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知行
外卖并非当今时代特有的产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存在,且十分普遍。到了南宋时期,外卖行业则愈演愈烈。
南宋的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在当时就已经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老百姓不缺钱,物质生活丰裕,所以热衷于吃喝玩乐。当时的临安城,街面上可以选择的美食数不胜数,人们都喜欢经常下馆子、点外卖。
民间美味萦绕的香气,甚至传到了宫中,让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帝都无法抵挡其诱惑,比如宋孝宗赵奋就很热衷于点外卖。
隆兴年间,宋孝宗赵昚参加完一次观灯节后,已是入夜之时,但他却感到腹中空空、嘴馋难耐,于是命人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張家网子和李婆婆鱼羹等美味夜宵。待伙计把美食送进宫,赵昚饱餐过后,龙心大悦,足足多付了一贯(1000文铜钱)小费给伙计。
除了皇帝钟情于外卖,当时的太上皇赵构也很喜欢叫外卖。一次,赵昚来向太上皇赵构请安,赵构特意点了外卖招待赵昚,订单上包括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等美食。
在连电话都没有出现的宋朝,人们是怎么点外卖的呢?当时人们点外卖,往往是差人到饭馆点菜,店家在备好餐后,会送上门来,货到付款即可。
在天气转凉时,饭菜会在外送途中变凉吗?宋朝人自有办法解决。他们用一种叫做温盘的厚底盘子来装饭菜,这种温盘上下各有两层瓷,上薄下厚,中间空心,只需在中间注入热水,盘子便能起到保温的作用。然后再把盛着食物的温盘,放进木制的、形状与如今保温饭盒颇为相似的食盒里,层层分装,这样一来,饭菜就不会串味了。
摘编自参考网
163350078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