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教育案例分享
——科学小发现“雨后的彩虹桥”

2022-03-11 08:04梁少琼
幸福家庭 2022年18期
关键词:彩虹桥彩虹科学

■文/梁少琼

一、案例背景

疫情防控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线上课程,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原创视频录制、家园线上互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拥有愉快、充实的学习生活。

为了确保线上课程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笔者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在科学实验“会爬的水”的启发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对该活动进行调整,将实验步骤拍成视频,以美篇的方式发送到班级群,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二、案例描述

科学探究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所在。在“雨后的彩虹桥”科学活动中,幼儿需要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假设等方法,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一)活动目标

首先,幼儿需初步了解生活中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的毛细现象及混色的变化。

其次,幼儿应学会观察、猜想、比较、操作等探究方法,发现身边存在的科学现象。

最后,幼儿要积极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重难点

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纸巾(颜色)和水的变化,让幼儿发现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的现象。

(三)资源准备

1.材料准备:三原色颜料、7个杯子、1包纸巾、1瓶水。

2.活动视频:笔者拍摄的“雨后的彩虹桥”科学活动的实验步骤的视频。

(四)活动过程

首先,教师在班级群里分享了一段话,具体如下:“各位宝宝们,现在疫情还没结束,你们要乖乖地待在家里,不要到户外去。虽然宅在家里有点闷,但你们都是和病毒战斗的小英雄,你们愿不愿意勇敢地坚持下去呢?当然,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家里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但需要我们动动脑筋。老师想出来一个好玩的小游戏,叫‘雨后的彩虹桥’,希望阳光照地,小朋友们能尽快回到幼儿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开始这个科学小实验吧!”

其次,教师告诉幼儿实验步骤:第一步,将7个水杯摆成一排,在水杯里装好水;第二步,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个杯子里加入三原色颜料;第三步,把纸巾放入杯中,使每个杯子彼此连接,然后等待两个小时,纸巾变成了彩色,如图1所示。

图1 放置2小时后的实验结果照片

再次,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你看见了什么?猜猜为什么会这样”“当两种有颜色的水碰在一起的时候,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纸有什么变化?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现象吗”“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等。在提问结束后,教师请幼儿自己动手,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视频和照片的形式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发到班级群和同伴一起分享。

最后,教师给予家长指导小锦囊,即家长要先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变化,让幼儿思考纸为什么会有颜色,再引导幼儿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让幼儿思考水去哪儿了。

三、案例解析

(一)活动内容分析

“雨后的彩虹桥”是一个简单、有趣且适合幼儿和家长一起操作的亲子科学小实验。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观察、比较、操作、猜想、假设等探究方法,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了解生活中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的毛细现象,观察、记录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图2)。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改变颜色、改变容器、改变纸的材质、改变时间长度等,让幼儿有了一些新发现,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图2 幼儿尝试将不同颜色融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有的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红色和黄色融合会变成橙色,蓝色和黄色融合会变成绿色,蓝色和红色融合会变成紫色。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特点,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在实验视频中,幼儿就像小科学家一样,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积极发现,家长鼓励、支持并以变色和涂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记录,与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结果,实现了科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的有机整合。

有的幼儿尝试制作了“泡泡彩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与视野。“吹泡泡”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泡泡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就像一座座“泡泡彩虹桥”。泡泡水做法简单,幼儿可以在愉快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科学知识。

有的幼儿表示在家里也可以做彩虹桥。这说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对此,教师应重视幼儿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原动力、内驱力,有了好奇心,幼儿才会对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动手探究是幼儿满足好奇心、找到问题答案的必经之路。当幼儿看到手电筒和光盘发出彩色光时,会感到好奇、兴奋。教师应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对他们的发现及时给予回应,提高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参与热情。

有的幼儿将过期的彩虹糖在盘子中排列好,中间加入水,几分钟后有了神奇的变化,出现了一个彩虹圈。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而彩虹糖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糖果,漂亮的颜色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亲手操作中探索与感知颜色溶于水的科学现象,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惊喜。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师应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让幼儿认识到世界的奇妙多彩。晴晴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女孩,她跟妈妈提议做一座“彩虹桥”,在妈妈的帮助下,她找来了棉花当作“云朵”,用卡纸当作“桥身”,之后,一座立体的彩虹桥就完成了(图3)。由此可见,对于幼儿的想法,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图3 晴晴做的彩虹桥

四、案例反思

“雨后的彩虹桥”活动推出后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和幼儿一起做小实验,还一起寻找身边的“彩虹”,并把找到的“彩虹”分享出来,如画的“彩虹”、“彩虹”手工、“彩虹”泡泡、彩虹糖、光源制作的彩虹等。

在这次科学活动结束后,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第一,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应是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在内容选择上,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探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如“彩虹”“泡泡水”“溶解”“光影”等。这些都是幼儿身边经常出现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地丰富幼儿的科学感知。

第二,材料要简单、易于操作。在科学小实验中,家长应帮助幼儿充分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材料,让幼儿在家动手操作、探索,调动他们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第三,延伸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与其他领域有机结合。延伸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或指引,利用家庭中现成的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开发多种适合幼儿的游戏类型,利用家庭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四,尊重幼儿,支持其个性发展。家长要尊重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及想法,珍惜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在游戏中,家长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游戏,可以用镜头或笔记的方式捕捉他们的精彩时刻,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家长也可以适时介入游戏,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

第五,重视与幼儿的分享和交流。家长可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和体验,从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孩子,如“今天,妈妈看到你的作品富有想象力,还发现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

从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引发无限的创意。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观察、比较、操作、猜想、假设等探究方法,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形成专注、积极、热爱探究、乐于学习的良好品质。

猜你喜欢
彩虹桥彩虹科学
彩虹桥有多长
彩虹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彩虹桥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