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淑婷 程光伟 刘颖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纺织工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在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促进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初,美国以棉花资源优势以及最先实现化纤生产的工业化,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纺织制造中心,但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逐步发展,美国的传统纺织业一度出现萎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以及纺织服装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纺织品作为高度自动化的产业开始回归美国,尤其是在具备良好的纺织业基础设施的美国东南部地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1]。
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各种商业组织具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更是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美国纺织业将自身区别于海外竞争对手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专利制度和高端纺织的技术发展都起步比较晚,但是近10年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技术发展成果显著。专利转让是指专利的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发生转移。作为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专利转让可以完整地勾勒出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技术转移的全部过程[2]。通过对比中美高端纺织产业的专利申请与转让情况,可以反映出两国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专利的应用与变更、产业化程度、区域专利交易的活跃度等。一方面了解美国作为纺织技术创新先进国家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为我国高端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
将中美两国分别作为申请人国别和公开国别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对比,专利申请人国别反映了技术的起源地,其数量也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高端纺织产业的研究实力,专利公开国别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端纺织产业的全球主要目标市场,具体见图1。根据纺织产业国际标准分类、《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3]《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4]指出的纺织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的重点任务等,结合行业技术分解需要具备的便于专利检索、数据处理和选取研究重点的特点,对高端纺织按产业链结构分解为纤维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绿色制造技术、高端产业用纺织品4个一级技术领域以及26个细化技术分支。在inc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按照分总式的检索策略检索了相关专利数据,时间截至2021年10月。
图1 中美两国高端纺织产业的专利申请情况
从数量来看,我国高端纺织产业专利储备优势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加快提档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高端纺织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专利申请量快速增加。我国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更侧重于制造技术的高端化,高端制造装备和绿色制造技术的专利产出量相当,占高端纺织产业总量的62%,纤维新材料和高端产业用纺织品专利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22%和16%。美国在高端纺织产业领域的技术起源较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积累了较多的专利产出,其中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专利储备位列全球首位,输出了全球30%的专利技术,有78%的专利布局在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拥有很强的控制力,并且拥有金佰利、宝洁、3M、杜邦、强生等国际巨头企业。
由于美国是发明人申请制,因此在美国的转让专利中会存在较多发明人向其所在公司转让专利的情况,并不能真正反映专利的转移情况。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对美国属于发明人向其所在企业转让的专利数据进行了过滤,只保留机构单位之间的专利转让数据。
美国的专利转让起始时间较早,20世纪60年代初就有关于高端制造装备的专利转让,但在70年代中后期专利转让态势才真正形成,目前专利转让行为逐渐减少。中国的相关专利转让始于2001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状态。2001—2008年,相关专利每年的转让量均在100件之内,且专利转让的增长率也较为缓慢。2009—2014年,专利年转让量上升至三位数的量级,并且专利转让的增长速率也增大。从2015年至今,相关专利转让呈现出逐年迅速增长的态势,见图2。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不断推出的有关利好政策,同时也说明申请人对于专利运营等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图2 中美两国高端纺织产业专利转让总量
美国高端纺织产业的专利转让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见图3。纤维新材料和高端制造装备的专利年转让数量都在100件上下浮动;绿色制造技术的专利年转让数量始终在100件之内;比较特殊的是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专利转让,从1977年至今,尽管也是不断波动的状态,仍比其他领域的转让数量要高。
图3 美国高端纺织产业各领域的专利转让数量
中国的高端纺织产业各技术领域中,纤维新材料和绿色制造技术领域专利的转让趋势大致相同,从2015年至今,专利转让的增长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端制造装备相关专利的转让,呈现出“曲折中前进”的状态,2001—2006年,每年的专利转让数量都在个位数的量级;从2007年至今,每年的专利转让数量呈现出上下震荡的态势。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专利因为基数较小,因此转让数量相较于其他三类也较少,但同样在2001年至今的二十余年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见图4。
图4 中国高端纺织产业各领域的专利转让数量
美国的专利转让率普遍较高,纤维新材料领域的整体专利转让率为25.5%,其中的细分领域莱赛尔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海藻纤维的相关专利转化率都超过了30%。高端制造装备领域专利转让率最低,依然有14.0%,其中非织造机械的专利转让率最高,为18.2%。绿色制造技术领域专利的转化率为19.1%,其中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相关专利的转让率最高,为24.8%。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专利的转让表现突出,整体转让率为24.9%,其中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转让率达到29.4%,在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细分领域中转化率最高。整体来看,美国高端纺织产业的专利转让率较高,其中又以纤维新材料和高端产业用纺织品表现突出,表明美国在纤维新材料和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专利应用较好,技术交易频繁发生,具体见图5。
图5 中美两国的高端纺织产业专利转让率
得益于我国不断推出的利好政策,我国的高端纺织产业专利转让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总体转让率为6.8%。各领域中,纤维新材料的专利转让率为8.2%,是四个领域中最高的。其中,壳聚糖相关专利的转让数量最多,其次是碳纤维;从转让率的角度来看,莱赛尔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相关专利的转让率均超过10%,分别为13.1%和10.4%,说明这两类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在研发单位之间的转移较密。高端制造装备相关专利的转让率为6.2%,其中最高的是全自动转杯纺纱机,为10.5%。绿色制造技术相关专利的转让率为6.9%,其中数码印花技术相关专利的转让率最高,为8.0%。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专利的转让率为6.2%,其中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和过滤分离用纺织品的专利转让率最高,分别为10.4%和9.9%。
我国高端纺织产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专利产出数量多,同样对于专利的运营也较为积极和活跃。专利转让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和广东,见图6;而专利受让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和广东,见图7。江苏和浙江两省无论是专利转让数量,还是专利受让数量,在国内各省中都遥遥领先。
图6 我国高端纺织产业专利转让地域分布
图7 我国高端纺织产业专利受让地域分布
纵观美国纺织产业发展历程,基于创新的价值链是其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长期以来,美国已经形成了贯穿纤维、纱线、织物,以及产业链下游,包括传统服装市场以及军事、航空航天、医疗、基础设施、园林绿化、交通运输等各个产业领域的创新体系。2016年4月,由美国国防部负责牵头组建的革命性纤维和纺织品创新制造研究所(RFT-IMI)成立,RFT-IMI聚焦革命性纤维与织物的研发与应用,包含特种面料、工业面料、电子纺织品、智能面料以及其他先进纺织品,标志美国纤维纺织行业跨入了先进织物时代。产业创新加快了美国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地促进了美国纺织业的复苏[5]。与之相比,尽管我国纺织产业已经建立起了全世界最为完善的现代制造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制造能力与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基于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及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机制,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在产业链的一些关键环节,如新材料、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品牌溢价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专利申请量虽然很多,但是存在专利技术与产品不匹配、不能用于产业化,没有市场价值的问题。在纺织产业高端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命脉。对照《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处于国际纺织先进技术创新国家前列”,我国高端纺织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持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提升专利的产业化程度和市场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