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亮 罗桂平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s Cough,PIC)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位居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的第三位,占 21.72%[1];也是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2,3]。当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仍可见咽痒、刺激性干咳、咳少量白色黏痰,其症状可持续4~8周,肺功能大致正常,胸片无明显异常,虽然有指南[4]指出感染后咳嗽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在临床诊断时会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者“肺炎”[5],治疗上存在着激素、抗生素等滥用现象,这种过度治疗,不仅咳嗽症状没有减轻,浪费医疗资源,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源远流长且记载了许多有效的方药;2015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首次增加了咳嗽的中医治疗内容并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6]。笔者运用止嗽散治疗该疾病,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经东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诊治为感染性咳嗽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年限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经家属知情同意,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2±2.18)岁;平均病程(5.50±2.11)周。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8±1.98)岁;平均病程(5.35±2.47)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 年修订)》[2]中制订:①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②咳嗽持续>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③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④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⑤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7]:辨证属“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咳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年龄1~10岁。知情同意,按规定服药,并服从本研究安排。
1.3 排除标准①既往病史出现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肺炎所致的咳嗽。②合并心、肝、肾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的患儿。③未按规定治疗,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止嗽散加减方:百部9 g,紫菀9 g,白前9 g,桔梗6 g,甘草5 g,陈皮5 g,荆芥6 g。若咽痒、咳多加防风、紫苏叶、生姜;痰多加法半夏、茯苓、桑白皮;少痰加川贝、杏仁、枇杷叶;气急加僵蚕、蝉蜕。日1剂。水煎药汁200 ml,分2次,每次100 ml,早晚服,疗程为7 d,7 d后判定疗效。对照组予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40475)1 ml、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Combivent,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50173)1.25 ml作为雾化液,使用空气压缩泵机进行雾化治疗,吸入时间15~20 min/次,1次/d,疗程1周。
1.4.2 观察指标①风寒袭肺证症状总积分:即计算各症状积分之和,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咳嗽、咳痰、咽痒、气急等症状积分分级,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最严重为6分。②咳嗽单项症状积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4]。该表的分值范围为 1~4分,评分越高,咳嗽越重,从频率、强度以及影响生活质量3个方面评价咳嗽的程度。见表1。③安全性指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3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治愈: 患者呼吸道症状全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 大部分呼吸道症状消失,短暂咳嗽,证候积分减少<95%且≥70%;有效: 部分呼吸道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 呼吸道症状无改善或严重,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 = (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咳嗽症状积分2组咳嗽症状程度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1周,2组咳嗽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咳嗽程度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感染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 96.0%,对照组76.0%,观察组有质的飞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安全性对照组出现鹅口疮1例,病情轻微不影响疗程,没退出研究。观察组未曾出现不良反应。
感染后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后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广泛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敏感性增高及神经源性炎症等[9]。现代医学发现大多数咳嗽经对症治疗后,在1~3周可恢复,但临床仍可见约10%患儿在4周后仍有症状导致慢性咳嗽[10]。中医学认为, 感染后咳嗽属“久咳”“顽咳”“外感咳嗽”范畴。其原因为外感风寒之邪,表而未除,影响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如《河间六书·咳嗽论》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者居多”,《景岳全书·咳嗽》云:“外感之嗽,必因风寒”,而《医学心悟》云:“微寒微咳,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相关指南对感染后咳嗽并没有高级别的推荐治疗方案,但对中医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是认可的。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肺常不足,冷暖不知自调,若家长护养失宜,起居不慎,易被外邪所侵,加之肺脏娇嫩,其位最高,外感疾病肺卫首当其冲,肺脏易伤难愈,临床上因表邪不尽或“失治”“误治”,导致肺气不宣,留下咽痒、咳嗽,或微恶风寒、气急等感染后咳嗽病症,运用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之止嗽散治疗,有文献记载其疗效显著[11],方中桔梗开宣肺气化痰,白前降肺气,两者一宣一降,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百部、紫菀治疗新久咳嗽常用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防止痰阻气机、不利肺气宣降;甘草为佐使药,与桔梗利咽止咳;全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为治疗诸般咳嗽之良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嗽散不仅可减少咳嗽次数[12],还可化痰、镇咳[13];姚芳园等[14]认为止嗽散减轻气道高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观察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袭肺证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