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提问,提升阅读能力

2022-03-09 11:29:56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226521刘海妹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子课文教材

江苏如皋市丁堰小学(226521)刘海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展开质疑问难,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和思考,获得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爱因斯坦说得好:“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主动提问是新课程理念的内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要求,目的是在阅读的起步阶段就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有效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目标要求落实到三四年级的教材体系中,并以3个主题单元,对精读、略读合计12篇课文进行细化、分解,用3个“交流平台”给予了统整、归纳。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正式安排了“带着问题默读”的阅读能力培养内容,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语文要素,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内容。

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思—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尝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编排体系,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主动提问、有效提问,在积极思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励学生主动提问的基本思路

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读书习惯对提高阅读质量的作用,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的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的智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

(一)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关于带着问题阅读的作用和意义,美国心理学教授弗朗西斯·罗宾逊早在1964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概观(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和复习(Review)”是很有效的阅读学习法,后人将之简称为“SQ3R”学习法。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继续就提问对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成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并逐渐将这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导阅读教学。后来杰西卡·哈撒韦总结出“六何提问”(从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有何)法,将这一阅读策略加以具体化。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结合统编教材第一次正式提出“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的单元(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即借助教材中已有的问题,让学生在初读感知、阅读思考中走向深度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提问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发现提问可以帮助自己读得更加全面和深入,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这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一单元里,编者通过导读、批注的方式,对具体问题的举例、问题清单的梳理、提问角度的分类、问题对阅读的作用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学会提问,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尝试提出的问题,也许不会像教材所列举的问题那样典型、那样有价值,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学生的提问嗤之以鼻、置之不理,而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并用心和他们一起去整理、分类,让他们知道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提问,如可以对词句、一段话、一篇文章提出问题。此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用价值上思考,让他们意识到我们读书的目的:一是向文中的人物学习好的精神品质;二是向作者学习怎样写好文章。凡是根据这两个方面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好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有效策略。首先,引导学生初读、概括、边读边批注、与同伴讨论课文的词语运用;其次,根据关键细节、引用课文证据,提出一般性问题;最后,就课文结构、作者写作意图以及跨学科方面等提出更多的挑战性问题。这些提问的策略,需要我们在三四年级时开始,引导学生慢慢学习与掌握。

(三)借助评价提升提问质量

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能促进他们不断反思、重组、建构知识,使他们认知不断完善,能力不断发展。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正面引导、肯定激励为主,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才是有效的,促使他们的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国均教授在他的《提问,走向深度理解的阅读策略》一文中,展示的一张学生提问评价表(如下),很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学生提问评价表

这样,学生对照评价表中的标准,就能很快对自己的提问质量进行定级,并在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努力让自己的提问变得更有质量。

三、激励学生主动提问的实践路径

基于以上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探究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的建构。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通过设计主问题引领示范

在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活动中,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与毫无任务的阅读,其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学生尝试提问之初,教师的示范、引领必不可少。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围绕主问题尝试提问,让自己的阅读走向深刻。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笔者让学生先自由默读课文,然后合上课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感受。因为没有任何阅读任务,所以大部分学生采用从文题到内容一口气读下去的方法,他们满足于已看、已读,止步于“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的简单判断。因此,在交流中能够真切地表达自己感受和收获的学生很少。

此时,笔者给学生出示思考的问题:“读一读,想一想:掌声来自哪里?英子在掌声前和掌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他们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次阅读,学生有了方向,自然就有了关注点,因此交流起来,较之前交流的内容丰富多了。“因为英子第一次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觉得她很棒,所以一起为她鼓掌。”“同学们被英子的坚强感动了,为她鼓掌起来。”“轮到英子讲故事时,按以前的习惯,老师都不勉强她。而这次,英子鼓起了勇气,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是第一次,所以大家很高兴英子能够接受挑战,为她鼓掌。”“在这件事发生之前,英子总是孤单地躲在角落里,从来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一瘸一拐的样子,很自卑,很孤独。”“之前,英子总想方设法躲着同学,生怕同学们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嘲笑她。”“自从同学们为她热情鼓掌之后,英子变得开朗了、活泼了、大方了。”“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了,她不但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说笑,还跟大家一起跳舞。”“英子从大家的掌声中,发现同学们对她很友好,并没有歧视她。”……

笔者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什么第二次读比第一次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呢?”在对真实的实践进行思辨中,学生意识到边读边思考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生正式学习提问策略后,教师要坚持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意识地围绕一两个问题去边读边思考,让他们形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二)围绕人文和语用主题提问

在学生学习提问初期,教师要善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让他们在明晰的问题意识下,围绕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用价值提出问题,助推学生的深度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笔者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提问,由组长将这些问题写在一张纸上,大家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要求是这样的:各组员对自己小组内的问题进行分析,看哪些是关于字词的问题,哪些是对句子的提问,哪些是从课文某一段提出的问题,哪些是从整篇课文提出的问题,把将相同类别的问题放在一起。这样,在小组交流汇报时,学生就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其他组的学生也能听得明白,理解了提问的方法。

在提问实践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课后练习提供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归类的方法、问题的价值作用等,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人文视角和语用视角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尽量规避那些不需要思维参与或者与阅读主旨不相干的问题的产生,避免走入道德教化或者其他学科分析的误区,变成品德课、科学课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三)在反思性评价中学会提问

在学生进行阅读、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的作用下,积极修正、完善自己的提问,从而真正发展他们提问的能力。在提问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对照王国均教授的提问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标准衡量提问,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提问,提升学生的提问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一个学生刚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窗外只是一根豌豆苗,母亲为什么说小女孩‘有了一个小花园’呢?这是夸张的说法吗?”后来,他发现这个问题在课文里能直接找到答案,过于简单了。于是,他进行了修改:“母亲把一点绿色比作了花园,她是不是在暗示着什么?小女孩喜欢妈妈的这种夸张的表达吗?”这样,提问的指向就从句子的理解走向了情感的发掘,问题价值得到了提升。

在评价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提问的内容进行评价。例如,有一个学生最初提出这样的问题:“第五粒豌豆总是说‘该怎样就怎样吧’,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消极,不求上进呢?”很快,就有学生对此质疑:“我觉得这样的提问不对,因为第五粒豌豆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根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它不像另外四粒豌豆那样沉浸在空想当中,这与努力不努力没关系。”这时,立刻又有学生反驳:“我觉得这个同学的提问很好。第五粒豌豆那样随别人摆布,听从命运的安排,就是没想去改变什么。”就这样,学生在互相审视、积极评价中,对问题的内容有了自己见解,至于问题到底提得合不合理,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研读课程标准,明白编者意图,这是我们开展语文有序、有质教学的保证,也是学生获得真正发展、扎实发展的保障。我们应与编者、与学生、与教育大家展开积极对话,寻求更加契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英子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