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革命斗争史与大别山精神研究

2022-03-09 10:54余洋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当代价值

[摘要]大别山精神源自大别山地区28年的浴血奋战,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实践路径、革命精神谱系等方面开展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以更好传承大别山精神。

[关键词]大别山斗争;大别山精神;革命精神;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余洋,中共随州市委党校讲师,湖北随州 441300。

[课题]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科研合作课题(湖北省)(2021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2-0015-03

在28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了辉煌悲壮的大别山斗争史,“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传承好大别山精神,在学习红色革命文化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一、大别山精神凝练于长期的革命实践: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脉络

大别山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区,见证了党从國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历史,历经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因此,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大别山革命实践中去认识。

(一)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

这段时期,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活动主要表现为积极发展党员、组织农民协会、支援北伐战争等活动。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大别山地区传播。1921年中共建党前后,全国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大别山建立。1927年,由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成立。戴克敏、汪奠川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将学习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带到家乡大别山,为此后大别山地区革命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武装起义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在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大别山军民发扬不怕失败的斗争精神,以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以黄麻、商南、六霍为中心举行了三次大起义,鄂豫边、豫东南及皖西三块根据地得以创立,由此诞生了三支工农红军。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的军队一边作战,一边传播大别山精神。囊括了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四支队和二师、五师及中原解放区。1940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之后转战大别山南北,使得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解放战争时期,基于大别山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后续解放战争的胜利夯实了根基。

二、大别山精神缔造于坚强的领导核心:董必武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推动者

董必武不仅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也是大别山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董必武是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者和党的一大代表

梳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必须从这里最早的发起人董必武说起。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920年8月董必武在刘伯垂的协助下创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后,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武汉中学成立,发起人是董必武、陈潭秋等。1921年7月23日,董必武、陈潭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大闭幕后,在中共中央通告的指示下于12月正式成立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董必武、陈潭秋也是发起人。①自此,在董必武、陈潭秋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工作中,武汉党团组织逐渐发展完善,成为华中地区发展党团员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本营。

(二)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之一

1920年3月,为培养革命人才,传播马列主义,董必武在武昌涵三宫创办了私立武汉中学。由于办学效果明显,吸引了很多来自黄安、鄂东等地的学生,董必武积极帮助前来求学的旅汉青年学生入党入团,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播下了最早的革命火种。

(三)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大批领导骨干的培养者之一

1920年董必武创办的私立武汉中学,被誉为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学堂,其中不少学生在学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成为后来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如,1927年11月13日,鄂东北爆发著名的黄麻起义,其中就有潘忠汝、王志仁、汪奠川、王秀松、刘文蔚等五位毕业于武汉中学。②同时,武汉中学毕业的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也积极参与到鄂豫皖边区革命事业。③大量史实说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主要由董必武在武汉中学培养的革命知识分子组成,因此可以说,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大量革命人才的领路人。

(四)董必武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曾在此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新的形势,董必武充分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促进了大别山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战时乡村抗日工作促进会”“抗敌后援会”“抗日工作团”“青年救国团”等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展开。

三、大别山精神发起于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以大别山为中心展开的

以大别山为革命活动范围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总面积逾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将近350万,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红军一度发展到45000多人。

(一)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武装斗争的关键起源地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下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彼时,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党组织先后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等大规模武装起义,三次起义中黄麻起义最为闻名。这三次起义分别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起以大别山为核心区域的全国第二大的鄂豫皖苏区,成为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发源地。

(二)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的关键诞生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革命历程中,每个重要阶段都有大别山地区军队的参与。如从大别山培养锻造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大别山游击队等。尤其是成立于1931年11月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川陕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其中一支。

(三)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革命战争的关键根据地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热血悲壮的抗日战争时期,亦或烽火连天的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一直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基础由此奠定。

(四)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别山地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县”。据统计,全国十大将军县中,位于大别山区的就有5个县,包括红安、新县、金寨六安、大悟。其中,以湖北红安产生的杰出人才最为密集。红安县先后牺牲了约14万英雄儿女,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两万多人,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

四、大别山精神凝练于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一般表述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眾,目的是民族解放、人民独立,为了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动、革命品质的革命精神总和”。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永放光芒。

(一)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根本动力,也是这一精神发展的核心。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军民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历时28年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尽管大别山先后经历了4次主力部队转出,但留守在此的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守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二)大别山精神的主题是时刻依靠人民群众

“一心为民”是大别山精神的价值导向。自苏维埃政府诞生之日始,大别山区的党组织一直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扎实解决群众的“老大难”问题。而大别山军民合作、热火朝天的革命场景,正如徐向前所说,“村村寨寨铜锣响,山山岭岭红旗扬。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宗旨,也是大别山28年武装斗争最终胜利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大别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坚贞忠诚”形成于大别山精神的要义,发展于共产党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凝聚于中国共产党政治支柱的深刻回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整个阶段,共有200万人在大别山地区加入革命队伍,将近一半的人为革命牺牲了生命,可谓“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树丰碑”,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由此能看出,没有远大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执著坚定,大别山是不可能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正如徐向前所说:“经过党长期培养和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具有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表现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证明我们的党尽管多灾多难,但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⑤

(四)大别山精神的内驱动力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构成了大别山精神的精髓。黄麻起义爆发后,中共黄安县委结合本地实际,并未遵照省委“立即攻下麻城”的指示,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去了木兰山,并把部队的一部分带了上去,开始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无论是在14年的抗日战争还是3年的解放战争中,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始终依托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总体来讲,大别山地区革命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在于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始终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依托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五)大别山精神的特质是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中,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心中一直抱着崇高的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出大义凛然、撼天动地的浩然正气。据史料记载,仅黄安(今红安县)一个县就有将近7万人参加红军。全县群众中,上到青年人,下到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几乎人人都做过革命工作。大别山人民发出的“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血脉心声,进而迸发出当地革命战争年代的最强音!乐于奉献、勇于牺牲,已经凝聚成大别山地区军民坚定信仰并勇于实践的英勇气概。

五、大别山精神彰显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别山精神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精神动力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展现新的作为。

(一)坚守大别山精神的政治性,砥砺初心使命

“永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⑥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指引着大别山军民永续奋斗,不畏牺牲。坚守大别山精神,要坚定政治信仰,不断“对照”先辈先烈、先进典型,不断回溯初心、坚守初心使命,不断展现作为。

(二)传承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

“一心为民”是大别山精神的价值导向。正如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传承大别山精神,就要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性,坚守理想信念

“坚贞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精髓。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注释]

①《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96-113页.

②《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③彭希林主编.红安两百将领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92页.

④⑤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中央出台中央政治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3460500559586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当代价值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