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

2022-03-09 07:47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毒素活菌溃疡性

陆 健

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内科常见肠道疾病,主要病变部位是大肠黏膜及其下层,患者易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常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为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肠黏膜损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临床常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抑制肠壁炎症反应,但停用药后易复发。近年来,相关学者对溃疡性结肠炎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加快益生菌繁殖速度,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生物屏障功能,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受损肠黏膜[3]。本研究就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昌图县中心医院就诊的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3~58岁,平均(41.5±5.7)岁,病程1~12年,平均(6.3±2.7)年;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4~58岁,平均(42.3±3.3)岁,病程1~13年,平均(6.2±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2)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经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等确诊。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3)其他肠道疾病;4)对研究药物过敏;5)妊娠、哺乳期;6)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物。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90711)治疗,1 g/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号20200127)治疗,0.42 g/次,2次/d,在早晚饭后30 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

1.4 临床评价

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1~2次/d,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2~4次/d,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存在轻度炎症;无效,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无变化,大便次数、结肠镜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炎症介质: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3)肠黏膜功能:应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内毒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超敏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介素-6(ng/L) 肿瘤坏死因子-α(ng/L)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15.65±1.78 10.72±3.88a 148.12±25.54 123.65±18.58a 29.58±3.14 22.52±3.83a观察组 55 15.31±3.64 7.92±2.53ab 147.65±8.51 108.92±29.36ab 30.15±7.83 16.48±6.92ab

2.3 两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二胺氧化酶(mg/L) D-乳酸(ng/L) 内毒素(ng/L)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8.19±1.25 6.59±0.93a 5.52±1.39 4.61±2.16a 16.26±4.81 10.55±2.67a观察组 55 8.03±2.68 5.36±1.59ab 5.57±0.93 3.82±0.77ab 16.73±6.65 7.41±3.39ab

3 讨论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感染、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肠道内环境紊乱,致病菌、益生菌失衡,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进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6-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治愈率低,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延误病情,可导致中毒性结肠扩张、息肉、癌变、肠穿孔等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常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合成,使结肠黏膜分泌前列腺素E2减少,可有效减轻肠壁炎症[8]。但单独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不佳,患者易复发,同时长时间使用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有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存在较多消化链球菌、粪肠球菌,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密切相关[9]。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菌群失调情况[10]。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包括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其口服吸收后在肠道中能快速与相应受体结合,于肠黏膜处定植和繁殖,形成菌膜,对肠壁进行保护[1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为微生态制剂,于肠道释放活性菌,调节肠道菌群环境,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释放的醋酸、酪酸可修复受损肠道上皮组织,形成化学屏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12-13]。应用包衣技术制成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通过胃酸屏障到达肠道后活菌才被释放,可有效清除肠道致病菌,使肠源性毒素产生减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14]。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所含微生物可以合成叶酸、维生素B1、B6等,促进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增加对钙离子吸收,还可提高患者的食欲。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炎症性肠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肠黏膜渗透性改变、表面细胞受伤、免疫功能异常可损伤肠道黏膜屏障。二胺氧化酶为细胞内酶,其主要分布于小肠黏膜,可用于评价肠道黏膜损伤、修复状况。D-乳酸是肠道乳酸菌代谢主要产物,其能用于对肠道黏膜通透性的评价。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用于评估肠道黏膜通透性。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显著升高,升高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15]。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低于对照组,表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黏膜功能。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功能。

猜你喜欢
内毒素活菌溃疡性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