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急诊患者病情繁杂,其救治成功率与急诊护理人员处理效率密切相关。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就医环境需求。因此,需探讨新型高效率的优质护理模式。多学科迅速响应协作护理模式将以医疗资源融合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协同治疗理念融入护理概念,通过加强疾病相关的所有科室之间的协作联系,全面调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医疗服务[1]。本院于2020年4月开始推行此种护理模式,并获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早期预警评分≤2分;②满足转运条件;③病情相对稳定;④疾病类型限普外、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排除标准:①抢救过程中死亡;②需急诊手术或转送ICU观察;③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将纳入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52例,为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84±9.35)岁;普外科14例,骨科15例,心内科11例,神经内科12例;早期预警评分≤1分32例,>1分20例。协作组:58例,为2020年4月—10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23±9.48)岁;普外科17例,骨科14例,心内科14例,神经内科13例;早期预警评分≤1分29例,>1分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早期预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①预检分诊后通知接诊医生;②协助患者完成辅助检查;③安排转运流程,电话通知接收科室;④携带急救箱、氧气枕、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由医护人员及家属共同护送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⑤解释患者相关情况,安抚患者、家属情绪;⑥与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做好交接。协作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由急诊科医师、护士长、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等多名工作年限≥5年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团队管理、运行、决策工作,由熟悉转运流程、设备药品准备、应急能力及协调能力优秀的骨干护士担任协调护士,由普外、心内等专科业务熟练的责任护士担任患者护理工作及接收科室对接工作,由其他常设医务人员担任机动岗位;设立全院通用应急电话和应急广播,缩小集结时间;小组内成员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当危急患者入科时迅速集结。②简化、优化急诊就诊流程,实行先看诊再挂号的就诊模式,推行高低年资搭配的资源配置原则,必须保证预检台每一班次必须有预检分诊经验丰富的在岗护理人员,提高预检分诊效率。③加强小组内成员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心理干预意识和沟通技巧,针对情绪异常激动、负面情绪明显的家属,需立即安抚家属情绪,沟通无效后立即向上级报告,由骨干护士或护士长出面调解,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④加强健康宣教和疾病观察,经管医师、责任护士必须明确患者的治疗方法;经管医师应详细告知家属患者的具体病情,强调治疗的必要性,提供疾病相关的专业指导;责任护士需及时反馈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⑤规范转运流程:由主治医师、经管医师、责任护士共同评估患者的转运风险,协调护士负责通知接收科室后确认转运路线、通知转运专用电梯,同时通知责任护士做好转运准备(包括转运评估单、病历资料、药物、设备、器械等),并与家属做好解释沟通,由责任护士、专科护士、医师、护工、家属共同参与转运过程,到达接收科室后逐一核对患者各项资料、药物,完成对接工作,签署转运交接单。
1.3观察指标 急诊各环节时间:包括患者接收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医生到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转运质量:包括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救治结果:包括救治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随访: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度。
2.1两组急诊各环节时间的比较 协作组接收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医生到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各环节时间比较
2.2两组转运质量的比较 协作组转运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常规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转运质量比较
2.3两组救治结果评价及医护满意度比较 协作组救治成功率及医护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见表3。
表3 救治结果评价及医护满意度比较
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当下急诊护理面临的一大难题[2-3]。本研究采用多学科迅速响应协作护理模式,首先,科学化配置人力资源,有效避免职责模糊造成的工作秩序混乱,促使护理人员明确职责范围、遵从路径流程,完成各项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其次,设置全院通用的应急电话和应急广播,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警觉性,提高医疗资源的调动效率,缩短集结时间;再者,简化就诊流程,开设绿色通道,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待诊时间、减少病情延误可能;除此之外,优秀的护理模式不止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健康,其心理状态及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安抚和开解,对缓解患者家属压力、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可能有重要作用[4-5]。另外,急诊转运是急诊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步骤,转运路线混乱、药品及医疗设备配置不充分、科室交接不完善,都是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延误救治时机的重要因素[6]。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病情的关注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程度,增进医患、护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措施实施的认可度,也能提高患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结果显示,协作组的接收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医生到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常规组,协作组的意外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采用多学科迅速响应协作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急诊初步救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