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帆,李敏,2,辛晓卉,苏春伟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 100020
体质是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疾病性质等关系密切。儿童脏腑娇嫩,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等尚未发育完全,体质特点与成人差异较大。目前,用于测量成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发布多年,且应用广泛,但尚缺乏统一的儿童中医体质辨识评价工具。由于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存在差异,本研究将根据前期制定的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制作成调查问卷,以北京市 3~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为修改或删减条目提供依据,以期为北京市 3~7岁儿童中医体质辨识提供有效、可信的测评工具。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3-6月对北京市东城区、密云区3所幼儿园及同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招募的3~7岁健康儿童453名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9BL02-043-01)。
①年龄 3~7岁;②北京地区常住人口;③家长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能根据相应提示正确填写纸质版或电子问卷;④家长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调查时有急性病,或有严重呼吸、消化或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非缓解期者。
采用纸质版或电子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均使用统一介绍语,并进行线上、线下同步辅导,指导家长填写孩子未患病时的一般状态,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问卷一般资料部分:包括儿童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体质量表部分:采用前期理论研究结果制定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该量表由 9种中医体质亚量表组成,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阳热质。共78个题项,因部分题项归属多种体质类型,故本量表涉及条目103个。
量表采用Likert五分法进行评分,选项为“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其中部分题目采用二分类项,如体型问题。
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题目与样本量比例常为1∶5或1∶10。本研究采用题目与样本量比例1∶5原则计算样本量。量表共设78题,考虑存在问卷提交错误、问卷填写不合格等问题,增加10%样本,最终收集有效问卷430份。目前对于重测信度的样本量计算尚无统一规定,本研究根据初测样本量,结合实际情况,对52名儿童进行第2次测试。
问卷调查的辅导人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成员,调查时使用统一的介绍语说明填写注意事项。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多次核对,保证数据准确。研究过程邀请流行病学及统计学专家进行指导。
共收集问卷453份(纸质版问卷87份、电子问卷366份),其中有效问卷430份(幼儿园问卷378份、门诊问卷52份)。430名儿童中男212名(49.3%),女218名(50.7%);3~4岁74名(17.2%),>4~5岁113名(26.3%),>5~6岁164名(38.1%),>6~7岁79名(18.4%)。
对9个亚量表分别进行信度检验,对52份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痰湿质量表 Cronbach’s α为0.563,提示该亚量表的信度较差,后期需进行修改,其余亚量表的Cronbach’s α均大于0.6。各条目逐条删除后,Cronbach’s α上升值均小于0.1或未上升,提示亚量表各条目内部一致性好。各亚量表的Cronbach’s α 及重测信度详见表1。
表1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信度分析
2.3.1 变量相关分析
对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属亚量表得分进行 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Pearson相关系数<0.4的条目删除,见表2。
表2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变量相关分析删除条目
2.3.2 结构效度分析
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阳热质亚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6,提示9个亚量表可行因子分析。根据Kaiser特征值>1的原则输出因子个数,仅气郁质与特禀质亚量表的累积方差解释率>50%,为使所提取公因子更有效地解释量表构架,增加公因子数量直至累积方差解释率超过50%,见表3。一般认为因子载荷系数<0.2的条目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各亚量表因子载荷系数见表4。
表3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结构效度分析
表4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因子载荷系数
从生理特点方面,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形体结构及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均未发育完全,其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生机旺盛,发育迅速,阴阳平衡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是以“阳”生为主导趋势带动“阴”的不断成熟与完善,阳气的生发在阴阳平衡中占相对主导地位,因此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阳气偏旺的体质偏颇现象。因此,本研究在儿童中医体质类型编制中增加了“阳热质”。另外,儿童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因此在量表或调查问卷中,对于儿童自我感受的描述较少,更多代以父母及医生观察的表象,如气虚质中的“肌肉松软、脸色偏黄、说话声音小”,湿热质中的“口气重、大便容易粘便盆”等。
中医体质在生理上表现为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产生病变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等。当人体相对稳定的体质过于偏颇时,易导致疾病发生。有患病倾向或处在疾病缓解期的儿童,可以通过改善或纠正偏颇的体质,消除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从而预防疾病发生。同时,疾病传变也与体质因素及感邪性质有关。中医体质类型的判定可为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提供依据,因此,制作儿童中医体质测评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判断量表优劣的关键指标。信度分析在于研究样本数据是否具有可信性。本研究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及外在信度(重测信度)检验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一般探索性研究中Cronbach’s α<0.6则需要考虑修改量表。本研究中9个亚量表Cronbach’s α为 0.563~0.809,重测信度的 Kappa值为 0.662~0.925,除痰湿质外的亚量表Cronbach’s α均大于0.6,提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痰湿质亚量表需进一步修订。
效度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研究条目是否可有效测量变量,即量表是否准确有效。在研究设计阶段,课题组结合古今书籍及文献资料,在初步制定儿童中医体质分型及条目池基础上,邀请全国 11个省份具有地域代表性、对儿童中医体质有研究且具有丰富儿科临床经验的专家17名,进行3轮德尔菲法的体质定义调查及1轮条目权重调查,最终制定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保证量表内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Pearson相关系数反映了各条目与所属亚量表总分的相关性。该部分删除条目主要包括舌象、唇色、饮水及小便情况四部分。其原因主要为:①家长平时很少观察舌象。特别是伸舌这一行为需要儿童配合,伸舌力度及时间也会影响舌色。②3~7岁儿童在幼儿园的饮水、小便等情况家长不易把握。③家长不易理解唇色、舌色等专业问题。由于家长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对于“颜色偏红”这一描述难以进行判断。④儿童舌色常受到食物的颜色、温度及药物影响,因此家长对舌象的判定欠准确,医务人员的判断也仅针对当下舌象,未必为儿童常态。以上条目与亚量表总分的相关性亦较低,故删除。结构效度反映所要测量内容的理论结构,本研究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实现。结果显示,条目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0.948%~64.329%,各公因子的载荷系数多大于0.4,提示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研究对象局限在东城区、密云区,评价适用于北京市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其代表性不足,需进行多地、多中心抽样。②相对样本量不足。本研究虽根据量表信效度分析所要求的样本量进行抽样,但3~7岁儿童中痰湿质、湿热质等体质类型占比相对较小,其检验结果较差,需进行大样本临床调查补充数据。③量表或问卷仍需进一步完善,使条目的表述更为准确且便于家长理解。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完成 3~7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提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儿童的中医体质情况,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扩展研究地域以完善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