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勇强, 方圣恩*,2, 林志平
(1.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 2.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州 350108;3.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1)
我国每年因生产建设对砂石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巨大。旧建(构)筑物拆除时产生的混凝土废料数量庞大,主要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容易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1]。而混凝土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可以加工成再生骨料,然后加入胶凝材料、水和外掺料等拌制成再生混凝土[2],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符合当前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
与天然碎石相比,再生骨料吸水性大,在破碎过程中会受到损伤,骨料内部细观结构复杂,裂纹多,强度变异性大,限制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受力结构和构件中的运用[3]。文献[4]对不同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RC(recycled concrete)单向板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RC单向板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文献[5]表明,随着RC强度提高,RC组合框架承载力提高不大,但变形能力逐渐降低。对于RC梁受弯和受剪时的可靠指标,可通过合理增加配筋量来保证与普通混凝土OC(ordinary concrete)梁一致[6]。
通过在再生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纤维,制备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RC(fiber-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能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7-9]。研究指出,纤维的加入提升了再生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力[10]。文献[11]研究了纤维掺量和长度对FRC本构规律的影响。与此同时,文献[12]对FRC单向板进行受力试验研究,指出FRC单向板承载力较RC有所提高,略低于OC单向板。在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极限承载过程中,纤维和钢筋能够协同工作。但是,对于FRC构件的可靠度计算,仍需参考普通混凝土,没有形成完整的计算方法,缺乏针对性的理论公式。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现行规范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OC单向板、RC单向板以及FRC单向板进行可靠度分析。考虑了FRC单向板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根据FRC本构关系,确定了FRC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进一步推导了FRC单向板的抗弯极限状态方程。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从可靠度的角度出发,基于验算点法推导了OC,RC以及FRC单向板的可靠度计算公式。以期为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板的可靠度设计以及计算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其在工程中的可靠应用。
分别对OC单向板、RC单向板以及FRC单向板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确定板的抗弯极限状态方程。
可以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分析OC单向板的承载力,确定单向板的破坏形式,即纵向钢筋屈服,同时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考虑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以及荷载等随机变量影响承载力的计算,引入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K[13]。
OC单向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极限状态方程Z为
fyAs=α1fcbx
(1)
(2)
式中Mu为极限弯矩,α1为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fc和fy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As为钢筋截面面积,b和h0分别为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SG为恒载,SQ为活载。
对于RC单向板,文献[4]采用与OC单向板相同配合比(骨料取代率γ为0,50%和100%)进行分析,提出了RC单向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引入参数μ=Ms/Mt,Ms为数值模拟值或理论计算值,Mt为试验实测值。以普通混凝土为标准,提出μ关于γ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μ=1-0.2168γ-0.0063γ2
(3)
Mt≤μα1fcbx(h0-x/2)
(4)
式中μ为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比值。
本文取γ=50%,通过式(3)计算得到μ=0.89,建立RC单向板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极限状态方程Z为
fyAs=α1fcbx
Mu=0.89fyAs(h0-x/2)=
(5)
SG-SQ
(6)
对于FRC单向板,以聚丙烯纤维为例,文献[11]对FRC本构关系进行研究,γ=50%,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8%,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本构参数b=1.394,a=3.020。本构关系中,考虑混凝土的非线性发展,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由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采用如下分段有理分式表达。
(0≤x<1) (7)
(8)
同时,文献[12]对FRC单向板进行试验,但并未给出FRC单向板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式(7,8)确定FRC的本构方程,通过积分得到FRC应力应变曲线与横轴极限压应变εc u为基准所围面积Cc u=0.0022,以及所围面积形心到坐标原点的距离yc u=0.002,进而求得系数k1=0.667,k2=0.6061,由公式α1=k1/2(1-k2)计算得到α1=0.85[15]。
建立FRC单向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极限状态方程Z为
fyAs=0.85fcbx
Mu=fyAs(h0-x/2)
(9)
(10)
式中a和b为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本构参数,εc u为极限压应变,Cc u和yc u为混凝土压应力-应变曲线所围面积以及面积形心到坐标原点的距离,k1和k2为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压应力-应变曲线系数。
对于其他纤维再生混凝土,亦可通过本构关系确定极限状态方程,按上述方式进行类似推导。
分别对OC单向板、RC单向板以及FRC单向板处于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可靠度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用于计算单向板抗弯极限状态时的可靠度。
根据式(2)确定的极限状态方程计算其梯度函数Z′,令
m=fyAs,n=KfyAs/fcb=Km/fcb
(11)
Z=Kh0m-0.5mn-SG-SQ
(12)
Z′=[h0m-0.5m2/fcb,Km,Kh0As-Asn,
0.5mn/fc,Kh0fy-fcn,-1,-1,0.5mn/b]
(13)
式中m和n为设定简化函数。
式(12)在极限状态某点x*处按Taylor级数展开并保留一次项,则Z的均值为
(14)
将各自变量方差乘以梯度函数平方和开方,则Z的方差为
(15)
(16)
将式(16)的β与分母相乘并化简,
(17)
得到新的验算点:
(18)
式中Z′为梯度函数,μZ和σZ分别为Z的均值和方差,x*初始迭代时可取μXi,αXi为灵敏度系数,μXi和σXi分别为自变量均值和方差。
根据式(6)确定的极限状态方程计算其梯度函数Z′,令
m=fyAs,n=KfyAs/fcb=Km/fcb
(19)
Z=0.89Kh0m-0.5×0.89mn-SG-SQ
(20)
Z′=[0.89h0m-0.45m2/fcb,0.89Km,
0.89Kh0As-0.89Asn,0.45mn/fc,
0.89Kh0fy-0.89fcn,-1,-1,0.45mn/b]
(21)
根据式(20,21)确定RC单向的板极限状态方程和梯度函数,按上述OC单向板计算流程(14~18)计算RC单向板的可靠度。
以聚丙烯纤维为例,根据式(10)确定的极限状态方程计算其梯度函数Z′,令
m=fyAs,n=KfyAs/0.85fcb=Km/0.85fcb
(22)
Z=Kh0m-0.5mn-SG-SQ
(23)
Z′=[h0m-0.5m2/fcb,Km,Kh0As-Asn,
0.5mn/fc,Kh0fy-fcn,-1,-1,0.5mn/b]
(24)
根据式(23,24)确定FRC单向板的极限状态方程和梯度函数,按上述OC单向板计算流程(14~18)计算FRC单向板的可靠度。
本文试验单向板模型选自文献[12],分别对两块聚丙烯纤维增强的FRC板、一块RC板及一块OC板进行静载试验,γ=50%,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8%。板的尺寸为2400 mm×1600 mm,净跨为2000 mm,板厚60 mm,混凝土采用C40,钢筋为III级钢,间距200 mm。铸铁块加载,模拟均布荷载作用。当加载至20 kN左右时,各板受拉钢筋开始屈服。最终OC,RC和FRC单向板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7 kN,33 kN和35 kN。可见加入纤维后,板的极限承载力有所提升。
表1 单向板随机变量统计参数[14]
加载至20 kN左右时(受拉钢筋开始屈服),恒载(板自重)均值为
μSG=1.06×1.2=1.27 kN·m=1270000 N·mm
活载均值为
μSQ=0.689×5.0=3.445 kN·m=3445000 N·mm
混凝土强度均值为μfc=1.35×19.1=25.785 N/mm2,钢筋抗拉强度均值μfy=456 N/mm2,截面有效高度均值h0=46 mm,钢筋面积均值As=453 mm2,截面宽度均值b=1600 mm,对于O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状态,采用式(2)计算可靠度为
Z=1×456×453×46-1×4562×4532/2×
25.785×1600-1270000-3445000
进而根据式(11~18)编制可靠度计算程序,计算得到O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可靠度指标β=3.3165。
对于R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状态,采用式(6)计算可靠度为
Z=0.89×456×453×46-0.89×4562×4532/2×
25.785×1600-1270000-3445000
得到R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可靠度指标β=2.8202。
对于FR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状态,采用式(10)计算可靠度为
Z=1×456×453×46-1×4562×4532/2×0.85×
25.785×1600-1270000-3445000
得到FRC单向板钢筋屈服时,可靠度指标β=3.2746。
规范[14]规定,对于普通住宅和办公楼,为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梁、柱和板)延性破坏时的可靠度指标β≥[β]=3.2。由计算结果可知,OC和FRC单向板延性破坏时的可靠度均大于规定值。因此,按式(9,10)对FRC单向板进行抗弯承载力设计和可靠度设计是满足要求的。
继续加载至极限承载力时,恒载(板自重)均值为
μSG=1.06×1.2=1.27 kN·m=1270000 N·mm
OC单向板活载均值为
μSQ=0.689×9.25=6.37325 kN·m=
6373250 N·mm
RC单向板活载均值为
μSQ=0.689×8.25=5.68425 kN·m=
5684250 N·mm
FRC单向板活载均值为
μSQ=0.689×8.75=6.02875 kN·m=
6028750 N·mm
按上述计算流程计算单向板处于极限承载力状态时的可靠度指标,得到OC单向板β=0.8318,RC单向板β=0.7600,FRC单向板β=0.9743。
对比RC和FRC板不同承载时的可靠度,可见纤维的加入对板的抗弯刚度起到了强化效果,提高了RC单向板的安全性。
上述算例中,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分析活载与恒载效应比SG/SQ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OC单向板和FRC单向板可靠度相差不大。随着活恒载效应比的增大,即活载效应的比重增大,各板的β值均减小。变异系数对可靠度的影响体现在各自变量的方差取值,这是由于活载变异系数比恒载大,即活载方差大。可见活载变异性越强,对板的可靠度影响也越大。
图1 活恒载效应比-可靠度关系曲线
在基准受拉纵筋配筋率ρ=0.47%的基础上,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改变极限状态方程中纵筋面积均值及方差取值,进一步分析0.5ρ,1.0ρ和1.5ρ对可靠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ρ的提高,OC,RC和FRC单向板的β值均有明显提升,因此纵筋配筋率对单向板的可靠度影响很大。
图2 纵筋配筋率-可靠度关系曲线
由于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板构件受力性能的研究处于开始阶段,可得到的样本数据非常少,此外,关于纤维再生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国内外仍不统一,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以聚丙烯纤维为例,基于FRC本构关系,结合FRC单向板极限承载状态影响因素,推导了适用于FRC单向板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结论。
(1) OC和FRC单向板延性破坏时的可靠度指标均大于规范值,按式(9,10)对FRC单向板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和可靠度验算均能满足延性要求。
(2) 随着活恒载效应比的增大,OC,RC和FRC单向板的可靠度均减小。OC和FRC板的β值很接近,纤维的加入能够提升RC单向板的可靠度。此外,可以通过提高纵筋配筋率来有效提升单向板的可靠度。
(3) 本文所推导的FRC单向板可靠度的计算公式适用于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对于其他(如碳和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可通过本构关系确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系数,进一步确定单向板的极限状态方程,并按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