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2022-03-12 23:27:49苑玉金
南方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宁津县农产品农业

苑玉金

(宁津县长官镇人民政府,山东宁津 253409)

宁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区域面积833 km2,下辖12个乡镇(街道),现有人口48万,被誉为“中国实木家具之乡”“中国桌椅之乡”“中华蟋蟀第一县”。宁津县现有耕地面积4.87万hm2,其中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近667 hm2。近年来,宁津县以小麦良种繁育为依托,逐步成为我国最大的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1]。

宁津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高,地膜残留率高,畜禽粪便处理率低,且存在农业面污染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及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积极探索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宁津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能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生态文明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整个过程中,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规律投入资源、组织生产,是一种将农业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采取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发展过程,具有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特点[3]。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阶段,当前正由工业文明逐步向生态文明过渡。生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状态,又称自然生态。目前,关于生态文明有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规律所获得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当前对农业生态文明尚无明确定义,笔者认为农业生态文明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生态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良性循环、和谐共生,是一种农业生态、社会及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在提高人类文明素质与生态意识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遵循生态理念,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农业环保理念、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科学农业经济机制等特点[4]。

2 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2.1 粮经轮作

粮经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粮经轮作不仅能有效节约资源,实现水土资源持续利用,避免土壤肥力流失,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更适宜绿色农产品种植;也能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虫卵,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宁津县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资源条件,可选择多种轮作模式。1)玉米—辣椒轮作模式。玉米植株较高、辣椒植株较矮,通过高矮作物的套种能减少辣椒日灼病的发生,提高辣椒产量,并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水资源及化肥,从而降低投入成本,实现农业增收。2)农作物—蔬菜轮作模式。该模式是指每年先种一季蔬菜,待蔬菜采摘后再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例如,夏季种植芹菜、豆角等蔬菜,秋季蔬菜收获后种植冬小麦,来年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植蔬菜。利用该模式,每667 m2粮食产量可达500 kg、蔬菜收入超万元,同时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

2.2 种养循环

种养循环模式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利用种植业为畜禽提供食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则作为农作物的肥料,通过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方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例如,宁津县推广畜沼菜、果、粮等循环农业,发展猪—沼—粮(菜)模式、藕虾鱼共养模式,通过对畜禽排泄物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3 三产融合

2.3.1 农业+工业+服务业

宁津县刘营伍乡建有天然气工程,将方圆5 km生猪养殖场的粪便及作物秸秆加工发酵,日产沼液500 t、沼渣50 t,用于园区棉花、小麦、蔬菜等作物的灌溉,并且剩余沼液、沼渣可销售到其他乡镇;发酵过程中可产生1万m3天然气,以供周围工业生产、发电上网及居民家庭使用,促进了当地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2.3.2 农业全产业链

宁津县张大庄镇将棉纺织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采取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链模式,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发展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与纺纱、织布等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模式,实现当地人均增收近5 000元,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2.3.3 农旅融合模式

宁津县大柳镇是德州市西瓜、花卉苗木的主产区,已打造出万亩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为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大柳镇打造土地观光+水果采摘观光基地,建立了西瓜采摘园、花卉观光园等景区,游客休息时可以吃一碗当地特色美食大柳面,并参观与泰安碧霞祠齐名的李满碧霞祠,从而有力地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3 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专业规划

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地方政府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未进行深入分析。再加上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壮年走出农村到城市生活,留守的多是老人、儿童,他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缺乏了解。在宁津县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有较大比例,加之当地政府受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工作的影响,没有精力研究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甚至分管农业的县乡领导对农业循环经济也知之甚少,导致当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缺乏规划,产业链、一二二产业融合发展等的规划不健全,如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循环农业和乡村旅游之间的融合缺乏专业规划。此外,宁津县还存在规划单一,缺乏前瞻性,对持续发展、生态理念落实不彻底,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3.2 资金投入不足

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加以改造,同时推广新型农业技术,这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与人力支持。但农业投入量大、回报慢,宁津县农户希望政府投入,而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农业贷款门槛又高,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在基础设施方面,因资金主要依赖中央及省级专项拨款,宁津县财政投入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村通道路质量不佳,存在断头路、道路未硬化等问题,导致道路无法满足农耕需求,同时影响农产品的运输。2)水利设施不完善。宁津县有水库100余个,其中需维修的有15个,但因缺乏资金,水库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当地的农田灌溉。3)在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上,宁津县5年仅安排2亿元的专项治理资金,而实际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仅0.8亿元。

3.3 农业污染严重

近年来,宁津县经济高速增长,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与剧毒农药的效果好、成本低,收益远高于有机肥料与生物杀虫剂,面对生态环境与经济收益,农民会优先选择后者,这必然造成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农村耕地始终处在耕作状态,鲜少考虑休养生息,造成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化肥农药残留、工业及生活废弃物被随意排入河流,导致水质下降,再用河水浇地,造成农作物污染,进而影响食品质量,长此以往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3.4 产业链条缺失

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产收获的农作物是初级农产品,若当地没有精加工企业或没有打造出知名农产品品牌,即使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其价值也得不到体现,经济收益不会提升,则农民就会放弃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宁津县蔬菜种植面积 0.8万hm2,蔬菜年产量95万t,但农产品精加工企业较少,知名农业品牌更是凤毛麟角,造成农户收益较低。

4 宁津县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4.1 制订专业规划,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宁津县人民政府与农业经营者要统一思想,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1)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分管农业的领导要亲自部署、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并制定农业循环经济目标。2)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与推广力度,通过电视、广播、讲座等途径使农民了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及发挥其经济效益等。3)制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全域与专项规划,然后根据产业融合的发展情况,再细分若干个子规划,优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布局,促进宁津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4.2 增加资金投入,补齐发展短板

充足的资金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与物质保障[5]。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硬化及农机具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配备;通过农田防护林与农业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做好机耕道路及田间道路的硬化,提高耕地质量;加大水源地保护、污染防治及农业污染治理等工作力度;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预算,从而改善循环农业的发展环境。2)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及农民资金投入。农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认可并支持,才能积极投入资金,所以相关部门要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奖励制度,并及时兑现承诺。3)政府要引导金融等资金投入,持续做好农业企业“农担贷”“提升贷”等农业金融产品,为银政企对接搭建平台,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企业与个人打造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3 强化污染治理,营造良好环境

1)做好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再利用。建立沼气池或有机肥厂,所产生的沼气作为生产、生活用气,沼液、沼渣作为农业有机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2)增加绿色、有机肥料及配方施肥的面积,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在河流及饮水水源地,采取绿色防控措施代替化学防治措施,减少有毒化学制品、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大违规农药的惩处力度,选择环保型农药或选择生物天敌防治措施。3)做好地膜的优化处置。农作物种植使用地膜时,尽量选择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地膜,采取回收补贴及销售时收取押金等地膜处置模式,在乡村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并将其纳入农村垃圾处置体系,避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6]。4)做好田园生态布局。对全县畜禽养殖区域进行划分布局,将养殖区域划分为宜养区、禁养区及限养区,并根据区域承载力确定养殖规模,构建生态、和谐的宜业乡村。5)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措施,实行农作物轮作模式,先在农作物种植区开展试点,科学推行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4.4 拓展生态链条,发挥产业效益

1)农产品加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围绕特色农产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附加值。同时,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引进物流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2)提高农产品质量。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采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的农产品更受市场与消费者认可,所以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标准,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粮食、蔬菜、肉蛋等农产品的检测力度,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3)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利用品牌影响力是提高农业循环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农业收入的关键措施。宁津县人民政府可引导农产品企业建立安全原料基地,开展有机、绿色产品认证,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绿色产品认定,构建农产品专有品牌。

5 结语

农业循环经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居改善的必由之路。各地应做好农业循环经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宁津县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宁津蟋蟀,撬动文化杠杆
走向世界(2022年2期)2022-02-21 03:03:50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展“阅读点亮人生”主题爱心捐赠活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