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近期冷清的市场行情下,公募基金圈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新基金发行失败频繁出现,中小型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难度极大;二是自购的基金经理数量不断增多,“自购”一词开始频频现身于基金公告和产品营销中。
实际上,仅仅自2月份以来,谭丽、杨瑨、孙鲁闽、罗安安、骆帅等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宣布自购其管理的基金产品。陆彬、杜猛、李晓星、冯明远、葛兰多位明星基金经理此前已先后宣布跟投新发基金。
基金经理自购的出资金额多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同时也表达了对后市的看好和信心。
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经理自购的规模峰值多数发生在A股下跌区间,但自购并不代表市场底已经出现,真正的市场底出现往往要略晚于自购高峰期。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并不等同于买入信号,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后的2-3个月,或者继续市场下跌到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通常才是市场构筑底部的信号。
如何理解基金经理的自购?自购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一种方式。今年以来的市场调整加剧,投资者情绪低迷,基金经理相继宣布跟投,当然是显示自己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2月28日,嘉实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谭丽拟管理的嘉实价值创造三年持有结束募集。在发行期内,谭丽出资200万元,自购了这一产品。
2月25日,汇添富基金宣布,旗下知名基金经理杨瑨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出资100万元申购汇添富数字未来。这只成立于2021年2月24日的产品,成立规模达到了99.90亿元。在发行期,该基金还实现了超募,末日配售比例达到52.01%。然而,截至2021年年底,该基金规模仅剩67.33亿元。
同天,孙鲁闽管理的南方宝裕成立。这只发行规模达到17.27亿元的产品,有效认购户数为4.26万户。本着与广大投资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孙鲁闽出资100万元认购了该产品。孙鲁闽于2003年4月加入南方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南方高增和南方隆元的基金经理助理、专户投资管理部总监助理、权益投资部副总监,现任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
2月23日,南方基金旗下另一位基金经理骆帅也宣布出资200万元认购其管理的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2009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的骆帅,为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现任南方优选成长、南方绩优成长等10只产品的基金经理;2月11日,南方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罗安安也宣布认购其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南方新兴产业。
更早之前的1月26日,中欧基金宣布,葛兰将在30个交易日内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1月19日,汇添富基金宣布,刘江出资120万元申购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1月10日,名将杜猛宣布出资500万元,认购其管理的上投摩根沃享远见一年持有;1月7日,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公告,拟任基金经理陆彬及公司研究团队出资600万元认购该基金;1月6日,汇添富基金宣布,吴振翔出资100万元认购其管理的汇添富MSCI中国A50。
自购不仅仅是利益绑定,更多的还体现了基金经理在择时上的态度。也就是说,虽然自购随时都可以进行,但基金经理仍然作出了择时上的判断。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基金经理自购时点汲取经验。
比如在2020年2月,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发行期间,基金经理赵枫就宣布自购3000万元,锁定4年,同时自购的部分不参与比例配售。目前睿远均衡价值的累计净值在1.523附近,赵枫浮盈超过1500万元。
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更是自己放弃买房而把大量资产用来跟投自己的基金,在2021年初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行期间,中庚基金曾公告称公司和基金经理分别出资1000万元和615万元进行认购。在2018年12月,中庚基金首只公募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发行时,丘栋荣认购了1000万份;2019年4月,中庚小盘价值发行时,丘栋荣认购500万份;2019年7月在发行中庚价值灵动期间,他又认购了101万份。
丘栋荣在中庚基金的业绩相当不错,所以他的自购,实际上是赚得盆满钵满。
信达澳银冯明远也是喜欢跟投自己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冯明远独自管理的基金有8只,其中信达澳银领先智选和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三只基金均是在2021年6月以后成立的产品,并未披露相关数据。在其余的6只基金中,冯明远持有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信达澳银核心科技、信达澳银科技创新这三只基金份额均超过100万份,持有信达澳银现金智造、信达澳银研究优选的份额在50-100万份之间。也就是说,冯明远持有自己的基金份额合计不少于400万份。
不仅仅是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自购在2022年以来也较为凶猛,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为代表的基金公司,纷纷表示鼓励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以及全体员工积极申购/认购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并长期持有。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并不等同于买入信号。
从历史上来看也是如此:2018年3月,当月公募净申购规模达634亿元,但2018年市场加速探底。直到2018年底,“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接连显现,同时外资、公募资金加速流入,A股才开启新一轮行情。
当市场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续一段时间,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后,再经过数月的市场震荡,通常才会出现“市场底”。
这方面可以看两个历史案例:其一,2015年7月,杠杆资金踩踏下,市场动荡,国家队入市,同时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2015年6月到8月,公募基金净申购规模超14亿元,9月起A股市场开始回暖。
其二,2020年2-4月,新冠疫情刚开始出现,市场动荡,公募基金大额净申购,到4月A股市场回暖。
总结起来,基金大规模自购当然显示了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但同时也会伴随着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它都是在市场动荡时出现,这种自购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真正的“市场底”,通常都出现在基金公司自购发生一段时间之后,现阶段只能说“市场底”已若隐若现!
387250033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