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熊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出现“绿色”13次,其中关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表述在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共五项内容,主题依次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紧接着,谈制造业的发展要点,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此外“绿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12次。其中,谈“污染防治攻坚”,出现1次;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出现1次;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领域之一,“绿色环保”出现1次;在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现8次;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现1次——“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全文13次提到“绿色”,与制造业相关的话题包括: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环保领域的装备及其他产品制造,绿色低碳产业中的制造业。归纳起来其实是两个: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以及与绿色环保、绿色低碳相关的制造业,因为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可以包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布日期为2022年10月16日。约19个月前,2021年3月12日,经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文出现绿色50次,其中和制造业相关的表述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等。这些内容着重部署了推动制造业绿色和发展,尤其要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聚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
还有一份包含制造业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内容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1年12月27日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这份文件出台时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之间,由中央网信委印发,而不是由中央网信委的办事机构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非常值得重视。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第四部分“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的第五项重大任务“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中要求“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进而用单独一段阐明如何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出“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而产业的一大门类是制造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11月15日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专门对工业领域(主要为制造业)“十四五”时期的绿色发展作出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然而,“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部署了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九项主要任。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可以了解当前我国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