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燕 罗海燕
上下五千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先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其知识之广博,文辞之精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范仲淹、陆游……一个个光耀千古的优秀诗人呕心沥血创作出的华章美文,经过岁月的淘洗,历久弥新,成为文化瑰宝。这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要从孩子小时抓起,语文课堂成为必不可少的传承载体。
一、阅读经典,开出兴趣之花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第一步。课堂教学中,我把握语文教学的优势,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契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抓住了学生每节课的课前一分钟谈话展示自我的时间,让他们课下自主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的相关句子、故事、古诗、传说等。这一举措,让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润物细无声”般渗透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一定要给他们展示的舞台。我会在班里定期举行的美文诵读比赛中设立经典诵读专场比赛,及时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以及嘉奖,让他们付出努力后收获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成就满足时对传统文化更具激情,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开出兴趣之花。
二、背诵经典,开出传承之花
经典文化都是经历史文化沉淀,久经考验的名篇,诵读、理解、记忆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励志磨心。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
我校书香韵味浓厚,设立了“在经典文化浸润下的儒雅中和”的研究课题,我在这个大课题的指引下,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背诵经典为形式,精心选出多部优秀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背诵,感受古代文学的精练简洁、韵律优美,从中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这些文字中传承经典文化,开出具有神韵的花朵。
三、学习经典,开出文学之花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便于诵读。而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典范作品,正是让学生注重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丰富自己的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传说《精卫填海》时,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时提道:“古代文学语言非常简练,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学习这一点。让自己的习作语言精准、重点突出!另外,你们读古诗词的时候不觉得很美吗?要是我们的文章读起来也有这样的美感就好了!”我听后倍感欣喜,传统文华的精华底蕴已经开始渗透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对他们的示范性作用、影响已经初露端倪。相信经过不断积累、熏陶,学生们会领会更多文学精华,让文学之花更加明媚鲜艳。
四、深入经典,开出道德之花
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传承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给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道德动力,以开出圣洁高尚的道德之花。
五、发扬经典,开出绚丽之花
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主阵地,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将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相结合,如:对联、戏曲、武术、国画等优秀文化的学习可以融入课堂,成为发扬传统文化载体;也可以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进行民族文化探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文如陈酿,久而弥香,语文世界,灿烂辉煌。通往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的路也许“漫漫而修远”,我愿与大家一起“上下而求索”!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每位青少年的心里!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开出绚丽之花吧!
35305003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