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佳莹,贾书冰,杨静玉,赵明沂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沈阳 110016)
临床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十分突出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人才应更加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美国作为临床药学学科的发源地,其临床药师的培养主要采用Pharm.D.课程的“三段式”模式,即理论学习、药学服务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实践三者相融合[1]。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目前临床药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教育多采用“两段式”教学体系,即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实践,这就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常常不知所措,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对临床服务技能的认知[2]。基于以上背景,依托本校建设的临床药学模拟实训中心,笔者通过设计接近于现实的临床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边学边用”的教学模式下获取理论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职业价值的情感体验[3]。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学的挑战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5]。
教学团队将临床药学情景模拟与CBL结合,以内科学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具体实施和教学反馈等,探讨情景模拟联合CBL教学对于临床药学本科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期能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国内各高校临床药学专业普遍面临课程设置与药学实践要求不相符的难题,虽然近年来多次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医学相关课程的比重,减少化学、药学课程的内容,但仍未实现医药相关知识的有效融合,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6]。本教学团队通过调研,借鉴美国Pharm.D.课程的“Pharmaceutical Care Skills practice”[7],从国内临床药学发展对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基本技能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并构建了旨在拓展药学服务思维的临床药学情景模拟实践训练课程。该课程与理论授课相得益彰,可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和提高药学服务能力。
课程实施后,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认为该课程改革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知识层面上,教学团队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和讨论以及课后延伸几方面,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掌握,学生在资料查阅过程中,能够对书本上理论知识有所拓展。在情景模拟实践结合CBL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告别“填鸭式”“一言堂式”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形成更加形象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切身的体会。
其次,在能力层面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和归纳总结三个阶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设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提高其自学能力。在情景模拟过程中,临时分工合作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又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由此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临床逻辑思维。
在价值层面上,情景模拟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临床药师的岗位职责,建立职业认同感。同时,学生通过扮演患者,可以形成换位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职业道德,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人文关怀。
此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其药学服务的热情。
在情景模拟实践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2~3个常见慢性疾病的经典案例布置学生预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难度,设计相关疾病的用药教育与给药方案调整脚本。课上,教师需要把控全局,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观。课后,教师应总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材施教,这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教师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课程的满意度。而这种双向互馈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保证[8]。
本校第六学期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已进入专业理论系列课程学习,对其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内科学是以疾病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实践特色鲜明,基于前期的诊断学和临床药理学等专业课程,学生已经具备较系统的疾病和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亟须将理论知识付诸具体实践。“用药教育与给药方案调整”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最能体现临床药师个人能力、职业价值和维护健康社会职责的工作领域。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强化学生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同时也能适当拓展学生的药学服务思维,教师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用药教育和给药方案调整的情景模拟训练课(图1),与疾病的理论学习相辅相成。
图1 情景模拟实践联合CBL的教学模式设计
课前,教师需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相关课程进度,向学生布置理论学习内容和临床案例,让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组5~6人,组员分别负责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和案例分析等工作。同时,教师需要选择贴近生活的、经典的临床案例进行“用药教育与给药方案调整”情景模拟脚本设计,并且掌握该案例的治疗原则和最新进展。脚本的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严谨性,且区别于课前布置的临床案例,难度上应更具挑战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迸发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高血压为例,教师可设计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肾病等患者的用药教育与给药方案调整,既贴近临床和实际生活,又兼顾用药监护和个体化,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9]。
课上,教师随机选取2~3个小组,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案例汇报,每组10~15min。汇报结束后,组织其他组别学生提问,本组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汇报和答疑情况进行打分,并围绕该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将本节课涉及的疾病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扩展,着重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之后,教师抛出已经设计好的临床情景模拟脚本,并公布评分标准(表1)。在各自选取临床情景后,每组学生分工合作,根据所选题目进行资料查阅和整理。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表1 用药教育与给药方案调整评分表
研讨结束后,教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临床药师”学生和“患者”学生进入“用药教育模拟室”。“临床药师”通过简单问诊了解“患者”前来就诊的目的,根据“患者”目前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对现有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对“患者”实施用药教育和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患者”需重复指导内容,“临床药师”适时提问以确认其理解,最后鼓励“患者”定期随访,以此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自我用药管理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利用“案例研讨互动系统”进行观摩、讨论。用药教育结束后,“临床药师”和“患者”回到教室,与本组学生共同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学生情景模拟、答疑结束之后,教师首先针对病例进行讲解,点评用药教育是否合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围绕该病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然后,针对该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自学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总结其优势与不足,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情景模拟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岗位责任感。
课堂最后阶段,教师布置思考题,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拓展。如“高血压的最新诊治指南”或“AHA/ESC高血压诊治与我国的差异”等,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根据教学评价反馈,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主观满意度、意见和建议。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临床药学实践技能的评价、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以及对学生后续进入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情况调查等,了解教学效果的达成与否。
笔者对93名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较高,课堂满意度达93.5%,有73.1%的学生希望增加情景模拟实践结合CBL课程比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与沉闷,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为临床药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还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期待,增强学生对自身岗位的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笔者还进行了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对临床相关实践知识问题回答准确、全面,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延伸,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可以较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此外,教师通过实习带教以及随访实践基地,发现学生实践能力较前也有所提高。
本校开展的临床药学情景模拟实践课程,联合CBL教学,对于实践特色强的理论课程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赋予经典医学课程一定的药学特色,强化了学生药学服务技能的训练,为探索适用于我国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