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晨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镇江 212000)
临床上偏头痛眩晕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属于复发性眩晕病,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头痛症状,对日常生活质量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1]。根据现有临床实践证明,偏头痛眩晕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并且多数患者本身存在头痛症状,在实施临床治疗时存在较大的难度[2]。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常规护理的效果不理想,难以帮助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疗。由此本文主要探索新的护理配合方法,研究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偏头痛眩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和价值,报告如下。
研究时间: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眩晕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40 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病例构成中共有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9 例,平均年龄(48.25±6.97)岁。对照组病例构成中共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28 例,平均年龄(48.32±7.0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是指导患者按照医师嘱托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1)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宣传。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药物药理、不良反应等,促使患者提高对偏头痛眩晕的重视程度。同时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及其价值,进一步提升患者依从性。
(2)病房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具有较为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在合理范围内,确保采光程度,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刺激。
(3)心理护理:由于偏头痛眩晕患者具有疾病复发性,长期治疗将会导致其心理情绪发生变化,为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应当开展心理护理,及时疏导负性情绪,避免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比如可通过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加强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建立坚定的治愈信心。
(4)开展用药指导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主要服用抗组胺药物,以此改善脑血液循环。但这一类药物在使用后将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指导,介绍各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保证治疗方案具有科学合理性。
(5)开展出院护理:指导患者出院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用药,详细解释各种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强化随访沟通,按照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则质量越好。统计患者一周内发生头痛眩晕的次数,次数越少表示护理有效性越强。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按照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的病情表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价标准分别为头痛眩晕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并发症、患者病情减轻,对生活有轻微影响、病情无变化且有恶化趋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该比例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好。
针对本次研究所出现的各项护理数据和治疗指标,均利用SPSS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对相应的计量资料行t 检验,用()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表示。当P 值<0.05 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一周内发作头痛眩晕的次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 所示,各项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情况()
?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分)生活质量评分(分)一周内头痛眩晕发作(次)研究组4091.54±3.4783.11±5.821.06±0.62对照组4080.37±5.1274.16±6.933.75±1.12 t 11.42186.254813.2898 P 0.00000.00000.0000
经分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所示,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情况(%,例)
偏头痛眩晕是临床上多发疾病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3],导致偏头痛眩晕发生率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偏头痛眩晕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出现身体不稳感、自身以及物体出现幻动、存在严重的头昏沉感等。在临床治疗中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组胺药物等[4-5]。同时患者发病后的病程较长,在心理以及生理上均会出现不适感,导致实际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辅助手段,改善常规护理存在的不足。经过相关研究和论证,发现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通过提供有序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的治疗疗效得到显著提升[6-8]。
在实施健康教育以及程序化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知识普及以及疾病知识教育等,告知患者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原因,并指导合理饮食和用药,尽量戒除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采用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在较长病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从而有效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促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临床治疗。另外程序化护理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其所必须的服务,在患者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发病症状,然后通过宣传教育保证患者掌握偏头痛眩晕的治疗和护理内容。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心理状态,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并且在患者出院后仍进行有效护理,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和饮食指导,督促患者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偏头痛眩晕症状。
在本次研究实验中,通过选择确诊为偏头痛眩晕患者8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 例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方法。经干预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其中研究组病例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一周时间内研究组患者的偏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症状发生率。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则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二者分别为97.50%和80.00%。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联合程序化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有效改善病症,加快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针对偏头痛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与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病症得到有效缓解,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