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冰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性作文,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想使议论文更出彩,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鲜明而新颖的观点
中心论点是一篇作文的统帅,是议论文最关键的部分。中心论点必须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作文的中心论点还必须正确,即要符合国情民意,符合社会公德与民族优秀传统。有学生写《谈忍让》,中心论点是:忍让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是一种低级的为人处世手段……这显然太过极端,违背了我们传统观念中所提倡的宽容忍让的品德。
理论上,中心论点可以在作文开头、中间、结尾出现。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开篇便提出了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吴晗的《谈骨气》在第一段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心论点。这提示我们,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是写议论文的一种重要技巧。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中的议论文,题目要求无非三种。一是题目即论题,如“教养”“历练”“最美的风景”,我们依据论题提炼出相应观点即可;二是题目即观点,如“小亦可为”“母爱是最强的正能量”;三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就是观点,如“ _______是青春的亮色”“人生最贵的是________ ”。
最难的当属阅读材料,提炼观点。如2021年四川自贡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把你的故事感悟写一写。
一块石头躺在地里,他针对时雨发出了非议:“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做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听打听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
“住嘴吧!”发话的是只虫子,“雨下的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而且多余。”
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从不同角度确立中心论点。从石头角度,可写的论点有“与其抱怨,不如实干”“放下嫉妒心,让世界充满阳光”等。从雨的角度,可写的论点有“只有真心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等。从石头与雨的关系,可写的论点有“无用与大用”等。
二、合适的作文结构
提取完中心论点后,我们就需要根据论点及论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单就议论文本论部分而言,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层进(递进)式和对照式。
并列式结构可分为论据并列式和分论点并列式。论据并列式,指所有的论据都直接用来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并列式,指各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是什么”,如吴晗的《谈骨气》,三个分论点是: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格;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质。二是“为什么”,如文章《逆行者最美》的三个分论点:逆行者最美,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逆行者最美,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逆行者最美,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三是“怎么做”,如文章《语言的力量》的四个分论点: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物;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情;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并列式结构的优势是能使作文内容丰富,增强论证气势。
层进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各层的前后顺序不可随意变更。层进式结构通常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也就是围绕中心论点,讨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人民日报》的评论《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围绕中心论点先提出修身立德不是口号,而是具体行动的观点,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写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广大青年立什么德,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观、成就怎样的事业。这是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接着写修身立德要做到见贤思齐,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修身立德要做到知行合一等。这是在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对照式结构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通过对比突出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这样的结构对比鲜明,能使论点更加突出。如习作《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作文先从正面写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是一个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再从反面写如果遭遇挫折时沉湎于痛苦,一蹶不振,结局往往不堪设想。将正反两个观点对照,突出强调了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正确态度,从而证明中心论点。
三、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1.正面论据与反面论据相结合。
有比较才有区别,事物在对比中才能显出差异,是非优劣在对比中才得以凸显。
2.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
道理论据精辟、深刻、权威,但仅有道理论据会显得空洞无物;事实论据具体、真实、可靠,更加浅显易懂,但仅有事实论据,会缺乏深度。唯有将二者结合,才可以使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所选用的事实和道理罗列出来,而是要使事例的要旨与道理的内涵对应一致。
3.不同角度論据的有序结合。
我们常提到的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只是表面的角度,不同角度论据的有序组合需要严密的论证思路的支持。只有建立清晰的逻辑链条,根据论证需要选取论据,才能更有说服力。
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用了五个事实论据:一是阿基米德面对劈向自己的剑,依然专心研究他的“圆”;二是第欧根尼不顾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三是王尔德入境时,用才华报关;四是少女置身闹哄哄的车厢,全神贯注地读自己的书;五是青年画家们节衣缩食来首都看画展。阿基米德是科学家,第欧根尼是哲学家,王尔德是文学家,这三个人都是古代外国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少女和青年画家们都是普通人,少女代表的是现代中国人的个体,青年画家们代表的是现代中国人中的一个群体,这五个事实论据极具代表性、典型性。不仅主体人物涉及古今中外,而且体现的内涵也不同。阿基米德是面对生命威胁仍不停止思考;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依然沉思;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少女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青年画家观摩名画,执着追求理想。作者从名人讲到普通人,名人事例更权威,而普通人的事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亲切感更强。这五个不同角度的论据有序组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缜密的论证逻辑。
其实,若想使议论文更加出彩,除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外,更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既要广泛阅读书籍,又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用心积累素材,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