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之名 探美中华文化

2022-03-09 22:26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动课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立足于文化传承,强调指导學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花卉文化可算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建筑、家具、装饰,到饮食、习俗、艺术……“花”无不以独特的姿态穿梭其中,与生活、文化、艺术、思想关系紧密。本文就以“花”为主题,带领孩子们探美中华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以美激情,学科融合各美其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中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材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包括典故、名篇、诗词歌赋,内容涵盖基本生活知识、科学研究、艺术成就与传统技能及其他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涉及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效配合,其他学科有机渗透。

语文课程:通过积累典故、名篇、诗词歌赋、文化常识,诵读古诗文经典篇目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想观念、社会风尚、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方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认识中华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水平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课上,我以古诗词、童谣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中华语言之美。

艺术课程:民族的艺术就是世界的艺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成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闪耀着举世瞩目、璀璨独特的光芒。民歌、中国古典建筑、水墨画等艺术形式充实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实践活动课上我以水墨画、民歌为载体启发学生感受中华艺术形象之美、韵律之美。

科学课程:古人在对大自然的探索,对认识物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探索大自然方面积累的经验与研究成果,对帮助同学们感悟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实践活动课上,我介绍了我国古代中医药典籍《本草纲目》、传统建筑等科学发展成就,帮助学生感悟中华智慧和探索精神。

二、审美感受以美生慧,阅读实践探美启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出: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同时,更要启发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可以选取自然的认识、技术的发明、科学的发现等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的成就,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古人对自然的利用,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创造。

在阅读实践活动课中,我非常推荐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通过对我国古代医学的主要成就的讲述,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科学依据。我们还可以展示古代木质建筑的卯榫构造原理、剪纸的对称倍率、器皿的科学设计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人在几何、物理、数学等领域的表现出来的智慧,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归纳、分析、操作、合作等能力。

三、以美明志,追求高雅至善至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继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中华民族后代的重要支撑,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可教给学生立德修身的道理,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在阅读实践活动课上,我们可以一起赏析画家画中的花,诗人诗中的花,联系作者生平和品格,进而感受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的精神追求、崇高理想。傲骨贞姿,见之于梅;静雅慎独,见之于兰;清廉无染,见之于莲;孤禀劲节,见之于菊……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体悟其中的爱国情怀、中华精神、荣辱观念。

四、以美创美,继承文化扬美传美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阅读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水墨画“动起来”:大雪纷纷,寒梅一枝独秀更显坚韧。莺歌燕舞,与腊梅相得益彰富有情趣。香薰、中成药的发明既借鉴了古代中药研究,更是让其发挥最大功效、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比如,“创编民歌”环节曾在我们的阅读实践活动课中掀起了高潮。精彩的创编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向英雄学习的情感。“三月里来什么花儿开?三月里开的是桃花。桃花开了什么人儿戴?辛苦的环卫工人戴起来。腊月里来什么花儿开?腊月里开的是梅花。梅花开了什么人儿戴?人民英雄带起来。二月里来什么花儿开?二月里开的是迎春花。迎春花开什么人儿戴?伟大的祖国母亲戴起来!七月里来什么花儿开?七月里开的是茉莉花。茉莉花开什么人儿戴?亲爱的老师戴起来。”作业建议学生推荐“校花”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有的孩子用绘画、剪纸、彩泥等手工形式把最美的花送给母校,有的孩子用歌声表达:《兰花草》《茉莉花》《牵牛花》……一曲曲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表达了孩子们对学校的爱。当然,有些文字语言的表达也十分有创意,例如:

①我推荐百合花,因为百合花很香很美丽,所以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带上百合花就可以很愉快地给同学们上课。百合还可以缓解喉咙不适,老师也不会喉咙痛了。

②我推荐向日葵,向日葵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正如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我推荐桂花,因为湖明小学是书香校园,我觉得要有香味,选择桂花能够让校园充满书香和花香。

④我推荐蒲公英,学校就像蒲公英,哺育着万千学子,我们是蒲公英种子,长大之后在祖国各地奋力拼搏,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⑤我推荐水仙花,因为它很美丽,而且它的花语有吉祥的含义。

⑥我推荐梅花,因为梅花寒冬腊月,傲然挺立。梅花,香自苦寒来,意味着刻苦学习,不屈不挠。

花,用自己的绚丽多姿为世界添彩,也诉说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皿、服饰中都有花卉图案:菊花屏风寓意福寿绵长,常被做为寿礼送给长辈。玉兰步摇展示清新高雅,俏丽的姑娘最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达着君子的高洁情操。人们给不同的花赋予各自美好寓意,这便是花在传统文化意象中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跨学科阅读实践课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激情去探索中华文化之美、之韵、之魂,也让我们走进中国文化中的花世界,蓦地发现,其实中华文化就是一朵绚丽之花!

(张玮 厦门市湖明小学)

2919500520365

猜你喜欢
活动课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活动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