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及现实要求

2022-03-07 23:53:46刘昌龙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摘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理论根基、历史积淀、时代方位、文化底蕴与实践来源,论述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科学内涵以及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从哪里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重大问题。当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共同富裕;形成逻辑;核心要义;现实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022—07

[作者简介]刘昌龙,男,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目标,形成了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解答了从哪里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理论的升华。为此,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和现实要求,有助于科学认识共同富裕,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

(一)理论根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追求

“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虽未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直接使用,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实践路径和基本特征等丰富内容,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根基。一是关于价值目标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社会中,社会成员要想获得全面发展,生产必须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社会福利必须被所有人共享。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将“共享”作为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要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基于对此的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在新发展理念中强调共享发展,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1]的重要论断,这充分表明了习近平同志对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价值目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关于实践路径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发展生产力能够实现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实行公有制可以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对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指出要发挥好公有制经济作用,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受社会财富。三是关于基本特征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论断,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论述了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物质层面富足,也包括精神层面富有,表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性。基于对基本特征的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可见,习近平同志正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国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二)历史积淀:赓续于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

我们党始终将中国人民幸福作为使命任务,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上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上迅速恢复经济创伤、制定经济政策、健全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诠释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确立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的路径,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了全面小康。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夯实物质基础、不断激发精神力量,共同富裕迈向新台阶。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正是赓续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

(三)时代方位:立足于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仍较大,低收入群体仍较多,民生领域短板仍较明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当前紧迫任务。顺应人民呼声,回应人民诉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注重共同富裕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正是立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诉求的有效回应。

(四)文化底蕴: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向往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共富思想。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吸收借鉴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并进行了传承发扬。一是关于“富民”思想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富民是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基础,比如孔子的“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等;探究了富民的实现路径,比如孔子的“藏富于民”、孟子的“恒产论”等等,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治国策略。习近平同志对富民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并进一步指出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关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方面,儒家著作《礼记》中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了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形态。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質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表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共富的向往;新时代,共同富裕依然是人们的不懈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应有之意。三是关于均贫富思想方面,在经济层面上强调人们平等分配社会财富,比如《礼记》的“以明民共财”、《管子》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晏子春秋》的“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等思想。尽管均贫富思想存在阶级与时代的局限,但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认同。习近平同志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了均贫富思想,强调了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也指出要破除平均主义的思想。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五)实践来源:得益于习近平同志对摆脱贫困、建成小康、迈向共富的关注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同志本人的实践密不可分。早在青年时期,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时就深切感受到农村的贫穷,坚定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决心,这也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思想起点。到正定工作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脱贫问题,跑遍全县各个乡镇,探索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解决了“高产穷县”的难题。到福建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关注“扶贫”,相继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山海协作、“造福工程”“闽宁一家亲”等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促进共富的举措。到浙江工作后,习近平同志推动了下山脱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帮扶举措,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到上海工作后,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要求工作要围绕“两个更多”1,强调通过共建共享来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到北京工作后,尤其是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对摆脱贫困、建成小康、迈向共富等事业高度重视,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可见,习近平同志以扎实的社会实践和深厚的经验积累支撑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习近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中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从社会主义制度层面,明确“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深刻体现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征和共同富裕的本质特色。

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是人民至上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不渝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稳步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

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执政基础。我们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始终把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作为执政的最大根基。新时代,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对为人民谋幸福作出了庄严承诺,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部署安排,这是凝聚人心、获得人民拥护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保持初心使命、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1.实现主体:全民共富。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体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小范围富裕。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共同”,是使得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能够共享发展成果,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抓住了“全民共富”,才能激发全体人民为推进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3]。但同时也要注意,全民共富不是平均富裕、均等富裕,不能陷入平均主义陷阱。我们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既能得到普遍富裕,又彰显区域、人群等合理差异的差别富裕。

2.实现内容: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是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富裕。物质生活的富足能够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人民追求精神生活富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富有可以实现人的更好发展,为人民追求物质生活富足提供良好的思想指引,二者是高度统一的。只有在物质层面上得到充裕、精神层面上得以满足,人的丰富性、全面性才能得以彰显,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并不是人民的全部,强调了精神富有的重要性,明确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对将物质富裕等同于共同富裕狭隘思想的廓清。由此,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的“口袋富”和精神富有的“脑袋富”。

3.实现方向: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与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4]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向,是让全体人民同等享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全体人民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提供重要条件,以此防止社会阶层固化、避免“躺平”“内卷”。

4.实现目标:共富能力。长期而言,共同富裕是共富能力提升下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对社会财富的分配,而是持续提升全体人民共富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大赋能人力资本,提升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共同富裕既要注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更要注重共富能力的持续提高。

5.实现方式:勤劳奋斗。共同富裕是要靠勤劳奋斗才能实现的。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勤劳奋斗的重要性,指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5]。也就是说,只有依靠全体劳动者的辛勤劳動、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由此,勤劳奋斗便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6],更加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

6.实现过程:渐进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齐头并进”,是一个渐进富裕、合理差异富裕。这也就意味着,共同富裕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共同富裕并不是整齐划一、没有差别的,需要我们承认相对差异、逐步缩小差距。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

1.使命目标。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应该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来实现。

第一步,到2025年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个阶段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共同富裕基础更加扎实;二是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提升致富能力,确保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向着富裕目标前行;三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社会财富的扩大、收入差距的缩小,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福利水平。

第二步,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个阶段目标有基础有条件能够实现。一是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将迈上新台阶,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这表明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能够支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是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国家鼓励东部地区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比如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会形成可供其他地区借鉴参考的发展经验。三是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健全,为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了既能做大做好“蛋糕”,又能切好分好“蛋糕”,能够促进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

第三步,2049年前后,“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的共同富裕,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共同富裕,也是缩小居民收入与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的共同富裕,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有信心的。就制度层面来看,党的领导制度能够确保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正确,有利于形成党政军民学各方的强大合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支撑共同富裕的物质富足,有利于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切好分好“蛋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能够支撑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精神动力;民生保障制度能够兜底共同富裕的福祉水平,有利于社会群体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等等。

2.基本原则。(1)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这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原则。劳动和创新是财富的源泉。勤劳创新致富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不仅强调了要通过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更明确了要把勤劳和智慧创新结合起来,增强劳动者创造能力、致富本领,为共同富裕带来持久动力。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这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原则。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关系,决定着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制度保障。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和全体人民勤劳创新致富热情,保障“个个争先、人人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格局,需要健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协调配套的分配体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保障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治理作用,保障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

(3)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策略原则。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尽力而为”要求我们根据现有条件,拿出切实举措,把当前能够做的事情尽量做好、尽力做优,从而积小胜为大胜,不断迈向共同富裕。“量力而行”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实际,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超出能力的事,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陷阱。

(4)坚持循序渐进,这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循序渐进加以推进。等不得,需要我们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彷徨、不观望、不等待,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急不得,需要我们认清我国所处的基本国情,认清城乡、区域、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必须久久为功。同时,习近平同志将实现共同富裕看作“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各地区发展基础条件不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有一定差距,不可能齐头并进,要做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示范,统筹推进各地区共同富裕。

3.实践路径。(1)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同志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生产力的体现,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制约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群体间的差距仍较大,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不高,亟需通过高质量发展予以破解,在注重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进而做大做好“蛋糕”。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關心物质利益,也关心文化、法治、安全、环境、公平等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层次的产品和服务,解决共同富裕供需上的结构失衡问题。

(2)完善分配制度。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当前,我国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仍较明显,低收入群体收入亟待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亟待壮大,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需要加快形成,这些问题形成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拦路虎”。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调节作用,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协调的分配体系,切好分好“蛋糕”,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3)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十分关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基本保障,明确要求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如果全体人民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能够均等享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就能更好地推进发展均衡性,为共同富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现实要求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共同富裕底线

实现共同富裕,要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筑牢底线。严格执行“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切实加强防止返贫监测,进一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排查机制,确保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等“三类人群”及时纳入监测帮扶,及时妥善消除返贫风险。分类精准施策,抓好易地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确保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开展定期、不定期排查,兜住底线要求。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强化管理和监督,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力度,加大财政、金融、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力度,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完善东西部协助机制,健全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推进在劳务、产业、园区等方面合作力度。加强产业、人才、组织、机制等重点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打牢物质富裕基础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能够拉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打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种子研发及应用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支撑,创新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健全联农带农利益机制,让农户分享更多收益。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我国制造业低端化现状,加大科技赋能制造业,加速数字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巩固优势产业地位,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推进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及产业化应用,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增值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功能特征,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三)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夯实精神富足根基

文化繁荣发展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能够满足人民精神富足需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共同富裕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及现代表达方式,推进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相融入。推动公共文化发展,推进“三馆一站”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旅、文创等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推动共同富裕的良好文化氛围,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激发人民争当共同富裕示范模范。

(四)着力促进高质量就业,提高增收致富水平

高质量就业是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聚焦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做好用工指导,加强援企纾困,实现稳就业;聚焦重点群体,加强精准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助就业;聚焦质量提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推进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提高供求之间的匹配性,实现促就业。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五)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关键。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关键是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更好地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抓住高校毕业生,提高知识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推进学以致用;抓住技能型劳动者,加大技能培养力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抓住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切实减轻经营负担,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持续增收;抓住农民工,提升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使其安心进城,就业增收;抓住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情况,適当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职业素养、就业水平,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促增收。

(六)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优质发展成果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探索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与基层学校联盟、集体化办学模式,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化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成熟完善,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平统一、可持续、优质化发展;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制度,建立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2]习近平.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吉祥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N].人民日报,2021-02-06.

[3]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

[4]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29.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15.

[6]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责任编辑:彭银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 年度兵团维稳戍边智库项目“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TZ⁃KB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残疾人研究(2022年1期)2022-08-30 07:02:20
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改革——基于浙江省域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同享共同富裕 共绘绿色港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