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命题者直接提供了立意的“关键词”或立意范围,审题难度较大的是“命意作文”,亦称“材料作文”,即命题者给了“立意”,但这种立意并非直接明示,而是借助材料间接地提供给考生。所以在写此类作文之前,考生要先从材料中提取出主题。而这种提取主题的过程就是审题的过程。虽说“文无定法”,但是在材料作文的审题方面,还是有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和可操作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参考。
抓关键句法
有些故事性的命题材料中会含有命题者或命题者借材料中的人物之口给出的评议性语句,这些评议性语句很多时候具有暗示中心的作用。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我们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解析:
审读这道题,我们发现其不是为了讴歌我国航天事业,而是要考生从“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中咀嚼出深刻的哲理。一颗颗有自己功用的卫星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便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一旦一颗卫星脱离了轨道,系统便可能陷入瘫痪,这颗卫星更是变得毫无价值。正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个人的价值之和构成了社会前进的推力,推动着社会朝着美好未来前行。所以,人只有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同时,社会只有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凝成一股向上的力量。所以其立意應为: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少不了个人;二者相融相契,社会与个人才能共同提升。
由果溯因法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如果遇到了一些现象性材料,我们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着手,往往是最佳的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情况,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因此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解析:
在解读这则材料时,我们需要先将材料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英美军方的调查后的决定,二是沃德的观点,三是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我们要从材料中“审”出最佳立意,就必须追根溯源:英美军方的“决定”为什么错误?因为他们只能看到那些肉眼能见到的表面现象,不作深入的分析。沃德的判断为何截然相反?因为他能发现常人看不见的表象背后的东西,经过周密的分析再下判断。所以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当是:看问题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大脑,要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
由物及人法
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带有寓言、童话色彩的富有寓意的材料,这时我们就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来提取主题,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从而提炼出作文的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解析:
材料中的“水”“盐”和“酸甜苦辣咸”分别喻指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思想……物各有性,体现了社会的多元复杂。在多元的世界里,一个人如果只是固守一隅,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抱残守缺,与外界疏离,便难以得到成长。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一个国家,倘若一味地闭关锁国甚至以邻为壑,只能陷自己于孤立,只会限制自身的发展。所以,一个人必须有一颗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心,懂得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播自己之长造福他人;一个国家必须以开放的心胸面对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才能使国家具有充沛的活力,才能健康发展。考生审题时可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入手,以宏观的视角阐述“共融”和“融合”的重要性;亦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人成长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兼收并蓄,避免单一,博采众长,和而不同,在多元文化中成长,赢得精彩人生。
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看上去比较散,没有一个集中的观点,常常会出现许多人、事或人物言论,貌似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所供材料作多角度选择。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之间的关系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解析:
这三则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人类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学会推己及人;二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层立意作为作文的主题,也可以将两层意思结合起来写,还可以以前一层意思为论点,后一层内容为论据,论证世界青年应当“携起手来,共创未来”。
思辨互补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是一组相互对立的观点,而这些对立的观点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我们只要细加思量,就不难发现互相对立的观点都各有偏颇之处,二者相互吸纳,相互补充,观点才更为完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解析:
材料中的这两种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作品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我们必须顾及他人的感受,必须倾听“读者”的呼声,在别人理解与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人身自由;又因为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仅仅活在他人的目光里,所以我们应当拒绝为迎合别人而活,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就像作家写作,完全唯读者之命是从,违背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完全不顾社会影响、不倾听读者呼声,都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这才是作文的最佳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