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妃凤 张绍刚王 娅 朱守亮 周 韬
(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贵阳 550001)
基于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蔬菜育苗产业的生产供应、装备配置和技术应用等情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贵州蔬菜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蔬菜育苗产业体系和集约化育苗技术体系,详细探讨了发展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以期加快补足蔬菜育苗短板,确保贵州主要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助力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7 年以来,在巩固拓展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成果基础上,贵州将蔬菜产业作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的重要产业,充分发挥其见效快、带动广、效益好的优势,创新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大幅度拓展内外市场,在保供应、稳价格、助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蔬菜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优质种苗供应是贵州蔬菜产业关键短板之一,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笔者与贵州省蔬菜产业工作专班对贵州蔬菜育苗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贵州蔬菜育苗产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为加快蔬菜育苗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贵州蔬菜育苗技术的广泛推广始于20 世纪90年代初,从单纯的技术和设施改进到形成产业,经历了温室和大中棚酿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漂浮育苗和简易穴盘育苗到集约化、工厂化育苗的长期探索,推广了营养土、基质、水培育苗和嫁接育苗等技术,初步形成以穴盘和轻基质为载体,集约化、工厂化育苗为发展方向,以保障省内用苗为主的育苗体系。
据调查,2019 年贵州蔬菜种植面积149.53万hm,按当年种植结构分析,宜育苗移栽面积90.09 万hm,需用苗437.3 亿株(表1),实际用苗209.4 亿株,仅占实际需苗量的47.9%,育苗有较大市场潜力。其中,省外购入1.2 亿株(茄果类约0.9 亿株,占75%),省内育苗208.2 亿株。省内育苗种类主要包括茄果类(130.0 亿株)、甘蓝类(16.4亿株)、白菜和其他叶菜(17.0 亿株)以及瓜类(7.3亿株)等。
表1 2019 年贵州主要蔬菜育苗需求
2019 年贵州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306 个,育苗34.5 亿株,仅占全省蔬菜育苗量的16.6%(表2、3)。育苗种类主要集中在茄果类和甘蓝类,其中茄果类24.4 亿株(辣椒22.1 亿株、茄子1.2 亿株、番茄1.1亿株)、甘蓝类3.3亿株(结球甘蓝2.6亿株、花椰菜0.4 亿株、青花菜0.3 亿株)。蔬菜嫁接育苗4 156 万株,其中茄果类约4 134 万株,瓜类约10万株,嫁接方式主要有劈接、靠接、插接、芽接等。
表2 2019 年贵州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育苗情况
表3 2019 年贵州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的规模分布
贵州蔬菜育苗基地按生产经营模式可分为兼业类和专业类,育苗效益一般在10%~30%之间。兼业类包括蔬菜生产基地自育自用和以回收蔬菜产品为方向的种苗一体化生产经营两种类型;专业类包括供应范围、经营规模较小的就近供应型和大规模、订单化生产的跨区域经营型。从育苗基地数量看,贵州兼业类蔬菜育苗基地占比在80%左右,专业类就近供应型约占10%、跨区域经营型约占10%。从年育苗规模看,兼业类蔬菜育苗基地年育苗量一般在1 000 万株以内,专业类育苗基地中就近供应型年育苗量在1 000 万~3 000 万株、跨区域经营型年育苗量在3 000 万株以上。
贵州兼业类蔬菜育苗基地设施装备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单体或连栋育苗大棚和基质搅拌机、半自动播种机等少量单体设备,高温季节通风降温,冬季和早春育苗多用电热丝加热,部分基地用燃煤锅炉热水循环管道加热,漂浮育苗较多,用工量大。专业类蔬菜育苗基地中,就近供应型一般为连栋育苗大棚配风机、湿帘降温或通风降温,冬季和早春育苗用燃煤、燃油、电热循环加温,一般配有荧光灯等补光设备,多配有基质搅拌机、填充机、精量播种机等设备,穴盘育苗为主;跨区域经营型多为薄膜连栋温室、阳光板智能温室或玻璃智能温室,风机、湿帘降温或通风降温,燃煤、燃油、电热循环加温,配有荧光灯、高压钠灯、LED 灯等补光设备,种子处理、基质搅拌、填充和精量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基本配套,精量播种设备以国产为主,也有韩国进口光敏感应播种设备,配有喷灌、行走式洒水车或潮汐式灌溉设施设备,层架或平移式苗床穴盘育苗为主。部分大型育苗基地正在探索全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全程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如劳动强度大的穴盘搬运、安放等环节。
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具有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和适应长距离运输、供苗及时、种苗质好价廉等特点,是将蔬菜育苗由单纯的技术活动和生产环节独立成为集聚技术、装备、信息、经营管理等要素的产业。集中育苗,跨基地、跨区域分散供应已成为蔬菜育苗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贵州蔬菜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统筹技术研发推广,延伸和健全产业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2019 年贵州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国6.9%,但蔬菜集约化育苗量不足全国2%,嫁接育苗量不到1 亿株,优质种苗供应已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
贵州蔬菜育苗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农户和小型基地育苗占主导地位,育苗企业技术力量较弱,商品苗质量保障水平不高,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能力不强,多数育苗企业还缺乏优质种苗生产和推广能力,加上大多蔬菜产区农户对优质种苗的认识不足,需求还不紧迫,种苗市场开拓不够和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的现象同时存在。如2019 年贵州农户和年育苗量30 万株以下的小基地分散零星育苗量占蔬菜育苗总量的83.4%;年育苗量30 万株以上的基地中,规模1 000 万株以下基地数量占78.1%,育苗量仅占17.4%。另据调查,贵州近年来蔬菜嫁接苗需求增长较快,主要依靠从山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调入。此外,部分区域因早春育苗成本较高,也需从云南等地批量购苗。
随着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高,贵州对蔬菜优质种苗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周年育苗的专业化育苗基地占比也在增加,但由于贵州气温总体是晚秋、冬季和早春偏低,蔬菜商品苗需求主要是春季各类蔬菜换茬用苗,其次是低海拔河谷区春提早和秋延晚栽培用苗。贵州大部分区域春季气温适宜,夏秋气温不高,育苗难度不大,春夏茬、夏秋茬换茬对商品苗的需求不多,且适宜春提早和秋延晚栽培的区域较小,因此,贵州蔬菜用苗需求茬口集中在春季,加上多数育苗企业经营能力较弱,很难跨区域销售商品苗,导致育苗设施设备闲置期较长,利用率总体较低。
蔬菜育苗中集约化、工厂化技术和设施设备配套是跨学科的技术集成应用,由于投入不足,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贵州多数蔬菜育苗基地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配套少,以人工操作和凭经验管理为主,人工成本和能耗成本较高。并且绝大多数育苗企业没有技术团队,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很难兼顾育种和产品市场需求,育苗与育种分离,育苗与蔬菜产品市场需求分离,不仅用种成本高,有苗愁销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调研测算,贵州蔬菜育苗成本中,种子和人工费用已占80%左右。此外,由于基本的设施设备配置、生产投入品使用、操作流程和种苗质量标准缺乏,蔬菜种苗质量也难以保障。
从育苗量分布来看,2019 年遵义、贵阳、黔南3 个市(州)蔬菜种植面积占贵州的40.3%,育苗量占全省的63.9%;安顺、铜仁、黔西南、黔东南4 个市(州)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37.6%,育苗量却仅占全省20.0%。从主要蔬菜主产区分布来看,喜温的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周年双茬生产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4 个市(州),其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39.4%,但育苗量占全省27.6%。从集约化育苗分布来看,遵义、毕节和黔东南3 个市(州)集约化育苗量占全省71.9%,其余6 个市(州)仅占28.1%(表2)。从育苗方式来看,分散零星育苗量仍占育苗总量的83.4%,集约化育苗量仅占16.6%。
贵州冬春日照时间短、气温不稳定,春夏之交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及周年空气湿度过大导致的僵苗、徒长苗和苗期病害,常年高湿度下育苗基质的选择和成分配比,嫁接苗伤口愈合及根系恢复期的管理,育苗棚室结构和设施设备配套难以适应弱光、高湿度的环境等,是贵州蔬菜育苗技术、管理和设施设备配套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系统性研究不够,各基地主要依靠经验积累,有效措施少,育苗质量不稳定。据调查,贵州各蔬菜育苗基地壮苗率在50%~95%之间,急需稳步提高。
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集约化育苗是现代蔬菜育苗发展的重要方向。以集约化育苗为纽带,高度集成现代农业技术、设施装备和管理知识的现代育苗产业,可节省用种用工用地,稳定衔接茬口,实现节本增效;可以促进种苗生产、运输、环境调控设施设备和生产投入品的研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将功能拓展到新品种选育推广和移栽,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蔬菜育苗产业是贵州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急需补足的重要短板,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3.1.1 发展思路 坚持市场导向,主动融入全国蔬菜种苗产销循环链条,努力拓展省内外蔬菜种苗市场,建设与生产结构、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现代蔬菜育苗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打造蔬菜育苗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其集聚整合生产要素和引领作用,带动贵州不断提高蔬菜种苗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突出科技支撑,以先进实用为导向,加强棚室结构和环境调控、育苗机械和设施设备、育苗技术等研究和集成应用,构建贵州特色的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体系。
3.1.2 发展目标 按“十四五”末期贵州蔬菜预计种植面积160 万hm,结合目前种植结构测算,届时贵州宜育苗移栽面积约102.67 万hm,宜用苗约500 亿株。考虑贵州育苗现状,规划总育苗量达到300 亿株,其中,年育苗1 000 万株以上的育苗基地育苗总量达到50 亿株,嫁接苗育苗总量达到5亿株。在贵阳、遵义、毕节各培育年育苗量3 亿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企业3 个以上,建成3 个调剂全省、年集约化育苗量分别在10 亿株以上的育苗企业集群,打造育苗旗舰,带动贵州初步建成专业化、集约化蔬菜育苗体系,确保贵州商品蔬菜主要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
3.2.1 构建布局合理的育苗基地 按省、市(州)、县(市、区)三个层级,依托蔬菜育苗企业,通过政府扶持撬动社会资本注入,打造三级蔬菜育苗基地。其中,省级重点打造贵阳、遵义、毕节3 个集约化育苗企业集群;其余市(州)依据本区域蔬菜种植规模和结构,分别打造1~3 个年育苗量2 亿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蔬菜年种植面积1.33 万hm以上的县(市、区)依据本区域蔬菜种植规模和结构,分别至少打造1 个年育苗量0.3 亿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示范基地。
3.2.2 培育骨干企业 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鼓励各级国有平台公司和现有较大规模的各类育苗企业共同参与,引进与培育结合,采用联合、重组、新建等方式,培育蔬菜育苗骨干企业(集团)。探索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通过企业运作,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使贵州年集约化蔬菜育苗量达到30 亿株以上,推动现有蔬菜育苗企业提档升级,引领贵州集约化蔬菜育苗产业发展。
3.2.3 培养技术团队 以省级集约化蔬菜育苗企业集群和骨干企业(集团)为载体,整合利用农科教部门资源和力量,引进国内外育苗、育种及关联技术人才,研发与应用结合,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技术团队。通过技术团队,多形式培训全省相关技术人员和育苗操作人员,普及集约化育苗知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2.4 推进种苗一体化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蔬菜育苗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全省生产需要,广泛引进、选育优良品种,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展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筛选新品种,建设新品种集中展示基地,建立新品种展示发布机制,根据各地生产对新品种的需求,深入挖掘和提高生产潜能;推广定向定量育苗,实现种苗一体化发展,提升贵州蔬菜集约化育苗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
3.2.5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紧盯国际蔬菜育苗产业科研前沿,对集约化育苗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前瞻性研究。着重研究贵州蔬菜集约化育苗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以提高壮苗率和生产效益为导向,集中力量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弱光、高湿、低温等气候条件下幼苗生长调控技术、棚室结构及设施设备配套、基质筛选和组配、种苗质量检测检验等研究,集成优新品种、先进实用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在全省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示范推广。
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明确具体支持政策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目标责任制,协调解决投入和产业建设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小落细落实。结合贵州蔬菜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逐步加大对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扶持力度,进行专项补贴。
纳入重大项目建设。将省级重点打造的集约化育苗企业集群、骨干企业(集团)和各地相应关键建设内容纳入重大项目规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加强整合,建立蔬菜集约化育苗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年育苗5 000 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企业(基地)育苗棚室、设施设备等改造,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验示范推广和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