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环 环正国
云南省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带,资源丰富,但干旱少雨。宾川县林业部门利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结合水果上山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25 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发展柑橘、石榴、冬桃、核桃、咖啡、橄榄、青花椒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林,提升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自2002年以来,宾川县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5.64 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8.84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8 万亩。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自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启动以来,宾川县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 万余亩,涉及33 个村委会,退耕户3460户14826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0 户。宾川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紧密结合脱贫攻坚,致力于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及产业调整,种植以核桃、青花椒、柑橘、石榴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现有成林面积21443.9 亩。为切实抓好这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宾川县多措并举确保实效。
一是抓实政策宣传,确保退耕主体知晓政策。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利用街天(集市)和人员集中的地点开展退耕还林宣传工作,共计开展宣传63 场次,发放宣传单2 万余张;利用广播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法规知识154 场次;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平台、杂志、林业专栏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向退耕还林户主发放告知书1.2 万份,让农户知晓他们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拉乌乡的核桃林
二是抓实项目管理,确保严谨规范操作。一抓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做到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措施到位;二抓种苗准备、整地、造林、检查及政策补助资金兑付等关键环节,所需种苗必须由宾川县林业局种苗站、林检局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山造林;三抓项目责任落实,层层压实项目责任,建立切实有效的检查、验收及监督制度,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工序进行分阶段检查验收,工程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年度县级验收结果与政策兑现、经营主体等利益紧密挂钩;四抓档案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新一轮退耕还林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将档案纳入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采用联户管护、委托管护等有效方式施行管护。
三是抓实项目检查,确保工程建设成效。项目督查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时间项目工期节点,抓紧抓实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造林成效,促进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狠抓部门自查,县级检查,省、州级抽查及国家核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立行立改,加强后期管护,切实保障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在开展县级检查过程中,坚决禁止“人情检查”“关系检查”,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在检查验收工作中马虎了事、弄虚作假、不负责任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效。
四是抓实技术培训及人才储备,确保工作实效。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通过大量的培训及实践锻炼,宾川县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为林草系统储备了一批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沟通协作能力俱佳的专业技术人才,现有高级工程师39 人,工程师120 人,助理工程师16 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以科技为支撑,多途径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科学规范实施,为退耕还林实施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
五是抓实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惠农资金安全有效。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资金属国家重点生态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宾川县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定期开展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截至2021年8月,宾川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为7398 万元,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1966 万元、现金补助5432 万元。
通过多举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宾川县森林覆盖率已达56.55%,林区生态系统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野生动物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力角镇退耕还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