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娣,郑月梅,黄小斐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妇产科 广东 东莞 523320)
持续性枕后位是常见的一种异常胎位,明显增加了难产率。据调查显示[1]:目前,我国枕后位的发生率高达12%。枕后位无法让胎儿很好的仰屈下降,产妇产程延长,出现宫缩乏力,胎儿窒息及窘迫的发生率会显著增高[2]。“英国LK 妊娠及分娩基础按摩程式”是由英国助产士“LindaKinber”提出,是专门针对孕周在36 周后的孕妇的按摩方法,具有促使孕妇放松、阵痛等特点,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感,加快宫口扩张。自由体位分娩也是近年来临床提倡的一种分娩方式,可促进产道打开,减轻产妇分娩疼痛[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为进一步探讨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纠正枕后位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本院产科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20 名初产妇进行应用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产科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20 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60 名。观察组年龄22 ~31 岁,平均年龄(26.32±3.11)岁,孕周36 ~40 周,平均(38.12±1.14)周,BMI20 ~26 kg/m2,平均(23.12±1.04)kg/m2;常规组年龄23 ~31 岁,平均年龄(26.67±3.11)岁,孕周37 ~40 周,平均(38.06±1.11)周,BMI21 ~26 kg/m2,平均(23.15±1.02)k 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孕周37 ~41 周;②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受孕;③年龄18 ~34 周岁;④均经腹部超声或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⑤取得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排除标准:①骨盆畸形者;②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③中途从本项研究退出者;④皮肤过敏者;⑤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⑥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⑦合并急慢性疾病者。
常规组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例如分娩球、物理热敷、减痛呼吸指导等,直到会阴膨隆。观察组采纳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方法。在潜伏期,由产妇自己或家属对腹部、腿部、手部、头部按摩,每1 ~2 h重复1 次。按摩要求独立待产房间,环境清静、温湿度适宜。在按摩的同时,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具体包括:左枕后位者,指导产妇采取右侧俯卧位,后伸右腿,屈曲左腿于腹前。右枕后位者,协助产妇采取左侧俯卧位,后伸左腿,右腿屈曲于腹前。促使胎背在重力作用下,沿较短途径从枕后位旋转至枕前位。进入活跃期的产妇由当班责任助产士进行骶部按摩、B 按摩、侧按摩、T 按摩、8 字按摩或背部全面按摩,每30 ~60 min 重复按摩1 次,以拳头或手掌根有力、缓慢的按压,避开脊柱,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指导产妇跨马坐位,保持上身前倾或产妇站立,双腿张开同肩宽,或者采取趴、站、走、蹲、坐等姿势,配合臀部左右摇摆,直到会阴膨隆、宫口开全。
对比两组枕后位纠正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VAS 评分、新生儿Apgar 评分、围产儿情况。(1)枕后位纠正时间:即“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的时间。(2)产程: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程。(3)分娩方式:统计所有患者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率。(4)VAS(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分[4],总分是10 分。0 分为无痛,1 ~3 分为轻度,4 ~6 分为中度,7 ~9 分为重度,10 分为剧烈。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5)新生儿Apgar 评分[5]:包括呼吸、肌张力、弹足底或插管反应、心率、皮肤颜色,每项分值在0 ~2 分,总分是10 分。正常新生儿在8 ~10 分,窒息轻度是4 ~7 分,窒息重度是0 ~3 分,分值越高,新生儿健康状况越好。(6)围产儿情况:统计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
使用SPSS 26.0 版本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枕后位纠正时间、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枕后位纠正时间、产程时间比较(± s, h)
表1 两组初产妇枕后位纠正时间、产程时间比较(± s, h)
组别 人数 枕后位纠正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观察组 604.24±0.11 6.25±0.26 3.06±0.12 0.71±0.11常规组 608.99±1.64 9.44±0.95 5.62±0.34 1.69±0.21 t 22.38525.08854.99832.021 P 0.0000.0000.0000.000
干预后,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6.67%)高于常规组(66.67%),剖宫产率(13.33%)低于常规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干预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VAS 评分、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初产妇VAS 评分、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人数VAS 评分新生儿Apgar 评分观察组602.25±0.628.57±0.24常规组605.92±0.446.85±0.14 t 37.39247.951 P 0.0000.000
干预后,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67%、1.67%、5.00%均低于常规组的13.3%、11.67%、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初产妇围产儿情况比较[n(%)]
产程是一种多发的胎位异常,持续性枕后位会延长产程,增加难产以及梗阻性分娩发生率,极易引发诸多并发症,例如新生儿产伤、新生儿脑病、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严重会阴裂、产后出血等,造成严重不良母婴结局[6-7]。另外,持续性枕后位极易导致产妇过早疲劳,降低疼痛阈值,增加硬膜外麻醉率[8]。虽然大部分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在未经科学、有效的干预和处理后,仍旧可以在分娩之前转向母体前方,但将近7.5%的产妇无法顺利娩出,增肌了手术产率[9]。
医院传统分娩模式产妇以仰卧位分娩,分娩过程中会挤压大血管,减少胎盘以及子宫供血,长期下去必定会对产妇以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10-11]。另外,仰卧位会限制骨盆的可动性,影响胎先露下降,从而影响产程进展,因此仰卧位并不是产妇分娩的最佳体位[12]。本研究示:观察组枕后位纠正时间以及产程时间均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提示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可有效缩短产程,促进枕后位复常。分析如下:英国LK 按摩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及专用的按摩与放松技术,要求在干预过程中,赢遵循按摩、呼吸及高度专注化统一,有助于产妇全身心放松,提高机体疼痛阈值,促进产程进展,让产妇可以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体验分娩。体位干预加快了产程进展,减少了医疗干预,增加了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在这种分娩环境下,产妇可以全身心的放松,例如有效放松会阴部位皮肤等,促使胎头可以有节律、缓慢的下降,充分扩张会阴以及阴道[13]。体位干预弥补了传统仰卧位分娩模式的不足,与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血氧供应,避免产妇体力过度消耗,可促进枕后位矫正、促进产程进展。
本文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率观察组(86.67%)显著比常规组(66.67%)低,剖宫产率(13.33%)显著比常规组(33.33%)高,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提示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可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改善分娩方式。分析如下:英国LK程式按摩程序是一套完整的分娩干预技术,根据时间分为孕期、产时与产后,将产时又分为潜伏期与活跃期,按摩方式包括自我按摩以及他人按摩,自我按摩中包括腹部按摩、腿部按摩以及手部按摩,他人按摩包括骶部按摩、背部按摩、臀部按摩、手部按摩、头颈部按摩等,让产妇在放松的环境下分娩,促使产妇有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分散了宫缩阵痛的注意力,增强了大脑皮层功能,提高了产妇疼痛阈值,明显提高了产妇分娩舒适度。体位干预借助地心引力以及胎儿重力,将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了35 mmHg 左右,反射性的刺激宫缩,扩张宫颈口,加快产程进展[14]。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实现了精神性无痛分娩的目的,可促使胎头向前旋转至枕前位,减少头盆不对称、胎头俯屈不良发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阴道分娩率。
既往有研究表明[15]:产妇分娩的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动脉收缩,进而引发胎儿窘迫、窒息等。本研究示: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1.67%、1.67%、5.00%)均显著比常规组(13.3%、11.67%、16.67%)低(P<0.05)。提示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分析如下: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通过暗示语言、抚摸等转移产妇注意力,改善淋巴以及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舒缓精神,尽可能消除产妇神经紧张感,运用舒缓、轻柔的按摩,促使胎头移到更有利的位置,可以在骨盆中顺着顺产轴下降、旋转,加快产程进展。同时助产士真挚的与产妇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让产妇有一种舒适、安全的感觉,避免体力消耗过度,确保产妇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降低顺产难度,在地心引力、重力势能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避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枕后位初产妇采纳英国LK 按摩程式联合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感,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