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张钰龘
摘 要:随着图书情报专硕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张,能否承载与发扬数字管理能力上的专业竞争优势,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图书情报专硕培养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通过访谈调查深度剖析其内在形成机理,并给出做好“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数字管理能力建设相关建议。
关键词:图情专硕;人才培养
1 新时代图情专硕人才培养要满足新需求
图书情报学曾致力于解决信息的有效调查与获取这两个问题。如今图书情报管理已不再是简单地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调查和获取,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在输出有效信息和生成知识与智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管理过程中急需一个数据“翻译官”可以将数据语言和潜在价值进行翻译和挖掘,使数据清晰化、可视化,这正是图情专硕作为数字管理人才的能力体现。数字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已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图书情报是信息时代“主力军”,而图情专硕人才是实现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排头兵”。为做好2035远景目标数字化人才储备工作,本文对图书情报专硕现开设并招生院校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现状进行了如下分析。
2 机构培养现状分析
2.1 培养机构整体情况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實际招收图情专硕士的各院校官方网站的访问,获取了招生单位名称、招生单位分布、专业开设时间、招生时间、研究方向、所在院系等一系列数据。
在当前全国48所招生单位中,高校占47所,占比97.9%,科研院所仅一所,占比2.1%,为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总招生人数达1638名,而2019年总招生人数为1245名,同比增长31.57%。基于本文研究目的,以下数据均以开设并实际招生院校为研究对象。图1为国内院校地理分布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开设且已招生的图情专硕点分布于20个省市,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呈现培养单位数量多且较为密集的特点。从地区分布上看,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分布呈现以华东、华北为中心,向东北、中部进行辐射,并通过中部地区向华南、西南地区进行二级辐射。
2.2 研究方向与开设课程词云分析
结合图2,“十二五”期间图情专硕培养在应用导向上,已经基本覆盖财经、医疗、教育、政府等行业。整体研究方向呈现出:依托管理学基本理论,以传统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研究为主,渗透到一些信息化较好的行业。从数字化人才视角来看,“十二五”期间的人才培养,体现出较好的“数字思维能力”培养,但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强调以数字驱动的管理,就应用行业来看,除了图情档行业之外,政府、医药、互联网等行业也有所涉猎,呈现出图情专硕可以面向社会一些行业培养具有较好“数字思维能力”的高层次数字管理与服务人才。
结合图3,对比图2,我们可以发现:一是图情专硕研究方向的广度有显著增长,尤其是行业覆盖面扩大到商务、农业、生物、金融等;二是研究侧重于情报学领域,更强调信息管理的研究。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视角看,“数字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更大的强化,主要源于应用领域的广泛化,体现出图书情报作为一个专硕点在人才培养上与行业深度结合的内在培养要求,也体现地方高校成为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单位所带来的各自行业竞争优势。然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因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得到强化,也体现出图书情报专硕培养单位在师资建设上存在一些不足。
通过对培养院校开设专业课的课程名称进行词云分析,可见开设课程中,信息管理一类课程出现频次最高,围绕关键词“信息”的其他课程如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一类课程出现频率略低。围绕“图书馆”“图书”两个关键词开设的课程占比次高。
从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词云分析可以发现: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以“数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但从“数字人才”所要求的“数字思维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并重的角度看,还存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
2.3 深度访谈与调研
研究人员对来自全国范围内不同院校的150名在读图情专硕学生进行了简单调研和细致的访谈,计划样本150人,实际有效回复120人。
主要访谈问题:
(1)就读图书情报专硕后对计算机的使用是否精进;
(2)当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决策时,你的决策依据是否来自于数据的积累与计算;
(3)你认为图书情报专硕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调查结果呈现以下特点:特点一,跨考生占比高。120人中非信息管理相关专业本科生跨考进入图情专硕89人,占比74.16%。特点二,报考动机源于主观决策考试难度系数较低,因“容易考”而选择图情专硕的考生主要来自一般省属高校,占比75%。特点三,研究内容具有盲目性。在报考前,对各个研究方向知之甚少或错误认识的考生比例较高,占比69.16%。
关于访谈的第一个问题,部分信息管理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表示,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持该观点的研究生占比高达83.33%。若上升到“数据思维能力”培养方面,54.16%的研究生认为现有培养方案虽开设了相关能力提升课程,但对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管理实践尚不健全。
关于第二个问题,受访者中有少量出现了“不明确”“不理解”等回答,表现出部分学生对大数据技术方面了解的匮乏。
关于访谈的第三个问题,研究人员同时对15名来自985、211和一般高校图情专硕任课教师或学科负责人进行了线上访谈交流。关于数字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受访人普遍认为:目前的人才培养存在学科自信不足,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梳理发现,图情专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数字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数字思维素养的教育,在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上存在着实践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尤其是计算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得到加强。
3 面向“数字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建议
3.1 夯实“数字思维+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强化数字管理能力,彰显图书情报“新文科”专业特色
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具有天然的先天优势。就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培养而言,数字思维是指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庞大、杂乱的数据,首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梳理,再采用图书情报研究方法进行管理问题求解,是一种大数据驱动的问题求解思维。计算思维是一种采用计算方式进行问题求解的思路,首先对管理问题进行模型构建,然后通过云计算等高性能平台进行模型计算,寻找问题的近似解,从而快速找到较为合适的可行解,为决策提供支撑。
图情专硕人才应着重对其数字思维和计算思维进行有高度、有深度、有领先意识的培养。培养人才在其专业研究领域采用更先进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以便在专业硕士走向市场时,可以将数字化思维运用于其实际工作领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图情专硕的数字管理能力是图情专硕的内在核心与优势所在,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要围绕问题建模、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数据分析等数字思维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与实习实践体系,亮出“数字管理科学”的大旗,树立“数字化人才排头兵”的标杆是图情专硕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3.2 对接国家“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人才需求,扩大培养规模,构建“N+1+N”培养模式
数字管理是一种生产力,图情专硕聚焦数字管理,是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新文科”有别于传统文科,其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融入。金融科技是传统金融学1.0走向金融学2.0的典型代表,是金融DNA与信息科学DNA结合的产物,既是金融产业的新发展,也是金融学学科发展进入“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双重叠加的结果,能够进行双重叠加源于金融业务数字化的内在本质。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而言,其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等业务场景,也是其核心与关键业务的数字化所带来的管理上的不断改进。数字管理即为信息管理,信息与数字是一种生产要素,对其进行管理,将带动行业的进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对数字管理的深度思考,必然对于其专业硕士点的数字管理内核在业务场景的应用上将做进一步的拓展,由于其在信息技术的早期广泛引入和深入实践,必然是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具有示范效应。
从人才需求的角度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国家战略目标,必然需要大量具有“数字思维”与“计算思维”能力的产业应用型管理人才。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图书馆、档案馆等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历经百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字管理理论,也积累了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实践经验,无论是从业人员数字服务能力的培养,还是信息素养的提升等,都具有指导意义。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已建立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是其学术能力与业务实践能力并重培养的一个示范,也是“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第一方队。
在国家2035远景目标中,全面的“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需要建立“N+1+N”数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N”表示本科阶段由“N”个学科分别进行人才培养,“1”表示研究生阶段的图情核心数字管理能力培养,第二个“N”表示研究生阶段走向“N”个产业进行实习实践,对接产业需求。
3.3 聚焦“数字管理能力”提升,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图书情报专硕人才培养“新体系”
3.3.1 发挥政府搭台作用,做好产业数字化人才需求规划。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关键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与建设者”。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形势下,在人才培养导向上,我们不能回避“产业数字化”的必然趋势,不能回避人才需求的“数字”特质,不能回避国家竞争的“数字化”。
为促使“产业数字化”转型,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其在“搭台”上的便利性,积极为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与用人单位搭建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与协作体,在人才培养上构建具有地域及产业特色的育人生态。地方政府要发挥旗手作用,确保育人生态建设有正确的成长方向,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人才培养目标。
3.3.2 对接产业发展所需,實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无缝对接。一般而言,人才培养着眼于产业需求导向。就管理类人才培养而言,如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均具有管理人才的产业导向属性。对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而言,有别于其他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强调“数字管理”的核心能力培养,虽也着眼于图书馆、档案馆等行业所需,但由于电子商务、医疗等产业数字化所带来的大量“数字管理”人才需求,也成为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人才就业的新产业。
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我们要发挥行业特色高校在培养“产业数字化”急需的管理人才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特色高校与优势产业对接,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既能发挥高校在特色行业上累积的人才资源优势,又能发挥其面向特色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优势,这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
3.3.3 立足高校教学科研优势,支撑五位一体的主体建设。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高校,学术研究的主战场也在高校。从数字管理能力培养内容上看,数字管理离不开管理理论的基础,离不开管理模型的构建,离不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离不开算法的分析与优化等。因此,高校在理论教学、方法传授和实验仿真等知识学习与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高校在以“数字管理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居于主体建设地位,呈现出“高校+”的特性。换言之,高校与政府互动,立足地方特色人才需求,形成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目标;高校与产业互动,提取产业共性需求,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高校与科研机构互动,科教融合,形成人才培养的知识源泉;高校与企业互动,实践能力培养有了着力点与结合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科规划办公室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C053)和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图书馆情报学概论[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2]2019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01):5—12.
[3]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08):71—86.
[4]刘淑春.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J].经济学家,2019,4(06):52—6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8.91.
[6]储节旺.面向2035推进“十四五”开启图书情报事业现代化新征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01):3—4.
作者简介:姜建华(1979—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信息情报;张钰龘(1998—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开源情报、信息资源管理。
3070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