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多维立体“金课”建设思路探讨

2022-03-09 00:54刘圣金刘训红乐巍周婧王媚刘潺潺束晓云戴仕林张璇桑梦如朱华旭祖强陈明吴啟南
药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课中药实验

刘圣金,刘训红,乐巍,周婧,王媚,刘潺潺,束晓云,戴仕林,张璇,桑梦如,朱华旭,祖强,陈明,吴啟南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南京 210023)

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同年8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也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俗称“新时代高教40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什么是“金课”进行了具体阐述[1]。至此金课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2]。

中药鉴定学(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培养方案架构中极具中医药特色而又十分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3]。中药鉴定学涉及中药的源头、品种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及质量可控,是开展中药研究和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前提。随着国内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社会对具有中药鉴定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然而,目前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鉴定、质量评价的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甚至呈现下降趋势[4],相关高校亟须根据新时代对该类人才实际需求的变化特点,与时俱进地培养中药鉴定学高素质综合人才尤为重要。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学科起始于1960年,1978年被卫生部定为“全国中药鉴定学师资培训中心”。1979、1983、1986、1990年先后举办4期全国中药鉴定学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医药院校、药检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中药鉴定学科的师资和技术人员。1986年中药系教研组任仁安教授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中药鉴定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教学团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11]。针对新时期对中药鉴定学人才的需求状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药鉴定学ITPA(Interest cultivation-Theory teaching-Practice&Experiment teaching-Assessment)教学模式,即“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实践(验)教学-考核评价”教学模式[5]。多年的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药鉴定学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践教学RPAS(Ready-Practice teaching-Assessment & Summary)模式,即“前期准备-实践教学-考核总结”实践教学模式[6],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为国内高等院校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开设理论、实践(实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鉴于本校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从中药鉴定学“金课”建设的总体设计、基本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培养的中药鉴定学人才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1 中药鉴定学课程多维立体“金课”建设总体设计

1.1 教学形式基本特点

中药鉴定学教学具典型的课堂、实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三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中药鉴定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室教学主要包括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综合实验等基本操作训练及科研素质培养;课外实践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论联系实际,校内学习联系校外真实药材市场,结合市场实时动态,巩固中药性状鉴定技能,掌握中药生产、流通等与中药质量相关的关键环节。实验室教学在中药鉴定学形态、显微实验室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完成,课外实践平台包括校内模拟药房“千草堂”、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含药企实习基地、中药材协会、种植基地等合作单位)。

1.2 “金课”建设的标准

“金课”要体现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1],“两性一度”是“金课”建设的标准。同时,金课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过程、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而又不至于学生完全学不进去[2]。

1.3 “金课”建设的系统性

鉴于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特点,其“金课”建设内容应由不同教学形式、不同教学内容决定的,是多个相关中药鉴定知识模块教学“金课”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内容包括课堂理论课线下“金课”建设;课堂实验课线下“金课”建设;线上(MOOC、SPOC等)“金课”建设;线下线上混合式“金课”建设;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校内实践课“金课”建设;校外实践课“金课”建设。中药鉴定学“金课”系统建设亦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打造五大“金课”建设要求[1]。

1.4 “金课”建设的总体设计

根据中药鉴定学课程“金课”建设的系统性,教学团队结合“金课”的建设标准,中药鉴定学课程的“金课”建设总体设计框架为:以培养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药鉴定学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成果产出(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为导向,以“金课”建设内涵为标准,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中药鉴定学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探索构建中药鉴定学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验)教学、从课内到课外教学、从线下到线上教学、从校内到校外教学、从分散(或分部)教学到有机统一的多维立体“金课”教学模式。该“金课”建设可为新时代中药鉴定学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解决中药真、伪、优、劣实际问题的质量评价能力,并具备中医药思维、科学思维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中药鉴定人才(图1)。

图1 中药鉴定学多维立体教学模式“金课”建设总体设计

2 中药鉴定学课程“金课”建设基本思路

2.1 优化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以学生学习结果(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也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2]。教学团队根据新时代对中药鉴定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以需求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重视人才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的培养(“金课”的教学目标)[2],落实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及预期学习结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ILOs)[12],规范课程设计流程。该设计包括培养方案的总体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培养模式、课程学习要求等,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时分配、考核评价以及学习参考资源更新等。

2.2 优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源

根据“金课”建设“两性一度”标准,课程团队深刻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内涵,立足课程目标,突出中医药思维、兼顾课程思政教学,围绕中药鉴定学的课程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资源(授课多媒体、MOOC、SPOC、移动APP、虚拟仿真、知识拓展资源库、课程练习考核库等)。教学设计注意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教与学内容的点、线、面结合,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师“教”与学生“学”一体化,教、学、考、评一体化等。进一步通过学生学习起点的学情分析、学习低阶与高阶的目标、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过程以及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优化完善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资源。这些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又能展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2.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鉴于中药鉴定学“金课”建设不同维度的教学内容及其建设的系统性,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是顺利建成“金课”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首先,“金课”的建设涉及中药鉴定学理论课、实验课、校内外实践课教学及线上、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非常重要。如中药鉴定学实践课程药材市场有1200种以上中药材(饮片),尚包含不同商品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需通过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6]。随着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融合,教学团队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践)经验,尚需具备MOOC、SPOC、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的设计、拍摄、图像处理、辅助制作等多种技能。教学团队应及时补充网络技术管理成员、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以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教学。通过“传帮带”、教学研讨、专题培训、教学会议、教学竞赛活动等提升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以更加适应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育媒介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追求。

2.4 规范教学过程及考核管理

首先,教学过程管理采用评教、评学结合,自评、他评、师评结合。根据中药鉴定学理论课、实验课、校内实践课、校外实践课等教学过程,综合学情分析、线上线下分析,记录学习表现(出勤率或参与率、求知欲及学习态度、德育、中医药思维、问题回答等)、作业与讨论(知识拓展翻转课堂、实验或实践报告、综合实验设计等)反馈、考核结果(理论、实验、校内外实践)等。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分析报告,为教师提供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综合分析报告。其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习、学生发展为中心,明确“金课”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管理方案,主要包括理论、实验、校内外实践、线上线下(或融合)考核管理。

3 中药鉴定学课程“金课”建设基本内容

根据课程“金课”建设总体设计思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学“金课”建设为例,笔者简要介绍“金课”建设的基本内容。

3) 知识型员工人格特质的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既可以预测员工的关系绩效,又可以预测其任务绩效,但对任务绩效的预测力要低于对关系绩效的预测力。知识型员工的成就需要可以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及其各个维度,是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预测源,知识员工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无论是成就需要、控制源,还是自我效能感人格预测变量,对人际关系的预测均高于对任务绩效和工作奉献的预测。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绩效预测作用相对来说较小。

3.1 课堂理论课线下“金课”建设

在以多媒体PPT、板书、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辅以知识回顾、提问等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基础上[5],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个学生(组长负责制),对各组学生提前做好自主学习任务分工设计,分工内容包括知识拓展专题和知识点学习规律总结等。

教师设计中药鉴定学学习的相关知识设计拓展专题,如“中药鉴定学研究新进展”“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因素”“目前中药材质量现状分析”等。1~2周安排1次翻转课堂教学,由指定小组在15分钟内PPT展示提前准备的拓展专题研究内容,其他组学生对小组展示内容5分钟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问题,5分钟内教师对专题展示、学生互动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归纳。

由于中药鉴定学涉及中药品种多、知识点分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寻找规律性,把握课程重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对各中药材所涉及基原、药用部位(根、根茎、块根、块茎、根及根茎、根茎及根、鳞茎等)、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发汗、蒸、煮、烫、刮皮、抽心等)、性状特征、显微特征(晶体类型、分泌组织类型、气孔类型等)、常见伪品、经验鉴别术语、名词解释、主要化学成分、质量评价、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等进行各组任务分工,最后由班级统一汇总,形成班级共有学习材料。

3.2 课堂实验课线下“金课”建设

实验课教学主要包括常用中药显微鉴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常用中药显微鉴定在学院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形态、显微实验室完成。课堂实验课线下“金课”建设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实验课前,各组长安排实验内容预习,讨论实验步骤及重难点。实验课过程中(连续3标准学时,共120分钟),开始50分钟内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试剂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对遇到的实验问题学生可寻求辅导答疑;接下来20分钟,结合前面学生自主解决实验遇到的问题,教师集中讲授该次实验课的重难点,便于学生体会和把握;最后50分钟学生根据教授的重难点知识及问题解决办法继续自主实验。课后上交纸质实验报告(含手绘各药材显微特征图、实验讨论、经验总结等)及电子版实验报告,电子版实验报告主要为数码互动系统拍摄的各药材显微特征,锻炼和提高学生拍摄角度、拍摄清晰度、特征代表性、图形背景处理、特征图形整体组合等多种能力。

综合性实验为“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选择大黄、当归、麦冬等中药饮片,在学院分析化学实验室完成,该实验4人一组,连续9标准学时(共6小时)。课前各组长负责安排集体预习,由于多个实验同时开展,涉及知识点多、实验步骤多、注意事项多,小组需对实验进行统筹安排、团队合作和分工。前2小时学生自主安排实验,准备实验材料、搭配实验装置等,第3~4小时在实验正常进行等待过程中,由各组学生代表回答指定问题,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其他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讨论,如“现行版《中国药典》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宜测定方法?”“恒重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恒重?”“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计算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等。翻转课堂后,教师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重点难点。第5~6小时,学生带着讨论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继续自主完成实验,总结分析。课后按小组完成实验报告。该综合实验“恒重”时间较长,实验准备教师需提前做好蒸发皿、坩埚的“恒重”准备工作。

多味未知中药饮片(含混伪品)质量评价设计性实验,选择金钱草、连钱草、广金钱草、江西金钱草、聚花过路黄等混伪品,对实验材料随机编号。实验要求学生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对未知饮片进行全面质量评价设计,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等综合分析得出结果。学生自主完成时间为1周,学校图书馆、药学院标本馆、中药鉴定形态实验室、显微实验室等工作时间随时供学生使用,1周后上交实验报告。

3.3 线上“金课”建设

3.4 虚拟仿真“金课”建设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学实验》虚拟仿真”项目(2017年)立项支持下,“中药鉴定3D-MR虚拟仿真实验”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19年),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江苏省)及教学实践中素材积累,已完成常用中药材基原植物特征、药材(饮片)性状特征、药材显微特征、显微制片技术(SOP操作)虚拟仿真、显微测量技术(SOP操作)虚拟仿真等数据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引入国际领先MR技术(混合现实,合并现实和虚拟物体,并能徒手操作,实现虚实之间的互动),采用3D高精度仿真与最新超现实MR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目标中药及实验方案,观察高清3D细微特征,给出鉴定结果,提升中药材的辨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在高度仿真中药材及混淆品、不同产地样本、野生及种植样本的基础上,教学团队以现代3D-MR技术实现稳定训练内容的教学,用自主设计的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验室真实训练形成互补,达到“虚为实延,以虚补实”的目的。本虚拟仿真平台可突破植物物候期及地理分布的瓶颈,克服药材贮存变色、变形、变质以及名贵药材样本缺失的影响,实现从认知学习到中药鉴定应用能力提升的目标。

3.5 校内实践课“金课”建设

2009年药学院筹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模拟药房”——“千草堂”,提供中药饮片(含混伪品)近500味。除模拟医院药房场景外,另根据中药鉴定学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药材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药用部位分类,每一类集中分放于药材学习框(篮)中(每味药材取适量置于自封袋内,注明药材名及药用部位等信息),平行准备8份。一方面,每周开放4个半天供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花类中药、矿物类中药理论课结束后,分别安排3学时进“千草堂”实践训练,学生在平时自主实践的基础上,由授课教师对所学习药材(饮片)的重难点鉴别特征现场配合实物讲解。

此外,校外实践课“金课”建设内容可参考本教学团队已发表论文“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6]。

3.6 形成性评价

由于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平台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及“金课”建设的多维度性,学习过程较长,学生只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习、体会、感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形成性评价是“为学习的评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相长;形成性评价具有“立足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特点,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13-14]。本课程“金课”建设从多视角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最终成绩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中药鉴定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形成性评价具体体现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详见表1。

表1 中药鉴定学多维立体“金课”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表(总分100)

4 结语

结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根据本教学团队中药鉴定学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多维立体“金课”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中药鉴定学具典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特点,涉及多模块、多维度教学,其“金课”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在“金课”教学的过程中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健全考核方式,不断总结、完善教学设计,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中药鉴定学课程打造为熠熠生辉的“金课”,为中医药事业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中药鉴定学人才。

猜你喜欢
金课中药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