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个明确”中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
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看,科技革命与科技创新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且引领科技创新潮流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专利。从18世纪60年代起,200多年间3次产业和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先后引领科技革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制造大国、创新大国。
“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正从过去垂直性、垄断性、等级性结构向扁平化、节点化、网格化结构演化。”顾宝志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正迎头赶上,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潮流发展,成为新的制造大国、创新大国。
2021年8月12日,在广西柳州一家汽车企业,工人正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不论质量还是速度方面的提升,都实现了长期以来的一些预期目标,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定位,这要求我国必须在已有的发展成果基础上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新发展理念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也是当前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出发点之一。”赵晋平说。
新发展格局是在继承、发扬和创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有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理念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具有战略和政策上的连续性,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已经如期实现。‘十四五’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表示,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基础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均GDP至少要从去年年底的1.2万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基本上翻一番,也意味着实现经济新的增长第一要有生产动力,第二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销路。”周清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目前,4亿多的中等收入人口和数千万的富裕人口构成了我国市场需求的主力军——这种局面决定了在生产、销售、消费相互配合作用下国内市场形成自我循环的合理性,同时部分产品和服务则由进出口来补位。
“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长远意义,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需要,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制定的重大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赵晋平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