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珠碧玉满柯枝

2022-03-07 20:11谢常春
含笑花 2022年6期
关键词:乡愁太阳

谢常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或者是微黄秋叶,微抚的清风,或者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切身体会,总是觉得很惆怅。惆怅光阴易逝、繁华易落。为了追寻眼里的清明、心中的敞亮,我走进了乡村。

轻轻地,走在乡间的小路。轻风细雨,抚慰着脸颊,也抚慰着乡愁。很想有一把油纸伞,活成一位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幼时的回忆里,走在乡愁的味道里。在这里,你失去温情的双眸能变得清澈,柔和,善睐。在这里,你沾满尘埃的心灵能变得清新,柔软,温暖。

乡间的小路上,绵绵的细雨在低矮的墙头上跳跃,溅开一朵花,跟墙头上的小草嬉闹着。然后,跳到你的脚背上,臂膊上,鼻尖上,你能听到她们的欢快。脚下是软软的沙土,在细雨的滋润下,便有了诗意,“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便是这时节的事儿吧?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可以呼吸着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尝雨丝的甜美,聆听绝伦的天籁。甚至可以尝一尝岁月落下来的味道,凝视一下祖先离我们远去的背影。

铅华尽失,乡村像缥缈而温柔的梦。走进西畴的乡村,就像走进一帘幽梦。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形容西畴老克田村最贴切不过。

在距离西畴县城58公里的柏林乡老克田村,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个藏在深山的“诗与远方”。

走进老克田村,道路清秀整洁,两侧绿树成荫,一条条“花带”直达村民家门口,竹子编制而成的篱笆围栏、鹅卵石垒砌的原生态花台、废弃石磨铺就的乡村道路……目之所及,都是美景,指尖所触,都是乡愁。

最吸引人的,要数进村路上的这间农耕体验小屋。小屋用原生态的木材搭建框架,以石块垒成的墙面上,悬挂着簸箕、扁担、蓑衣、煤油灯等老物件,房檐下,各式农耕器械依次陈列,这些老物件虽然已经布满岁月的痕迹,但却依然生动抢眼,让人忍不住体验一番。

“我们把村民不要的废弃物件进行集中展示,通过这些农耕展示和互动,让年轻一辈可以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祖辈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本领,传承传统的农耕文明。”西畴县柏林乡老克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组长王仕春一边推起石磨,一边说起村子里的可喜变化。

曾经的老克田村,因求生存造成了森林植被破坏,村口的水源一度枯竭,变成枯井。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村庄,全村人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开始种林护山,保护生态。“之前我们这片山,没保护得好,我们这个水曾经断过,后面我们以集体来保护好山林,现在我们的树也长大了,我们的水也冒出来了,现在还可以直接饮用。”王仕春说,乡村有了好生态,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村民们在村口特意修建了水井景观,正是为了警示后人保护生态。

山林绿了,水源保护好了,在带领群众种植甘蔗、八角、砂仁发展产业后,百姓富裕了,村里的环境建设更有底气了。老克田村坚持“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的建设理念,发动群众依山就势搞绿化,就地取材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土专家”经验优势,由村里的能工巧匠设计篱笆墙、石磨路、观景亭等,把村庄建成了接地气、看得懂、能回忆的富有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

“村里哪条路适合哪种景,设计图都在我的脑子里面。”80后村民杜引程16岁就外出打工,多年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很有眼界,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他被村民们选为带头人,为村子的美化建设出谋划策。“村里的景观都是根据周边环境来设计,就比如这条石磨铺成的路,从前很滑,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侧着身子走,担心摔倒。我就想做得既有特色又安全,我们就去河里捞鹅卵石,群众把家里不用的老磨盘捐出来,一起打造了这条路,方便大家的同时,也能够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乡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淡雅的。这个通常只在文学作品里出现的词,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政府的官方文件和规定中现身,让人眼前一亮。“乡愁”出现在政府的施政蓝图中,体现了政府对人文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在这里“乡愁”,已经不是简简单单诗意化的语言了。

乡村的春天来得早,只要迎春花在篱墙吹着喇叭,只要几声清脆的鸟鸣,乡下的日子就变得暖和而亮丽了。一条弯弯的小河嫩黄嫩黄地从村中流过,从油菜花香里流过,从洗衣姑娘的欢笑声和棒槌声里流过,一群一群土鸭子轻快地浮游,分享这溪水的温柔,偶尔欢快地“嘎嘎”地叫几声,给这春的乐曲增添几个动听的音符;一些精细的草叶悄悄地在村的四野蔓延开来,一株株,一片片,沾着水露,摇摇晃晃,几头相熟的水牛,在路旁在河边啃着青草,黄昏归去,一位村童骑牛背,短笛轻吹,悠悠然,看蓝天白云夕阳,这诗情画意,被多少人写成一首田园诗,其实那意境也早就渲染在乡村的农历中……

这幅图也一直镶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这是西畴的汤谷村,那条蜿蜒而过的河流,留下多少欢畅的笑颜,那在河里捡到鸭蛋的喜悦飘逝在远方,这个是承载厚重历史的乡村。“森林顶到天,天盖住山林,树木茂盛,绿荫成林;壮族的风俗,一代一代地传承,各村各寨都要遵守,年轻的一代不能忘记……”这样悠扬的歌声经常在这个山谷间回荡。女人祭祀太阳这个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被这条蜿蜒的小河演绎得多姿多彩。女人祭太阳,又称女人节,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对太阳的崇拜,是壮族原生宗教和女性崇拜的载体,是壮族女性成年的祭祀礼仪,曾经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节日当天,看着这些少数民族,身穿节日盛装,举行着相传甚远的仪式时,你会有一种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正在浏览古越人的民风民俗,感受壮族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对太阳、女性的竭诚崇拜的感觉。

在这个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的壮族村寨,经常见到妇女们头戴两支翘角的黑色土布头帕,身穿衣襟两侧叠成羽翅,百褶裙在臀部缠绕成尾状的传统服饰。这些古怪的服饰,原来是壮家妇女,把远古先民对水牛、鸟的崇拜做成服饰穿在自己身上。这个朴实的民族把对自然的崇拜在衣食住行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上果村的西侧有座百米高的山丘,每天太阳从此山落下,上果村壮族先民把此山叫作“博汤温”(太阳山)。据寨里村民介绍:“壮族种水稻离不开水,先民发现有古树林木才有水源,为保护古树林木,把创世神布洛陀、始祖神‘者弘’和太阳女神“乜汤温”封在村四周的古树林木上,严禁砍伐,年逢祭日,全族举行祭祀。太阳山上原有一丛古树,古树死后,又长出两棵高大松树,它就是村里的太阳神树,村民祭祀太阳的活动,主要就是在那里举行。”据口传诗歌记载,在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该村就一直传承着祭太阳的活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一大早,只见这户屋檐炊烟袅袅,那家厨房传来锅、碗、盆相碰的叮当响的声音,推门进入那宽敞、整洁的四合院,只见男人们在厨房里忙着蒸制金黄色的糯米饭,而女人们则在房间里准备着节日的盛装。这些男人们早上在家里蒸制花米饭后,还要到早期太阳女神沐浴的河滩上,制作传统美食给女人们享用。中午,村里凡十八岁以上的女性必须到村前的这条蜿蜒洁净的小河里沐浴净身,穿传统民族盛装。然后,女人们爬到太阳山顶,清理祭祀场地、摆设供品。太阳当顶,女人们唱诵《祭祀太阳古歌》,举行祭祀礼仪。参加活动的女人分享供品,吃黄色糯米饭。在傍晚,凡吃过黄色糯米饭的女人到河滩上陪太阳女神共进晚餐。

相传,远古天上有十二个太阳,轮流挂在天上,大地被烤得一片焦黄。由于不分白天黑夜,人们一睡就是几十年,等醒来,藤爬满了全身。那时昼夜不分,人们认为是太阳在作怪,去求教大神布洛陀,布洛陀召集人们射太阳。众人推举郎星去射太阳,射落了十一个,众人叫郎星留下了一个照亮天际。但是剩下的那个太阳害怕躲着不出来,天地一片漆黑。没有太阳,人们不能生活,妇女们聚众商量,推举了身强力壮的一位妇女找回那个躲着不出来的太阳。为了纪念太阳重新回到天上的日子,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妇女们一代接一代地举行祭祀太阳的仪式,并以这天为女人节。这便是女人节的由来。

在感受这个百越后裔民风民俗的同时,人们更震撼于这个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融入了生活的点滴,在他们眼里,那山、那河、那沟、那水、那树皆是有生命和充满灵性的,更不用说那田里耕种的牛,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这种原始的崇拜是一种生命的回归,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感恩。太阳山上的歌声,伴着天空的太阳西沉,给这片天地留下一片祥和与宁静。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根”与“魂”的守望者。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为此,要不断挖掘、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层面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2014年以来,汤谷村整合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援建、文化、林业、水利、美丽乡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两千多万元,在保护生态中寻求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的帮扶下,瓦厂村还立足“太阳故乡”这一文化品牌,开办村办企业汤检益民公司,建设了西畴汤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三楼的幸福工场里,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幸福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村民陈兴美正专心致志地在做电子线圈,她在车间上班已有三年多。“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比较稳定,也方便照管小孩,小孩来到这里也有伴,一个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努力一下还能再多挣一点,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比以前有盼头了。”

产业园里的文创车间则与幸福工场的热闹截然不同,这里陈列着各种款式的彩绘文创产品,神态各异的彩绘娃娃十分养眼。汤谷村归阳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合作社理事长李文静正伏在桌前,细心地给文创产品上色,“这些都是我们一笔一笔自己画上去的,最受欢迎的是一款壮族娃娃彩绘笔筒,是根据我们汤谷村当地壮族服饰为参考设计而成的,能得到顾客喜欢,我们也很开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还通过文创产品搭建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最高人民检察院驻西畴县瓦厂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北战笑意盈盈地介绍,“我们的文创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等省市之后,外面的客人通过我们的文化产品,认识我们西畴县,同时也能吸引大批的客人来汤谷旅游,把西畴的好山好水与游客共同分享。”

目前,捧着文化和生态这绿色的“聚宝盆”,汤谷村积极践行“两山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不断给青山增绿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山上的树木要继续保护好,我们在村子里种了六万亩八角树和三万亩的草果,让我们的山继续绿起来,群众也增收富起来。种植八角、草果有一份收入,加工草果、八角还有一份收入,每年年底,我们通过八角、草果赚到的一些钱还有一些分红,让老百姓能够从绿水青山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绿豆子’变成‘金豆子’。”张北战说道。

如今的汤谷村,文化特色逐步凸显,产业发展初见效益,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群众收入逐步提高。漫步汤谷村,青葱的山林、流淌的溪水、碧绿的田野、崭新的民居、居民们幸福的笑容,为世人呈现出一幅和谐、文明、富裕、优美、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丽景象。

几阵细雨洒过,几缕轻风吹过,几片阳光照耀过,你就会感到许多乡土的气息。那路旁,那垅里,那坳上,那坡下,清早还只是那么一星绿,一点红,可转眼间,那绿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那红也成了大块大块的红,红绿相间,铺展开去,格外赏心悦目,在这宁静的边缘,又似有小小的温柔织一段缠缠绵绵的牵挂或诱惑,忍不住就出门去仔细地看那大片大片的绿,真是绿得有味儿。那是纯粹的绿茸茸,给人一种极鲜活的感觉,似乎吸一口气,都能吸进这绿的滋味。那农家院子里单株的绿树,或是一株柿树,或是一株橘树,有些孤立,不算高大,却生一身嫩绿的叶片,叶片里是星星点点的花芽,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团凝固了的绿绸,绿绸有点点白花缀着,煞是好看;而更远一些的那些成群的树,却低低地伸出放射状的枝条,上面零星地挂些叶片,枝头爆出的一粒粒芽儿,给人许多生动、鲜亮和希望……

西畴县鸡街乡后卡村群众的庭院就是这样,红绿相间,充满诗情画意,被绿色包裹的小村庄炊烟袅袅,一幅山水泼墨画便在眼前。走进后卡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付正升家,整洁的院落里,鱼池清秀,绿植精致,葡萄长势喜人,一片鸟语花香。在绿美文山行动的热潮下,他率先对庭院进行改造,自己动手设计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面对满园生机,付正升一脸笑意地说,“我们村是和谐村、实干村,党员干部给力,群众非常团结,家家户户用自己的双手扮靓庭院,保持卫生清洁的意识很强。现在村庄边打造边规划,就像一个景区,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村游玩度假,大家建设美丽家园的劲头很足。”

行走在后卡,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建筑风貌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花木环绕又不失乡土气息。在村口,利用废砖烂瓦堆砌建成的“党建民心墙”向人们展示着后卡从茅草屋、土坯房到现在砖瓦房的演变,在绿植和花卉的映衬下,韵味十足;在村道转角,多肉长廊在石槽、磨盘、瓦片的点缀下更显精致,惹人驻足;在“振兴花海”,万紫千红的鲜花从倾倒的水缸口盛开而下铺满整个花园,村民的美好生活也随着花朵倾倒流淌……

现在我们要播种的是小白菜,种下去后将移交给菜地主人管理,半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采摘。”村里的种菜好手罗应琼正在菜地里劳作,随着一颗颗种子落进肥沃的土壤,一块块整齐精致的、有着专属铭牌的小菜地即将长满果蔬。

这是后卡村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开发打造的“振兴农场”,把环绕着村庄的三亩闲置土地,按照每块12平方米的规格分隔成70块整齐的菜畦,面向游客提供农耕体验服务。对于城里人而言,繁忙之余能在郊外耕作一块土地,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也不失为一种亲子娱乐、放松心情的方式。目前小菜地已经全部出租,并派了专人进行管理,每年能为后卡村集体带来两万余元的收入。

在后卡村,这样一步一景、处处巧思俯拾皆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头都是源于当地党员干部和村民集思广益,并结合村里特色所打造,全面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后卡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乡村是两个饱蘸着情和爱的字眼,总是让人倾注着无限的思念和向往。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乡村的山峦、小河、古树、老井、田野、村庄;乡村的鸡鸣狗吠、春夏秋冬、晨雾暮霭……

沿途有风景,村里有乡愁,田野有产业,一幅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缤纷画卷正在西畴沃野上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乡愁太阳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寻找乡愁
乡愁凭寄
谁在吞掉太阳?
绿太阳
太阳几点睡觉
回头一望是乡愁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