳木雕的应用空间。

近年来,东阳木雕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全国兴起的古建开发热激活了东阳木雕与时俱进的强大应用能力。东阳木雕加入了现代建筑中式营造阵营,在现代建筑中展露出独有的传统样式和文化魅力。各地古城、文化园区传统文化专业街以及传统民居、会所、别墅的兴办和装饰,进一步拓展了东阳木雕的应用空间和技艺创新。并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当代样式。

同时,东阳木雕雕饰家具和日用装饰木雕,应用极广,成为中式建筑装饰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讲究选材造型和制作工艺,更强调雕刻的精美、造型和雕刻图案的和谐统一。清代到民国时期,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东阳木雕盛极一时。创作出众多以“千工床”为代表。木雕樟木箱、几案桌椅、雕花大床、木雕橱柜等成为东阳木雕特色品种。随着时代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阳木雕工艺制品出现了木雕台灯、壁灯、镜框、画框、笔筒、钟座、台历架、首饰盒等新产品。近些年,由于东阳木雕的技术创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和应用空间,东阳木雕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创作了大量的建筑木雕和壁挂、台屏欣赏品。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灵山梵宫、孙子文化园、敦煌大剧院等一大批中式建筑中的东阳木雕绽放出华丽大气、庄重细腻的艺术品位,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此外,东阳木雕创作衍生出木文化概念,其中以旅游、纪念品木雕创意跌出,具有时代性,广受市场欢迎。如文房创意产品、宗教纪念品、喜庆工艺品、茶文化系列、香道文化系列木雕。

卢国忠《和平万岁》东阳木雕 椴木、花梨木 386×238×62cm

正因为东阳木雕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满足了时代所需,才有它繁盛绚丽的舞台。也因为它充分融入了现代,才能站在新时代的高位上,立足多元发展,发挥工匠精神,突破创新,才营造出木雕世界里的中式好空间。

三、守正创新是东阳木雕发展与空间应用的关键

在东阳木雕施艺过程中,本人对守正创新的认识逐步提高。从仅仅做好一块花板到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受材料大小所限到尝试制作更大空间的雕刻,从雕工体、画工体刀兼顾现代建筑的设计感,从陈设欣赏品、红木家具到建筑装饰等,这些实际工作中的遭遇帮助我不断超越,对传统坚守倍加珍惜,对创新求变格外钟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我对东阳木雕的实践之思考。

保持传统,以“极工”为宗旨,以可传承为目标创作。东阳木雕的创作离不开传统。千百年来,东阳木雕是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积淀了丰厚的技法艺理,给予我们传承人以滋养。同时,东阳木雕独特的风格特征也是人文追求、思想表达的反映,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东阳木雕的现代价值,表现在能激活自身的内在活力,从而促进它的生存发展空间。多年的艺术实践表明,只有创作可以传承的作品,作品才有生命力;只有做到当代“精品”,才有它的传承价值,作品才会被真正接受。手工艺要的是手工温度与思想赋能,更需要匠心精神和精益求精。东阳木雕一向以来拒绝粗制滥造,拒绝浅表化审美和简单复制。因此,我认为传承者要做足功课,深入传统,不能摸清传统的脉络,获得精髓,做到极工品相,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要有创新理念,以最大的勇气走上求变出新之路。现代建筑高度阔度增加,枋梁结构功能不同,古今审美差异,材料需求变化等等,必然对东阳木雕提出要求。举例说明:(1)设计创新首当其冲。在构图时,要考虑到作品的款式、用材、层次,大小、虚实、雕刻深度等关系,以及各种技法组合到一个画面后的统一和谐与整体的视觉效果。现代建筑中的部分构件如牛腿、雀替等,已经不具有承重功能,但为了体现其构件的适宜性和美观性,要将木制构件与结构有机组合,勿使其成为“摆设”。(2)对木材处理是创新的重要一环。木制品属于有机器物,易受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变化。木制品理想温度在15至25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会加快木材的化学和物理反应的速度,导致干裂和变形。木制品的相对湿度,易维持着50%——60%为宜。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和纤维素的状态,了解不同伸缩程度。一般说来,越是硬木,伸缩越小,越是软木,伸缩越大。材料通常作烘干处理。木材处理上还要进行稳定性处理和除虫处理。(3)科技灯光创新应用会使木雕大放异彩。在与现代建筑的空间融合中,建筑空间往往流光璀璨,华丽夺目。作为陈设品或欣赏品,要善于融入环境,使作品成为空间有机的一部分。在作品灯光设计上,要体现光的集中性,明亮性,主题性的作用。并分出色调,利用光感将画面呈现得更为完美,聚焦画面集中点,呈现画面丰富的层次,拓展画面的艺术延展性,使画面更具立体感,更加突出主题,更为完整。有时,灯光也可以作为画面的背景,制造出画面需要的氛围,将大大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求变是为了作品更美,更接地气,更能满足社会所需。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在此不一一枚举。

中国工艺之美,美在创造,以匠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在讴歌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美与精彩。东阳木雕跨入新时代,需要我们守正创新,不断奋进,以传统工艺适应时代要求,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东阳木雕家具
古韵东阳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木雕鱼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家具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