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大渡口区委书记 余长明
重庆市大渡口区因义渡文化而得名、为服务重钢而设区,是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和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
近年来,大渡口区坚持把“民生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有进度、服务升级有力度、民生改善有温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老城区,正奋力谱写“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新篇章。
余长明
东正社区是以重钢职工老家属区为主的社区之一,现有居民楼栋90%修建于上世纪60 至8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老工业企业职工及家属住宿问题,房屋设计标准低、居住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不健全,属于典型的“全开放”“无物管”老旧社区。
大渡口作为老工业区,类似东正社区的老旧社区还有很多,长时间以来,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少、居民停车难等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大,越差越乱的“破窗效应”,造成社区管理一盘散沙。针对老旧社区多、居住条件差、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大渡口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在文化注入上使巧劲,积极回应民生需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逐年消化民生欠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建效应”战胜“破窗效应”。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社会单位联合起来,整合党建、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建设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在党建引领下,老旧社区以居委会为依托,不断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东正社区对开放式老旧小区实行物业自治管理、新工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红色物业服务等,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了相同问题,公共区域保洁、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维修、停车位划定及管理等进一步规范,老旧楼栋散、乱、旧及管不过来、管不好等现象明显好转,涌现了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典型。
“老旧小区”变成“怀旧社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来抓,一手抓硬件配置,一手抓软件升级。硬件方面,全区组织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十四五”期间按照“一片区、一方案”思路,对24个老旧片区、137万平方米房屋全面实施改造,力争5年任务3年完成。
软件方面,针对居民群体性特征,采取手绘文化墙、设置主题雕塑、修缮特色建筑等多种方式,有机植入工业元素,保留工业记忆,让工业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2021 年启动的8 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入扫尾阶段,老小区有了新设施、新服务,居民有了归属感、自豪感。
“工业锈带”演变“文化秀带”。长期以来,外界对大渡口区的印象普遍停留在大烟囱、重污染的“重钢时代”,厚重的工业文明“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年来,大渡口区抢抓重庆6张“城市新名片”之一—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布局机遇,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谋划推动老工业厂区转型利用,引进宝武集团西南总部,改造提升重庆工业博览园,激活老成渝铁路、义渡古镇、钢花影剧院等老旧空间、老旧建筑,打造城市公共艺术和文化交流空间,让人们品味文艺范、享受慢时光。
在今年央视“小春晚”《生龙活虎迎春来》节目中,大渡口丰富的民俗、优质的宜居生态和独特的艺术湾区惊艳亮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这是大渡口百年工业文化、十年转型发展的完美展示,也是大渡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渡口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的发展目标,坚持用建设公园的标准建设城市、用管理公园的方式管理城市、用经营公园的理念经营城市,高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公园城市。
理念变化引领城市变革。坚持生态立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从城市品质提升着手,按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思路,对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社区绿园、乡村田园、森林乐园等实施提档升级,精心做好山清、水秀、林绿、花香、景美5篇文章,推动城市空间和公园形态有机融合,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景的公园城市。
大渡口区重钢崖线步道,全长22公里,荣获2022年巴黎设计奖国际环境艺术类别金奖。
如今的大渡口,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29平方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2%,正向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目标奋力前行。
品质提升带动价值提升。用高品质聚集高人气,用新形象展现新气象。重钢崖线山城步道在品质提升中荣获2022年巴黎设计奖国际环境艺术类别金奖。大渡口公园是1986年建成投用的城市地标公园,在运用4D沉浸式AI光影雾音技术对其实施局部环境提升、整体照明提升后,公园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迅速成为市民打卡地,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超过以往全年游客接待人数,带动商圈重要商贸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3%。
生活方式催变发展方式。公园正成为大渡口市民的生活方式,由此也改变了大渡口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方式。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全区产业逐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一大批低碳环保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重庆小面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高技术产业、数字产业、文旅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5%。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金鳌村和石盘村分别位于金鳌山山上和山下,山下的石盘村通过发展经果林、蔬菜、休闲垂钓等特色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走在全区乡村振兴前列。山上的金鳌村受交通条件限制,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二者端着同一个绿水青山“金饭碗”,却未同步过上增收致富好日子。
大渡口的农村区域主要集中在中梁山与金鳌山之间,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大渡口区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既修“致富路”,又种“摇钱树”,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土货变俏货。大渡口坚持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织紧织密农村交通路网,全面解决村民出行靠脚力、农产品出山靠人力问题,先后建成投用农村公路20 条,“十四五”期间还将在金鳌山、中梁山片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9条、60余公里。
金鳌山片区交通条件改善后,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娱乐,农村地区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菜园子”。当地村民发展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农副产品迅速成为紧俏商品,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与村集体、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农村产业“接二连三”的势头强劲,成功培育了井谷园等农业品牌,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
田地变田园。以城乡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为目标,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积极盘活农村土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市场价值高、生态景观美、互动参与广等特点,科学规划建设景区式农业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观光式、体验式休闲农业,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地区体验乡情、寻找乡愁,着力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乡村旅游品牌。
在金鳌山片区,从城区到乡村、山脚到山顶、景区到农户、农户到产业基地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打造了春季赏花、夏季采摘、秋季体验、冬季品俗等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美食节及插秧、摸鱼等活动,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氛围日益浓厚。
民居变民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渡口以长江岸线、中梁山、金鳌山、南海温泉等为重点,突出无废村庄、人行步道、卫生厕所等方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闲置民居等资源,大力发展集采摘、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民宿产业,积极打造生态康养、温泉养生等品牌。康然山庄、盘果山庄、南海地球村、南海天地园是大渡口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精品民宿,年均接待游客35 万人次,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一房难求”,中梁山片区,村民的“金饭碗”盛上了“旅游饭”,自然风景正逐步变成美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