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2-03-08 09:13李天民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标准化绿色

李天民(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0 引言

为了支撑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规划的落地实施,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陆续出台,也有相关学者对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示范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推动绿色供应链标准化进程,但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主体和对象众多,有必要对我国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开展探索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开展。本文将聚焦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和现实目标,对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科学高效地推动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 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内外背景

国际上绿色供应链发展涉及三个方面,见图1,第一方面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最初跨国公司开始实行“环境友好采购”,对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提出环境要求,在欧洲及其他各地推广。第二方面是欧盟提出限制使用有害物质清单技术法规如WEEE、RoHS指令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协调标准,提出明确的产品环境要求和检验方法。第三方面是为了保证供应商稳定符合环境绿色要求,欧盟对供应商采取EMAS《环境管理审核规则》管理制度[1],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认证制度。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促进了世界绿色供应链的范围逐步扩大。

图1 国际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概况

我国十八大以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工业发展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针对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造成能源资源消耗高的短板,加大力度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我国将长期围绕“双碳”目标和生态发展战略实施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转型发展,更加侧重从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加快构建和完善绿色发展体系。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

2.1 国际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与实践

世界各国在立法层面均有对供应链相关环节的法案及制度体系,如欧盟《公共采购指令》《特许经营合同采购指令》等采购立法。美国的《清洁水法》等及环境相关法律、指南等,强制或鼓励企业披露其供应链中各操作环节产生的环境影响相关信息。美国政府为降低供应链运行中的能源消耗,出台了如提供低息贷款、贷款担保、绿色科技补贴等刺激市场开展绿色活动。欧盟电子电气行业供应链领域的法令和标准,对世界各国制造业供应商、销售商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电子电气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并配套完善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和实施监督机制。

行业组织内的企业形成联盟或合作集团,共同制定绿色发展规程与相关技术方案,实现市场开发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提升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领军企业如苹果、戴尔等率先打造绿色供应链,其管理要素包括吸收和建立新工艺技能,建立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参与、控制、评估、报告等各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企业自身,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物流与包装、绿色营销、绿色回收再利用、建立内部制度化考核指标、加强供应商能力建设等实践;对供应商,采取公开环境信息、明确供应商责任和准入认证、环境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供应商分类评估和绩效管理等措施。

2.2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政策制度与实践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始于1989年,2010年以前,我国政府倡导建立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框架,制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1989)、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199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节能减排制度(2006)等;而在《企业绿色采购指南》(2014)发布以来,开始转变为利用市场力量进行环境保护。我国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制度见图2。

图2 我国绿色供应链政策体系

我国绿色供应链开展了国家、地方、第三方机构等层面试点。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示范、经济发达地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公益机构引导和推动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等。市场上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系列国家标准 GB/T33635、GB/T39256~39259《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团体标准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

国内制造、流通和零售企业开始将绿色理念融入供应链流程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展开相关项目建设。制造企业实施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制造节能环保产品,推动产品技术提升,以适应绿色消费市场的需求和维护品牌形象,特别是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和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流通和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围绕绿色渠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展开。

3 我国绿色供应链标准化

3.1 绿色供应链标准化技术组织

我国目前已成立能源、节能、绿色制造等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的标准化技术机构,在各自领域发挥标准化协调推进作用。在专业从事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方面,目前有2022年4月成立的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7)绿色供应链国家标准工作组,负责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标准。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绿色消费与绿色供应链联盟、中国家具产业绿色供应链联盟、广东省绿色供应链协会等。

3.2 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标准化技术机构、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均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化研究和实践工作。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7)开展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从基础通用、绿色采购、实施过程、保障及服务四方面构建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框架[2],见图3。

图3 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框架

3.3 绿色设计标准化

绿色设计贯穿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我国已发布的绿色设计相关标准主要包括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行业协会发布的各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以及团体标准。2021年11月,《“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通过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产品绿色设计指南等标准形式,引导行业探索绿色设计路径和示范,“十四五”期间将制修订100项绿色设计评价标准。

我国现有绿色设计标准主要集中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应加强供应链整体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绿色设计的指南[3],以及绿色包装设计、绿色生产工艺设计、绿色运输设计等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和要求。

3.4 绿色采购标准化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施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品目清单管理,产品通过节能和环境标志认证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4]。其中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即GB12021系列标准,作为节能认证技术依据,规定产品能效指标、节能限定值及测试方法。原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作为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依据,立足于整体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围绕环境履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居室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节约资源能源、可再生回收利用等产品开展认证工作。截至2022年8月,已发布HJ/T20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一次性餐饮具》等108项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共计97大类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部网站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other/hjbz/index.shtml。。

与绿色采购直接相关的标准有国家标准GB/T39258—2020《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以及GB/T33493—2017《零售商采购规程》。《企业绿色采购指南》(2014)是企业绿色采购政策指导性政策文件,体现了利用市场力量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转变,提倡整个供应链环境绩效提升,对企业如何将绿色环保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做出了具体指导[5]。另外,在家用电器、电气电子产品方面制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的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绿色采购标准化应加强制定绿色采购环节技术标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标准[6],以及标准实施配套体系建设等。

3.5 清洁生产和绿色施工

国家标准方面,我国发布工业企业、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三项国家标准:GB/T21453—2008《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GB/T25973—2010《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技术导则》及GB/T26720—2010《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人造板、规模猪场、木家具制造等清洁生产技术及评价指标体系若干项国家标准。发布两项绿色施工国家标准,GB/T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行业标准方面,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自2003年起发布了一系列30余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2)数据来源: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https://hbba.sacinfo.org.cn/stdList。,规定了生产过程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其他行业如铸造、港口、炼化、卷烟、镁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也发布有关清洁生产评价、审核、设计等行业标准。发布绿色施工三项行业评价标准NB/T10244—2019《煤矿地面建筑安装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NB/T10245—2019《煤矿井巷及安装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及YS/T5432—2022《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以及一项技术规范DL/T5827—2021《地下洞室绿色施工技术规范》。

我国《“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2021)明确了我国未来需要开展的清洁生产标准化工作需求,涉及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各类标准体系制定以及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创新,支撑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工作的创新模式,组织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等相关标准,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阶梯电价、用水定额、绿色信贷、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管控等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7]。

3.6 绿色物流标准化

绿色运输。无论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发展实际,可知交通运输的排放量在各种环境污染因素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物流绿色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绿色运输的关键突破口在于绿色运输配送模式和绿色运输装备。绿色交通运输标准化主要解决采用何种经济的运输配送模式和运输装备工具,相应配套的技术要求、服务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评估其好坏的评价指标等相关问题。因此在绿色运输方面加强制定运输配送模式与技术要求、服务管理规范以及运输过程节能减排要求与评价等方面的标准。

绿色包装。我国在跟踪研究《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及协调标准的基础上,发布了系列国家标准GB/T11716《包装与包装废弃物》,除此之外,我国包装领域还围绕着包装与环境、包装回收利用、包装减量化、绿色印刷等方面制定了术语标志、计算规则、评价判定规则等国家标准。在绿色包装评价方面,发布了GB/T37422—2019《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随着交易的地域越来越不受限,带来物流运输包装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电子商务包装带来严重浪费和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从根本上解决就需要包装减量化、包装材料环保和包装可回收。绿色包装标准化问题主要聚焦于如何检测和界定绿色包装,如何让绿色、环保、经济的包装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活动得以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应制定绿色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回收的标准,明晰绿色包装途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GB/T37422—2019等评价标准的应用,通过认证、绿色包装标识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包装行动。

其他物流环节。绿色仓储及配送方面发布国家标准GB/T41243—2022《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在绿色仓储、搬运及信息等其他物流环节方面,绿色化主要体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带来的绿色转型。仓储环节中,仓库建筑的节能设计、采用智能化搬运设备以及依靠各类互联网技术、RFID、自动分拣技术、声控技术等使物流各环节实现自动控制与信息共享。需加强信息技术标准支撑,促进技术协调一致。

4 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4.1 标准化工作体系

4.1.1 政策制度

财税政策。政府部门设立绿色供应链研究和实践专项资金,建立贷款和补贴等财税政策,形成奖惩机制,提高企业环境意识,促进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

标准和转化制度。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标准研制,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建立企业绿色采购、绿色设计、产业循环体系等优秀供应链实践成果与标准化同步转化制度,完善企业优秀案例转化标准的培养机制,同时政府部门做好服务。

4.1.2 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查缺补漏,持续优化。开展绿色供应链标准制修订征集,形成标准制修订目录、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化工作路线图,落实各部门职能,根据发展情况动态更新。

4.1.3 平台建设

建设绿色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涵盖标准信息联动、环境信息公布、公共检测、认证服务等功能。逐步完善平台功能和服务,建成绿色供应链数据综合功能平台,实现绿色供应链信息数据支撑。开展平台产业、企业绿色发展数据流通体系,建立企业采购供应商环境信息查询数据库。对接国际绿色认证、环境产品法律法规、标志标识服务,提升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水平。

4.1.4 人才培养

发挥企业、研究机构、院校等优势,建立并不断完善绿色供应链各环节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建立环境、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等领域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现有工业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员标准化培训,将标准化理念、方法培训纳入企业常规培训范畴。举办绿色供应链相关国内外标准与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标准化综合能力。

4.2 标准化工作机制

绿色供应链领域多部门开展统筹协调,明确标准化工作职能,引导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在技术管理标准与互联网、信息化标准之间衔接的过程中,增强企业及专业行业组织等影响。行业组织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牵头开展制定团体标准,促进市场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推动解决各级标准在制定、实施、宣贯中的协调性、重复性等问题。

4.3 标准研究建议

4.3.1 标准方向

基础通用标准。行业主管部门、标准化机构以及企业优先制定绿色供应链统一术语、分类、要求、方法、标识标准,通用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绿色指数及其计算、统计方法等标准。绿色产品性能指标、检测、统计和计算等标准。

以采购为核心的供应链产品技术标准、绿色保障和服务标准。产品和技术标准侧重于产品及包装绿色设计要求、绿色生产及工艺设计要求、绿色采购技术标准、软件与硬件交互配合技术协调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绿色运输配送技术要求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NGO组织等重点研究制定绿色采购技术标准与采购指南以及供应商选择、控制、评价体系标准。服务管理、运营标准侧重于环境、资源、节能减排等要求标准,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绿色服务质量标准,废弃物分类回收流程、信息平台、管理服务标准。

4.3.2 标准研制

将亟需的产品技术、运营、管理服务标准研制列入首批标准制修订目标,依据标准制修订建议目录开展标准研制。开展国内外绿色供应链技术法规、标准比对研究,取长补短,优化标准质量水平。依托绿色发展优势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发挥市场力量加强高水平团体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制定先进标准。

4.4 标准实施应用

行业组织、协会、NGO组织等面向企业、管理部门、协会、高校等,利用展会、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开展标准宣传。行业主管部门鼓励骨干企业申报开展绿色供应链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管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协同推进质量和环境意识。标准化机构组织开展制造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价。

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绿色供应链认证,结合国际上环境产品认证,以“标准+认证”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通过认证、绿色包装标识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包装行动,发挥认证的溢价效应,对通过认证的企业辅以政府以及协会组织等出台的奖励措施。

4.5 标准化工作支撑

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创建信息平台,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布,为企业采购提供环境信息数据,带动各相关方关注供应商环境资源和社会责任相关发展状况。以平台为依托,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绿色发展培训信息,公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环境标志等评价认证结果,为企业实现绿色采购提供全方位数据信息支撑。便利企业采购供应商环境数据共享,形成数据池供行业分析和采购决策参考。

构建废弃物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形成回收处置标准化、信息化、流程化。信息平台一站式指导回收利用环节清晰、高效地完成不同种类废弃物的回收和后期重复利用,打通末端回收信息流通,提高现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猜你喜欢
供应链标准化绿色
绿色低碳
标准化简述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