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记者 李杨诗宇 朱浩铨
近8 年,26 个国家,47 座城市,一段梦幻一般的奥运之旅,他将“中国故事”带到世界各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他点赞。
故事的起点是2007年6月,侯琨大学毕业,作为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志愿者,他与奥林匹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1月1日,侯琨开始了一段奥林匹克环球行。
旅行中,他最常听见的3个字大概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为什么来到这座城市?为什么要看这些,有什么意义?……
“初衷其实很简单。”侯琨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奥运热情,我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到底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侯琨走过了我国奥运首金的诞生地洛杉矶,寻访3 次举办奥运会的伦敦,光临风景如画的小城圣莫里茨……如今,回看旅程的初期,侯琨承认一开始有些机械,大多是到达某个城市,按计划去参观当地的奥运博物馆和奥运场馆,碰到人就聊两句,拍下到此一游的打卡照片,就像来打卡的观光客。
侯琨参加冬奥会火炬传递。
但走着走着,由外而内,情况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改变了侯琨的旅行。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侯琨作为民间助威团一员,见证了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这是毕生难忘的。”侯琨仍清晰地记得那种幸福感和当时激动的心情。
此后的旅程,他开始将“中国故事”、“北京冬奥会”进展和理念分享给旅途中遇见的人。在1984 年冬奥会的举办地萨拉热窝,侯琨遇见一位老人。临走时,当老人得知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时,他说:“中国的发展很好,很让人羡慕,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办奥运。如果可能,我也希望到时能去北京看比赛。”
近8年的时间,26个国家,47座城市,侯琨将“中国故事”带到了他所到达的每一站。虽然地理上的距离无法改变,“但当他们通过我的分享对中国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我就会特别高兴”。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都为他的旅行点赞:祝贺你完成了一项真正的奥林匹克行动,感谢你对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作出的巨大贡献!
环球旅行结束后,侯琨还按照计划寻访了非奥运主办地的发展中国家,“未来我的旅行还将继续,这次我将带着更多有关北京冬奥的故事开始新的旅程”。
未能远行的日子里,侯琨感受到冬奥是切切实实“家门口”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在侯琨看来,作为“双奥之城”,近年北京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生活越来越便捷,幸福感越来越强;周边喜欢冰雪运动,喜欢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聚会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每个人主动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更大了。”侯琨正在念幼儿园的女儿,也是其中一员,“她很喜欢花样滑冰,冬奥会结束以后,我想带她去试试”。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作为奥林匹克收藏爱好者,侯琨家中有关冬奥会的收藏渐渐多了起来;而作为北京冬奥宣讲团的一员,侯琨的生活也因北京冬奥会变得忙碌且充实。
侯琨曾经有一个梦想: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现场为总计10万人进行奥林匹克文化讲座,分享他的奥林匹克环球行经历,带领大家感受冬奥的魅力。
侯琨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
作为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他频繁出现在各种论坛、节目和宣讲活动上,分享自己的奥林匹克故事。宣讲团的成员们,也将冬奥会具化到个人的故事上,通过自身故事一点点拉近听众与冬奥会的距离。在演讲的过程中,侯琨深刻感受到,人们对于冬奥会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喜欢听关于奥林匹克故事,也喜欢看那些来自全球的奥运文化收藏品。
侯琨在1932年和1980年两次举办冬奥会的普莱西德湖(美国)。
侯琨向《民生周刊》记者讲了个小故事:那是一次走进中学的冬奥宣讲,小小的校园礼堂,被学生填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全程听得认真且兴致勃勃。讲座结束后,他收到不少来自学生的分享笔记,“大家都写得特别认真,虽然以他们的年龄很难真正参与到冬奥会的比赛或观赛中,但从文字中你能感受到,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冬奥会当中”。
在侯琨的社交平台上,记者注意到了一条留言,“今年夏天奥林匹克真正进入了我的生活。”这条留言来自一位参与过冬奥会宣讲团讲座的大学生,去年他对这一切并不感兴趣,但随着距离冬奥会越来越近,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冬奥会也正在影响着他的生活。
在侯琨看来,奥林匹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在我们生活变化的小细节里。
当下,在冰雪赛场上,奥运健儿和残奥会健儿正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赛场外,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如今“一墩难求”,人们对冬奥会的热情处处可见。
冬奥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完美的2022 年2 月4 日,完成了梦想中的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当晚,侯琨在朋友圈里写道。
2月4日下午,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侯琨作为008号火炬手,正式接过火炬。这不是他第一次成为奥运会火炬手,但这无疑是最特别的一次。
“能够在家门口传递北京冬奥火炬是我一生的荣耀,这必将激励我更好地在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感谢奥林匹克运动带给我的温暖。”侯琨说。
侯琨在1968年格勒诺布尔(法国)冬奥会主场馆前。
从志愿到爱好再到职业,今年是侯琨与奥运结缘的第15年,在奥林匹克领域,有关他的标签在不断变化着: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如今标签又多了一个——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2 月7 日,虎年第一个工作日,侯琨把“家门口”传递的火炬捐赠给了香山革命纪念馆。
谈起捐赠原因,侯琨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我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来参观时,看到‘飞扬’火炬,能知道我们国家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希望大家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冰雪运动,关心北京冬奥会,开始了解奥林匹克,作为一位奥林匹克文化推广者,这些年轻人对奥林匹克的关注,对价值观的认可,也代表了未来我们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侯琨对记者说道,“这就像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所认为的,青年人才是社会变革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侯琨希望每一个听完他的故事后被感染的人,都能接过这把“火炬”把它传递下去:“未来,我也会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中国青年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