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何海洋
当太阳到达黄道210度,霜降到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萧瑟的寒风会吹尽落叶,凛冽的冬天即将到来。然而对于一个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霜降非常陌生,在这段时间内,既看不见霜花,也领略不到秋末冬初的寒意。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的霜降似乎少了一份凄然的感觉。
然而,那一簇簇盛开的菊花,却展示了南方霜降节气中无限的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霜降时节,赏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看,常州城西的青枫公园里,花团锦簇,菊花正在争奇斗艳。清潭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也添置了几十盆菊花,为孩子们的眼前添上了一道亮色。清潭实小3至6年级的学生们围绕菊花,各选择一方面内容,踏上了美美的赏菊之旅。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这是《红楼梦》里12首菊花诗中的一首。虽然生了病,但贾宝玉还是要去访菊,可见菊花是多么惹人爱。
趁着天晴,我们可以访菊去。何处有菊呢?四处走走停停,也许会发现新村里某户居民家的墙头,绽放了一朵黄花;也许会发现路边有野菊花盛开了……当然,青枫公园菊花展是最迷人的,可以让家长带着一起去。
赏菊,可以赏些什么呢?可以去看看菊花有哪些颜色,还可以看看菊花有哪些形态。在每一个小朋友的眼中,菊花都是不一样的:
我最喜欢浅粉色的毛白菊,它的每条花瓣都卷曲着向外伸展,最后每条花瓣又长出许多小刺,似乎是在向人们示威:“我很美丽,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我忍不住轻轻碰了一下带刺的花瓣,哈哈,它们其实还是非常柔软的呀!
——三(1)班 叶 紫
各种各样的菊花映入眼帘,俨然是花的海洋。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绒球。再看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它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像是在听老师讲课呢!每一个游人来到这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顿时心旷神怡,感觉特别有精神。
——三(2)班 史佳卉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从写话到写满300字作文,对于不少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棘手,他们往往不知道作文要写什么内容,或者有内容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因此,孩子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就凸现得比较重要了。“循着节气去旅行”这一系列课程正好可以辅助老师们来解决这方面的难题。
赏菊,不仅仅是在描写菊花的样子,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悟:
我走进菊花丛中,望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想起陈毅爷爷写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首诗中陈毅爷爷对秋菊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再恶劣的气候,再大的风霜也无法对秋菊产生影响,秋菊的本性是坚强的。
——张卓云
我们的节气课程,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所以,在三年级学生寻访之前,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路线”去“访菊”,可以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的寻访路径。在学生们根据自己所画的路径去描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时候,就是在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表达,这种方法的掌握是从自己的寻访实践中得来的,而不是从课本上学到的教条模式。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红楼梦》中史湘云对着菊花与它说话,表达了珍惜光阴的想法。
清潭实小四年级的学生也学着和菊花说说话。对人说话,要因人而异,对菊花说话,也应因“菊”而异。不同的菊花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首先得了解它。了解后你是否觉得它应该有个名字呢?这名字怎么起,那可有讲究,可以从颜色角色来起,可以从形状角度来起,还可以根据你的赏花感受来起。看那美丽漂亮的菊花,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然后给它们起个名。
四(4)班的林子虞给一种菊花起名为“小家碧玉”,他是这样想的:
一眼看去,润如玉、轻如纱;轻轻摸一下,是一种轻柔的感觉,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王鹏远同学给一种菊花起名为“紫蟹菊”:
它像螃蟹那样张牙舞爪,还有着令人迷幻的紫色,所以我称它为“紫蟹菊”。
命名的过程是学生与菊花亲密接触的过程,没有对菊花细致的观察和想象,就无法为它起名。
给喜爱的菊花起个名,再跟它说说话,也是别有一番韵味,听:
我悄悄地走过去,说:“哇,你好美呀!”“当然啦!我不美谁美?”忽然,有一个声音传来。“你是谁?”“我就是你所说的‘霜雪玉白菊’呀!”那个声音对我说。“难道你就是我喜欢的那朵亭亭玉立的菊花?难怪你的声音那么甜美。”我接着说。“你的嘴可真甜。”“你非常的美丽,我很喜欢你!还有你的勇气,我很佩服你!”
——四(9)班 纪雨彤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保持有效、持久的对话,会把一节作文课上得更加生动、有成效。四年级学生在习作时何尝不需要和物进行“对话”呢?在挖掘对话素材的时候,学生会更细致、深入地去了解菊花,菊花更多方面的信息就会慢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习作的素材、内容会越来越充实。与菊花的“对话”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再认识的一个过程,从初见时迷恋的形、色,到细细观察后喜欢上菊花的内在。四年级学生习作的层次也会在这样的训练之下更深一层。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看到了菊花开放时“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的情景,不禁问:菊花啊,你为何到现在才开?天这么冷,谁为你采蜜呢?五年级学生正是围绕“问菊”进行研究观察的。
霜降时节,当学生在公园里漫步,在小区里溜达,欣赏着千姿百态的菊花时,也许会有许多问题想问:
五(1)班同学向菊花提问的问题统计表
当如此多的问题汇聚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有多么的细致。相比四年级学生而言,五年级学生的观察点不仅仅是集中在菊花的外形上,而是在进一步追问菊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例如:为什么菊花会有那么多颜色?花蕊为什么会往内收?甚至还有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
菊花,我还有些问题想让你回答呢:别人在春天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时候开放,你为什么偏偏选择在百花凋谢的秋天开放呢?谁来帮你授粉呢?你为什么在秋天开得这么漂亮呢?难道你真的不怕冷吗?我多么希望你能开口说话,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啊!
——五(5)班 戴锦程
仅仅有问题,还不够,学生们可以尝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白毛菊那白色的花瓣上居然长毛了(小小的毛刺)!这是怎么回事?我上网一查,网上说,这种舌状多轮,在花芽分化时期,会产生单个细胞而形成一个球形的顶部和一个不断伸长的基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哇,这么专业的术语,我可读不懂,我只知道它好神奇!
——五(1)班 孙雨菲
为什么菊花要到秋天才开花呢?我很好奇,带着这个疑问,问遍了身边所有的伙伴,还是找不到答案,只好向万能的“百度”寻求帮助。原来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光照短于12小时才能正常生长开花,且菊花喜凉,较耐寒,生长适宜温度为18℃至21℃。我们地处北半球,从夏至开始白天越来越短,按照这个日照时间变化自然生长的菊花到了秋天才能开花。
——五(7)班 李羽哲
问的过程中会有想不到的惊喜,这是难得的体验与感悟:
“为什么菊花会有这么多品种呢?”我问了在一旁浇水的园林工人。这位大爷告诉我:“我国的菊花现在有七千多个品种了,技术人员通过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等高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质量,而且……”大爷的一段专业用语,让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五(1)班 王宇峰
低年段的写话,中年段的习作,高年段的写作,三个阶段的不同称呼也反映出了作文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的节气课程对不同年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到了高年级阶段,除了观察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在前面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疑惑,并将这一过程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感悟。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这深秋时开放的菊花。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惬意旷达;唐寅借菊花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陈毅元帅借菊花“能傲霜”表达了傲霜不屈的精神……
六年级另辟蹊径,选择从“咏菊”这一角度来开展霜降这一节气的课程。当学生欣赏菊花时,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看,六年级学生看到菊花想起了雷锋:
盘龙禅韵
六(1)班 薛佳怡
看到,
热情似火的它,
不由得想起,
乐于助人的他。
热情洋溢,
它把最美的一面奉献给大家。
舍己为人,
他把宝贵的生命奉献给大家。
它是阳光,
它像冬天炽热的火焰。
他是阳光,
他像深夜明亮的路灯。
有的学生写了一首七绝:
菊
七彩纱巾绕纤腰,
芬芳万里永不凋。
魂牵梦绕秋绽放,
不与百花争春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我们节气课程的要求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同,三至五年级重在观察现象、探究问题。而六年级的“咏菊”则是重在情感的抒发上。
节气课程之霜降一课,四个年级围绕菊花,结合各年段的学情特点,或观赏,或对话,或研究,或吟咏,在实践体验中,积累作文素材,在交流汇报中学会表达方法,在习作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
趁着严霜未降,趁着天气晴好,走,我们一起赏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