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1.6 2021年主题出版的特征与展望李 祥 李钊平
1.11 中国期刊与新冠肺炎防疫抗疫专题报道
段艳文 范珈硕 高存玲
1.18 基于加速在线化视角的出版营销转型与展望
郭全中 张营营
1.23 生态再造:创新主题出版有声书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基于建党百年主题有声出版物分析
张建凤 吴 滤
1.27 我国文旅阅读空间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魏文坤 张春河
1.32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全民阅读张国功 王 苗
2.6 融合发展 守正创新:新时代出版行业与人才培养
郑志亮 田胜立 李忆箫
2.11 基于创新视角的高质量出版人才能力体系建设
——以数字经济和数字素养为视角孟 轶 李景玉
2.17 “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下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刘永坚 白立华 施其明 郭雪吟
2.21 新时代出版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探析
——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为例黄 震
3.6 奋行业之需,以规划为引,育强国之才
——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看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陈 丹 郑泽钒
3.11 市场、技术与现代性:“十四五”时期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
胡正荣 张英培
3.16 中国文化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几个转型赵凯强 范 周
3.21 合力深耕公共文化服务 全面促进全民阅读推广
——“十四五”期间“馆社合作”新形态
徐 雁 林 英 何雨琪
4.6 奋进“十四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版权强国
张洪波 貌晓星 崔 玲
4.12 “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业务工作展望
——基于生产力发展视角王 曦 李 弘
4.17 “十四五”时期的主题出版:政策导向、理论动向、实践方向、价值取向宋嘉庚 付 楠 张新华
4.22 “十四五”时期中国网络文化“走出去”:构建“网络文化共同体”陈前进
5.6 从“相加”“相融”到“深融”
——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历程与展望杜方伟 方 卿
5.12 出版精品化战略的构成、沿革和趋势分析王嘉昀 余清楚
5.17 期刊和图书出版数字化战略比较研究
——以流程数字化为视角丁红艺 李 斌
5.23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理念、制度与实践
庄红权 胡 超
5.29 统筹安全与发展:基于国家网信战略的出版质量提升策略
刘锦宏 罗金毅 宋明珍
6.6 新时代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刘曙光
6.11 合理引入同行评议以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张 蕾 何云峰
6.16 科技期刊编辑提升学术话语权的主体意识与职责使命
伍锦花 陈灿华
6.21 编辑工作视域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李庆玲
7.6 数字内容产业孵化平台与出版业创新发展研究
张美娟 胡雪敏
7.11 话语视域下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理路探析谢清风
7.16 从理念转换到技术实践:后疫情时代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流程再造匡文波 方 圆 曹萩儿
7.22 数字出版产业链多元主体动态联盟收益分配研究
王 亮 田华芳
7.28 新兴数字技术重塑学术期刊价值链王春玲
8.6 关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思考聂震宁
8.11 创新阅读方法,打造书香社会郭英剑
8.16 走向“全民阅读學”
——全民阅读研究的学术历程、学科定位及其反思
祝 帅
8.21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数字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毛文思 王 飚
8.27 跨媒介阅读时代的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建设张文彦 武广宇
8.32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实践探究屈明颖 胡 敏 王 平
9.6 新时代科普期刊发展特点与办刊理念的守正创新
苏 婧 张品纯
9.11 科普新形态与科普期刊短视频传播的转型路径探究
席志武 李姗姗 沈 鲁
9.17 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普期刊作用的发挥与实施路径李 净
9.23 高质量背景下科普期刊的发展思考刘浩冰 邱伟杰
10.6 功崇惟德 业广惟勤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几点体会
姜小青
10.11 古籍普及融合发展的突破与探索马美著
10.15 大力推进古籍工作,提升古籍出版质量
——从《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谈起张继海
10.19 提升古籍整理出版能力,打造古籍精品出版李 郁
10.25 提升古籍的文化生命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刘 阳
11.6 “三位一体”:从主题出版发展特征看评价机制的导向转变
付 玉 韩建民 潘朵朵
11.12 关于主题出版做强主线做优产品的若干思考
何军民 朱寒冬
11.17 地方资源赋能主题出版的路径选择
——以江西出版为例易建宏 黄 鹤
11.22 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例郭晓明 徐小玲
11.27 关于做强做亮做活建团百年主题出版工作的思考陈 波
11.31 地方出版机构党史主题出版物的打造
——以湘江战役研究为例毛立刚
12.6 对新时代古籍人才培养的思考杨海峥 王 军
12.11 赓续文化血脉 展现时代风采
——从地方古籍出版社的坚守与追求谈起赵建黎
12.16 浅谈古籍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
——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数字化工作为例吴长青
12.21 “古籍+”: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古籍工作新范式的思考
严 峰 顾 雷
12.26 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机制探析李建廷
12.31 新时代古籍整理与研究学科建设对古籍出版的助力毛瑞方
13.6 “十四五”时期构建便民利民版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目标与愿景付丽霞 张洪波
13.13 面向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
杨 琳 刘 阁
13.23 聚合·共享·普惠:出版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架构
杨石华 胡 骞
13.28 浅析“十四五”时期民族出版融合发展与数字化平台建设
李凤山 吴昕阳 巴哈提
13.33 数字时代无障碍融合出版现状与发展路径
付海钲 秦瑜明 霍逸凡
14.6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品位阅读与品质出版
李 舒 宋守山
14.11 高质量出版引领高品位阅读——内容供給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分析张红梅 张承兵
14.16 从“爱读书”到“读好书”“善读书” 以出版品牌建设助推品位阅读孙祎萌
14.2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出版引领品位阅读
邢梦莹 黄 瑚
15.6 推动地方童书出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改革发展为例刘星保
15.11 少儿出版高质量融合发展模式探析何 龙
15.16 基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少儿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王宜清
15.21 面向少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发及出版遵循
陈文瑛 袁蔚莉
16.6 深耕大学社学术沃土 做强新时代主题出版李永强
16.11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
——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邱显清 庄红权
16.16 大学出版社参与大学建设的基本路径
——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李艳辉
16.20 论学术出版彰显大学出版社的存在价值徐 婵 袁亚春
16.24 准确把握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之路的三个要义
陈华栋 吴雪梅
16.29 大学出版社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做好主题出版
——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迁精神”主题图书为例
秦茂盛 赵文娟
16.33 特色出版与知识公共化:大学出版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价值维度欧阳敏 吴永贵
17.6 贯通“政产学研用”,推进出版学科建设的路径探析
万安伦 鲁竞夫
17.12 出版学科共建的要义与进路方 卿
17.18 勇担使命,守正创新:出版强国视域下的出版学科共同体建设周 卓 陈 丹
17.24 体系共创、资源共享与平台共融:出版学科共建的三个维度
王炎龙 丁祥瑞
17.30 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与出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刘洪权 韩正非 徐玉玉
18.6 元宇宙与出版数字化转型乔卫兵
18.12 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王 扬
18.18 元宇宙视域下编辑主体的现实际遇与未来图景
周国清 胡戈特
18.24 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藏品的现状与出路
王 旗 孙 贤 郭誉聪
18.33 面向元宇宙的NFT数字出版发展策略研究
李骐辛 于春生
18.38 基于“人、物、场”的元宇宙书店构想
方 卿 李佰珏 丁靖佳
18.44 可供性视角下元宇宙阅读场景的建构张建友 卜彦芳
18.51 补偿性媒介视角下元宇宙阅读的创新与挑战
臧志彭 赵梓昕
19.6 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段艳文 陈旭管 张晓婧
19.13 融合与跨界:技术革新视域下学术期刊新业态探索
涂雨秋 范 军
19.19 科技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分析
——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校入选期刊为例杨 惠 王 晴
19.25 新时代科技期刊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探讨
──以Light品牌期刊集群为例张 莹 白雨虹
19.31 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谢文亮
19.36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思考刘玉香
20.6 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的实践与经验
——以科爱期刊集群为例柴 钊 李广良 彭 斌
20.14 加强平台和人才两个支点建设,推进卓越科技刊群高质量发展刘 冰
20.21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探索
——以吉林省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为例杨 芳 张 可 刘沫含
20.28 突破极限:科技期刊为开放科学所有成员开辟“双效”发展新领域顾立平 李海博
20.38 新冠疫情背景下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的应急出版能力研究
李楚威 丁佐奇
20.46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社群跨界融合探索
——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
张弘杨 刘舒婷 彭 熙
21.6 出版融合发展视角下的科普出版谢俊波
21.12 做好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 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
——以气象科普图书出版为例邵 华 吴晓鹏
21.16 借融合出版之势 解地学科普出版之困罗军燕
21.21 科学隐喻与“后真相”时代传统科普出版的价值重构
王勇安 李丙南
21.27 媒体融合视域下的科普出版破局探索雒 华 余节弘
21.32 融合出版视域下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探讨
匡文波 姜泽玮
22.6 融合创新下的纸数互促实践与启示谢 雪 刘祚臣
22.11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数纸互促发展路径邱 恋
22.16 利益均衡视角下数纸互促内容生产模式探析
王 亮 黎珂含
22.22 双向融合: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数纸互促
陸朦朦 丁 毅
22.27 以纸数互促模式创精品出版物的路径研究
穆舰云 汪黄宁 于继青
23.6 行稳致远 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以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例韩 蕾 王传臣
23.11 以出版品牌体系化建设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基于童书出版实践视角王泳波
23.18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主题出版的使命、挑战和作为
何军民
23.23 以出版涵养文化自信的实践与探索
——以光明日报出版社为例邓永标
23.29 以出版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自强张新新 范艳妮
24.6 选题·特色·品质:专业性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三维进路
刘金波
24.12 我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研究
——以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为背景武晓耕
24.17 论学术期刊重点选题策划与影响力提升包旖旎 王 晴
24.22 精准报道方向 集聚办刊优势 打造高水平新刊
——Energy Geoscience打造能源地球科学领域高水平英文期刊的实践董 立 白振瑞 柴 钊
新观察
1.38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博物馆国际传播的价值与策略刘松岩 范 红
1.45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出版的逻辑、定位与视野卢培钊
2.26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出版学研究观察
万安伦 黄婧雯
2.33 基于选题和作品样本的2021年度主题出版盘点何成梁
3.27 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新名片
——关于建设出版文化产业园的思考与实践康 伟
3.33 强基础 谋长远 开新局
——从外研社谈文化教育出版企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王 芳
3.37 新发展理念下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突围路径
——以法律出版头部产品打造为视角
张雪纯 薛 晗
4.28 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普图书出版的路径选择余登兵
4.32 “双减”形势下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以“轻松学漫画”系列为例李梦华
4.36 科学素质教育视域下科学经典类选题再开发
——以“科学元典丛书”学生版为例陈 静
5.33 新时代主题出版“走出去”: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
韩建民 付 玉
5.39 新时代主题出版策划的实操思考
——以法律图书主题出版为例马 颖
5.43 主题出版数字化如何强化读者意识与服务思维
陈 洁 章子怡
5.47 融媒体背景下主题出版物营销策略研究罗志佳
6.25 践行出版业“十四五”规划 推进出版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宋吉述
6.33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出版融合创新
刘长明
7.33 “双减”时代的基础教育出版:挑战、机遇与发展进路
陈兰枝 范 军
7.38 高质量发展主题下地方出版集團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的案例研究
张启阳 王勇安
8.39 论1873—1949年维多利亚文学汉译出版及其影响
万安伦 王涵秋
8.45 新形势下社店合作关系的新发展及深化路径陈义望
9.28 智慧出版:构建学术出版融合发展新体系谢 炜
9.35 从内容供给、技术动能到管理创新: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挑战 温志宏 师曾志
9.40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组织架构新实践李冰冰
10.30 出版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
尹 达 杨海平
10.36 加快新时代智库型出版社建设:现状梳理与未来展望
王 艳
10.41 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康培培 李晨玮
10.46 比较优势视角下出版业智库的建设路径翁昌寿
11.35 NFT在出版融合中的可供性研究崔 波 肖 谦
11.42 文化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数字藏品发展路径探究
施其明 郭雪吟
11.47 数字藏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刘玉柱 李广宇
12.35 新时代乡村阅读推广的思考田 菲 徐升国
12.40 活动理论视角下全民阅读推广的模式研究
张 晗 林书慧 周建新
12.46 元宇宙视域下的阅读发展新样态谢 琰 蔡 骐
13.38 效能优先驱动的数字农家书屋内生资源供给和出版实践模式尹章池 闫 雨 李 昕
14.27 童书出版坚守审美价值的策略探究谭旭东 安 娜
14.31 强化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为大型少儿出版项目保驾护航
——以“剑桥双语分级阅读·小说馆”出版项目为例
卢明嘉 王 壮 张轶鋆
14.37 童书出版如何引领儿童品位阅读
——基于儿童阅读与童书出版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王 欢 张国龙
15.25 基于文化杂食性视角的数字阅读文化群体特征与模式研究
王晓光 简 华 姜 崇
16.40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变化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解读
高书生
16.44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吴 雷 崔 璐 武亚苹
16.50 构建融通古今的中华数字文明:出版业转型与中华文化数据库建构林 玮
16.55 新基建规划背景下出版业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路径思考
吴申伦
17.35 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专精化培养研究陈 洁
17.41 新文科语境下出版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进路探讨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邓香莲 左 佳 张 卫
17.47 共建学院背景下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
徐立萍 施勇勤 余丹阳
17.51 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化建设
李世娟 张 涵
18.57 出版品牌建设的基本逻辑与创新之道秦艳华 赵玉山
18.63 坚守高质量学术出版 铸就三联品牌之光
殷亚平 黄 韬
18.68 我国新锐图书品牌异质性定位策略与发展路径探讨
程海燕 郑秋铉
18.73 媒体融合时代出版品牌建设探析沈 挺
19.40 文化自信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分析张新新
19.47 对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常 青
21.38 科技出版社如何构建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刘鲲翔
21.44 出版深度融合下垂直领域知识服务探索
——化工安全教育知识服务探索实践温 强
21.49 出版业知识服务创新路径探究
——以“现代纸书”知识服务模式为例白立华 郭雪吟
22.32 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属性和路径分析李 弘 秦俊俊
22.38 大科普背景下科技类出版社科普出版模式创新思考
成 吉 李思尧
22.44 基于用户精细化运营的出版社知识服务升级探索
——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为例
吴 珂 闫 翔 孙宇辉
22.49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下年鉴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以中南大学出版社年鉴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为例
汪凡云 吴湘华 陈 楠
24.31 新时代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研究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主题出版动力机制跃迁
韩建民 钮 鑫 李 婷
24.36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梁 菲
24.41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思考刘 池
产业
1.50 数字加速与新增长周期: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发展回顾
任 翔
1.56 后疫情时代数据资源在出版“走出去”中的应用研究
陆朦朦 李新祥
2.38 深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出版强国背景下数字出版新动向
李 彪 曹时雨
2.43 论电子音像的主题出版創新
——以安徽教育出版社“大别山上”出版项目为例
费世平
2.47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反思与路径选择白中林
2.51 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效能提升研究付克顶
3.42 创新与共享:版权利益平衡视角下我国出版业发展路径选择
黄先蓉 贺 敏
3.48 民营书业K12在线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冯军旗 鲍 红
3.53 超媒介叙事视角下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研究
李 珮 潘 琳 周荣庭
3.59 融合视域下出版文创产业品牌IP价值实现与路径探析
吴 昉
4.40 我国出版学术服务升级的进路
——兼谈国际出版机构学术服务经验与启示
王 瑾 柴 宁 潘晓颖
4.46 读者参与视角下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开发机制研究
赵礼寿 马丽娜
4.51 深融时代地方出版集团文旅转型的实践路径
——以“中国黄山书画小镇”项目为例
张佳慧 吴 卫
4.55 “双减”政策下少儿出版的发展路径孔 倩
4.58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阅读常态化建设思考董星辰
5.51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专业出版发展研究
——基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思考
丛 挺 高远卓
5.56 技术赋能背景下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路径创新
王志刚 李阳冉
5.61 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缪宏才 周典富 严 岷
5.64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研究王思文
5.69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
荣晓芳
6.37 出版社、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融合共生机制探析
吴 昊 别必亮
6.42 我国数字学术出版现状与传统学术出版机构发展对策初探
——基于对3家图书馆采购产品和8家供应商的调研
刘 姝
6.47 “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的出版现状与展望
彭 晶 席志武 李姗姗
6.51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个人数字资产保护路径与方法
孙旭柳 金慧芳
7.43 场景:科普融合出版的“融”点何少华
7.48 出版界能否产生故宫文创?
——出版文创与博物馆文创的比较研究邝 芮
7.53 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挑战与对策研究
张玉蓉 蔡雨坤
8.51 如何提高世界出版能力
——德国出版的实践与经验何抒扬 何明星
8.56 出版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张新华 张子微 李梦竹
8.61 深阅读视域下学术图书的出版价值重塑申永刚
8.65 打造新型阅读空间 助力书香城市建设
——阅读空间的公共性与设计原则石晨旭 李 武
9.44 新技术赋能,数字出版呈现新业态刘九如
9.50 2021年出版业上市公司发展亮点与展望程 丽 周蔚华
9.60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机制思考
——基于协同论的视角张新新 钟惠婷
10.51 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职责与使命探析金鑫荣
10.57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分析贾旭东
10.62 媒体融合时代出版营销方式研究与发展探析
杜 都 赖雪梅
11.52 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僵化的困境与出路李铭轩
11.56 紧握时代发展脉搏,促进全民阅读发展
——“十四五”时期出版社助力全民阅读推广的建议刘育雁 金晓艳
12.51 集团视域下的出版数字资产化战略研究蒋海鸥 李 兵
12.57 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做好理论类主题出版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思想历程”系列出版为例王卫权
12.62 出版业推进全民阅读的担当与路径黄 毓
13.45 通用数据交换耦合技术“三源”关系探究
赵毓峰 丛 磊
13.4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出版现状与发展思考
——以安徽省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例程 兵
13.53 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精品研发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2019—2021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入选项目调研分析姜 钰 郭 放 周 强
13.57 地方大型文献出版工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路径欧大伟
14.41 以高品质图书加快走出去步伐,让世界读懂中国
黄 卫 佟 萌
14.48 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路径: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陈 实 刘晓丽
14.53 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探析凌 卫
14.58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趋势及高质量发展路径马少华
15.31 试论精品出版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的策略郧军涛
15.36 守正创新:以出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章宏伟
15.42 身份·媒介·情感: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逻辑与方向
周鑫慈 范 红
15.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创新路径探析
——以数字出版中游戏出海为视角裴永刚 索煜祺
16.61 后疫情时代图书数字营销的新路向周梦竹 王秋玲
16.66 在线教育对出版教育生态系统的赋能研究
张 聪 刘 倩 韩生华
16.71 数字教育出版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究
王 涵 江静怡 叶 阳
17.57 新发展格局下主题出版市场化策略探析
李怡然 黃书元
17.61 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图书营销策略观察
徐乃瑞 王 琨
17.66 有声书自助出版模式发展探析谢冰清 张建凤
18.77 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
——以石家庄周边区县为例杨秀国 郭晓敏
18.82 人工智能对学术期刊智能化转型与融合发展的赋能
向 飒
19.52 元宇宙时代的NFT艺术:价值共创机理与共建共治路径
解学芳 韩慧慧
19.61 我国书业恶性价格竞争成因、治理困境及对策
陈矩弘 韩建民
20.52 加强水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讨
李中锋
20.57 “出版+影视”的跨界成功之道
——基于“版而优则影”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薛 莲
20.61 元宇宙版权规制理论探析马 强
21.54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实施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基于对2010—2021年立项项目的考察
诸葛蔚东 刘 明 马晨一
21.62 少儿出版融合2.0时代的构想与实践颜显森
21.67 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进路
陈 洁 徐云燕
21.71 我国有声读物出版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赵礼寿 马丽娜 杨佚琳
22.54 中小型出版社生存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刘艳霞
22.59 中国动漫出版走出去视域下的文化自信与共情张园园
23.36 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融合发展为例
王 健 崔 璨
23.41 出版机构在知识服务领域的认知与精进许觃甦
23.46 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服务品牌建设研究聂 静
24.46 地方出版集团融合出版的发展路径探索徐晨岷
24.51 古籍数字出版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和场景分析
——以古联公司为例洪 涛 陈必佳
实务
1.61 人文资源滋养下地方出版社打造出版精品的思路
万 平 洪润明
1.65 富媒体背景下海洋出版的SWOT分析和应对策略宋 磊
2.55 文化强国背景下编辑的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郭晓勇
2.59 大学出版社编辑助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讨屈晓燕
2.62 国际中文教材的选题要领和编制策略
——以“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例王 雷 陈鸿瑶
2.66 少儿主题出版实践与经验启示探微彭小丹
3.65 数字时代地方古籍出版探究王双梅 陈为兵
3.6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语出版的选题策划与创新
张 磊 李 跃
3.72 中国故事的跨媒介叙述
——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惠 政
3.75 浅谈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
——以“先进核科学技术出版工程”为例田 华
4.62 用产品经理思维模式重塑科技类学术图书出版流程
高 瑾
4.66 基于4V营销理论的英语分级读物营销策略研究金聪颖
4.70 基于系统思维的出版价值提升实践王 丹
4.73 高质量科普图书的出版目标与实践
——以《这里是中国》为例杜芃诺
5.73 新时代地方教育出版社产品矩阵的构建研究廖民锂
5.78 如何建立图书出版产业的矩阵思维游少波
5.82 论学术思维在图书策划中的价值
——以“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的策划为例谭芳芳
5.85 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的互联网思维申 琳
6.64 连版大型引进版医学图书的策划和营销
——以《米勒麻醉学》为例王智敏
6.68 策划编辑外向型图书并“走出去”的成功尝试
——以“中国一东南亚铜鼓”系列丛书为例卢秋韵
6.7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建构
——以“爱我家乡”主题读本为例
许雅晴 谢妍妍 李常庆
6.77 电子音像出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以我国布依族出版物为例王 芳
6.82 数字化进程中法帖出版传播的思考国腾飞 薛 婧
7.58 全民阅读如何从“智慧阅读”走向“智慧悦读”
——以三联中读APP内容运营为例唐明星
7.63 浅析出版社融合发展中的战略策略平衡与融合伊静波
7.67 深融时期大众出版的成功探索
——以《人世间》为例冯国军
7.71 出版物引文隐性差错探析
——以教材编辑工作为例李 喆
8.82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戴军明
8.85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过程中关于少儿图书出版的思考
孙郡阳
8.89 广西民族医药图书出版现状与发展建议罗煜涛
9.6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主题出版的新探索
——以“中国乡存丛书”为例李亚伟
9.71 新时代科普图书选题优化策略思考姚 雯
10.67 融合发展视域下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平台融合發展模式分析
——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为例余 原
10.73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营销模式与策略分析陶善勇
10.77 挖掘地方资源,助力主题出版
——地方出版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祁 莲 刘 宁
11.60 日历书出版:媒介记忆、数字赋能和消费升级张树锋
11.64 我国儿童立体书的出版现状与创新方向唐 莉
11.68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姜 楠
12.65 “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的发展方向程赫男
12.69 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探索
沈昱平 严玮雯 赵朔雪
12.73 免费VS付费
——网络文学产业阅读模式发展困局冯 硕 陈 丹
13.61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学出版社图书营销探索李海涛
13.65 少儿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实践研究
——以“科学追梦人”系列为例杨 华
13.69 地方出版社如何借力主题出版走出去
——以《我在乌英苗寨这三年》为例陆施豆
13.73 少儿红色主题出版的创新探究
——以《中国有了一条船》为例刘亚奇
14.62 智能出版视角下图书编辑的角色转变与能力培养胡小英
14.66 论重点学术图书的出版管理
——以安徽教育出版社重大出版项目为例江 舟
14.70 逻辑思维在志书编纂出版中的运用罗 滔
15.53 《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中少儿类图书出版探析
——基于2019—2022年数据张文红 李皖京
15.61 “十四五”时期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 波 苏 涛
15.6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家书屋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进路
于仰飞 赵 琳
16.76 高校出版社精品图书发展路径探析
——以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奖作品为例
姜 萍 姜赵治
17.70 学科交叉背景下诗词类图书的出版创新
——以《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为例刘 鹏
17.75 “千年大计”新征程中出版的价值与实践邱 晨 张 璇
17.79 基于宏大叙事下个人视角的扶贫口述史出版
马小龙 底云飞
19.67 行业类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分析
——以《铁人印记》出版为例李 锋 隋 芳
19.72 “双减”背景下大学出版社K12数字资源服务的探索与思考姜 钰 周 强 李 莎
20.70 我国科普出版物运营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刘 丽 季丽莉 郭晓丽
20.75 地方科学技术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陈晓磊
20.79 儿童立体绘本的沉浸体验与空间互动李 静 张 超
21.76 百科全书出版传播中的公众参与及启示
——以《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为例
路小静 江翠平 姚永春
21.82 地方古籍数字出版:意义、问题与对策曲安弈 潜 伟
22.79 技术赋能交互式图书出版的逻辑与路径王 薇
22.83 网络购物节下的出版营销挑战与破解之道
程 飒 蒋 恺
23.51 学术著作数字出版的困境与建议侍 伟
23.56 以学术为中心提升地方文化出版纵深度陈 艳 任 洁
23.61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的思考
黄洛锋 陈艳芳 孔 云
23.65 学术出版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研究
韩佳明 王林冲
24.57 甲骨文图书出版的品牌基因识别及创新价值研究张 琛 张 骋
24.63 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策略研究邓素平 陈建华
24.67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出版社人才转型初探程文卫 杨 璠
报刊
1.69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特色专栏与重点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张莹莹
1.73 高质量科技期刊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研究
——以江苏生物医药类期刊为例汤 淏
1.77 文摘类期刊的融合优势与发展策略
——以《青年文摘》为例王 瑛
2.85 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许伟丽
4.89 媒体融合视域下传统儿童期刊IP的开发与探索陈 倩
4.93 卓越导向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构建
王建品 李 超
6.56 媒体融合时代专业期刊转型发展体系重构
李 莎 曹 巍
6.60 学术论文中基金项目标注评价新指标的探索
张士秋 颜永松 徐 庚
7.75 深度融合视域下传统报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探析付姝姣
9.75 农林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影响力探究
曹会聪 居跃琳 郑琰燚
11.72 对科技期刊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刘念念
12.77 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建群力”与学术共同体构建徐姗姗
12.81 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失衡与规制建议吴晓山
13.85 地方高校学报与特色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浙江省5个自然科学类高校学报的分析
李 靖 徐 炎
14.74 地缘性耦合: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
张 力
16.80 开放与掠夺:掠夺性期刊的比较特征、产生缘由与应对策略
袁小群 黄国英
17.83 新媒体时代纸媒多元化创新发展研究胡智艺
18.85 以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与内生路径
——以河南教育报刊社创新发展实践为例张 舸
18.89 读图时代如何办好画报
——以《安徽画报》复刊五周年发展路径为例王能玉
20.65 数字时代儿童期刊的发展进路探究
——以《儿童文学》为例朱 杰 刘翠玲
21.86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少儿期刊发展理念和策略探析谢 玲
22.64 聚焦一流学科,培育高质量中文科技期刊
——以《航空学报》为例李世秋 蔡 斐 李明敏
22.70 地方综合性大学多版本学报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王维佳 王 晴
22.74 理念颠覆与路径重构
——高校学报协同出版研究徐铭瞳
23.69 新媒体背景下儿童期刊的创新发展欧阳春
新传媒
1.81 算法时代网络平台注意义务的完善与例外
——以著作权制度为视角周 澎 郝铁川
1.85 虚拟播音主持的伦理边界思考张 妍
2.70 短视频平台中的文化符号互动传播策略研究
吕宇翔 张 洋
2.74 短视频中乡村媒介景观的建构与重塑叶之宁
2.78 在线教育媒体化的实践逻辑与出版审思王晓梅
2.82 博物馆的跨媒介传播研究
——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李 竞
3.79 数字时代舆论生态治理的风险与应对石枚鑫
3.82 互动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嬗变梁广成
4.77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新闻的著作权保护杨士民
4.82 “四全媒体”语境下地方媒体智能化升级探索姜 言
4.86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变革趋势研究唐烨斌
5.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构建与实践路径
刘英才
5.92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华昌 嵇安奕
6.85 媒介化与主体间性:模仿实践视域下人媒关系的转向
韩 铭 苏士梅
6.89 自媒体短视频传播道德问题与秩序建构田 畅 袁智忠
6.93 主流媒体短视频共情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以小央视频为例林琦桁
7.79 AR技術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应用中的问题研究李荣莲
7.84 融媒体时代数字编辑的新态势与思维变革刘保栋
7.88 AR/VR技术在少儿出版物中的应用初探丁燕伟
8.70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曲 慧 喻国明
8.77 网络社区的运营逻辑与数字劳动
——以小红书APP为例于春生 李卓为
9.79 传统报业新闻短视频生产及品牌塑造
——以中国青年报社“青蜂侠”为例杨 洁
9.83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网络音频的发展路径新探
刘国志 路金玉
9.87 5G融媒阅读平台的发展路径探究朱 琳
10.82 把握融媒体特征,促进读者服务工作李小千
10.84 技术助力媒介融合传播
——浅析北京冬奥会赛事报道中的技术应用
张 帆 周 伟
11.76 媒介情境论视野下网络缩写的屏幕社交价值闫文君 贠瑞静
11.80 媒体公益广告的意义建构与媒体形象维护耿 鹏
11.84 报业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刘海英
12.85 元宇宙视域下出版业发展机遇和策略探析高 渊
12.89 元宇宙与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及反思蒋 恺
13.77 教育类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精细化运营
——以译林出版社“译林英语”公众号为例刘帆帆
13.81 出版发行机构短视频直播营销探析林起提
14.78 碎片化阅读时代深度报道的困境与突围吴 甜
14.82 多维·立体·数字:北京2022冬奥会信息传播特征研究
郭美娟
15.70 论播客营销的价值优劣与发展策略张劲雨 宋学清
15.74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统文化报道的框架性研究
刘 暄 刘鸣筝 张汇川
15.77 县级融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力提升策略
——基于AMO因素分析胡洁虹
16.88 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H5融媒体内容的读者阅读行为分析
郭金麒 李婷萱
16.93 移动优先视角下主流媒体的探索与应用
——以新华社客户端为例江菲飞
17.87 媒介元宇宙中的虚拟新闻主播:身份定义与话话功能
翁 杨 杨大学
17.91 元宇宙背景下我国博物馆数字藏品的风险研究
王 璇 宋英俊
19.77 社交媒体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推广的技术路线与平台机制
——基于抖音“春天开阅季”活动的观察
朱小妮 郎峰蔚 徐乃瑞
19.82 智慧阅读发展与出版智能化升级研究吴 赛 刘思危
19.86 数智时代的出版产业与沉浸体验张 岩
20.84 新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策略探析
——以新华网专栏节目《追梦中国人》为例
张旭超 李 俊 景文婷
21.91 元宇宙视野下数字藏品的发行价值与发展策略
唐 洁 丁 丹
23.73 科技赋能数字出版:新兴科技应用于出版融合的新空间与新进展秦林瑜 吴 赟
23.78 数字出版技术安全的现状与优化路径分析
周 映 汪 鑫
学研
1.89 蕴真含美的诗性王国
——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图书的美学探析
刘 佳
1.92 地方党校图书馆红色阅读资源开发与推广策略
——以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图书馆为例廖玲玲
2.89 平台“二选一”行为法律适用的完善论郭 宇
2.93 广西特色影视文艺创作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覃媛元
3.85 城市书房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李晓飞
3.89 面向用户画像的数字图书馆精准服务体系建设
明 海 杨晓农
3.92 基于青少年体验的图书馆阅读场景构建战令琦
7.92 2021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新变:新主题·新技术·新模式
虞 乐
8.93 主题厚重与形式轻盈的“寻找叙事”
——读杨志军《三江源的扎西德勒》
张国功 何敏君 王雨婷
9.91 胡适对新诗传统的初步建构顾玲玲
10.88 从《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纠纷谈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魏 佳 李 慧
10.92 传统与转型:数字农家书屋发展困境与破解路径王春萌
11.88 民俗文化出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挑战与突破于 乐
11.92 浅析语言学经典著作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范厉杨
12.93 互联网时代主流语言的特点与传播刍议陈宁祥
13.89 出版公共服务“新命题”:出版深度融合与城市文明建设协同论张亚琼 赵士林
13.93 文化间性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认同建构研究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为例菅兴祝 李南南
14.86 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进路
曾雨荪 王海刚
14.91 基于共生理论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李晶晶
15.82 “上链”新生?
——NFT对版权保护的挑战刘奕麟
15.86 公共图书馆开发数字藏品的思考与建议虞 乐
15.90 我国古代出版物的版本研究
——以手抄卷子本《春秋经传集解》为例张 美
19.90 出版促进高校数字阅读推广探析吴银秀
20.88 知识图谱算法之于阅读与出版智能服务探析王建文
20.93 数字融入与数字赋能: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中的应用朱昭萍
22.87 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
——以42所“双一流”大学为例牛卫东
23.83 读者“阅读全周期”与全过程阅读推广服务分析秦 林
23.88 新商业模式下城市实体书店的构建路径
——基于建投书局经营模式分析潘书惠
23.92 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建设探讨史宇清
24.72 “快”与“慢”的交融:实体书店转型的价值重塑
陈书婷 张振鹏
24.77 智能出版体验创新: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梁培培
24.8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阅读培育田 畅 袁智忠
阅读
3.96 冬奥图书推荐
15.94 “喜迎党的二十大”好书推荐
17.95 “喜迎党的二十大”好书推荐
18.93 “喜迎党的二十大”好书推荐
19.94 “喜迎党的二十大”好书推荐
21.95 党的二十大主题好书推荐
22.91 党的二十大主题好书推荐
24.87 党的二十大主题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