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年味儿

2022-03-07 06:35江宁
环球人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拯救破圈味儿

江宁

春节,是中国人在文化传承层面的年度性回归。神话传说和民俗文化积淀着历史底蕴,阖家团圆与美味家常勾勒出人间烟火。千百年来,春节从精神和物质两个维度,构筑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情结。

春节最让人期待又难以忘怀的,是年味儿。洒扫、祭祖、守岁、拜年、敬老、抚幼……这些饱含仪式感的议程,酝酿着、沸腾着、释放着年的味道。融进年味儿里的,有祝福、祈愿,有亲情、乡愁。归根结底,年味儿里蕴含的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礼敬,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但是,年味儿越来越淡,也正在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譬如虎年。人们关于虎年的集体记忆,尤其在老辈人那里,可能还在闪回着孩子戴着虎头帽、门口贴着虎门神的意向,一派春光万道、虎威千山。这些年,灯笼照挂,对联照贴,春晚照看,可就是觉得怎么着也不是那么个年味儿。抢红包代替了年夜饭,飞海南代替了走亲戚,一家人好不容易齐聚一堂,也是各玩各的手机,各过各的年。

年味儿都去哪了?问题出在哪呢?诚如费孝通先生在1970年《春节家书》里所言:“物质生活谈起来话多,精神生活就微妙。可传而不可说,非不能说说不出也。”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富浓烈情感的节庆载体,春节在农耕时代的土壤中落地生根,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出现“水土不服”在所难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年俗被不断简化,意义被不断解构,似乎也都情有可原。但是,这背后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却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

无独有偶。以国风潮为例,当我们为国风渐成时尚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怪现象着实令人忧虑——部分扛着国风大旗的创作者,以“破圈”为名,占据受众视野的“C位”,实则只是流量与资本的傀儡。一些歌曲,堆砌文字、胡拼乱凑,生产着“霸王收起剑,别姬也已走远”等文不通、字不顺的歌词;一些古装剧集,华美精致的服化道具,掩盖不住肤浅干瘪的创作立意,更掩盖不住为了噱头而曲解历史、哗众取宠的目的;还有一些城市,掀起各式各样的“梦回XX”风潮,却只是将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众情感的老街区打造成“伪民俗”的网红商业街……

我们期待中的春节,既要有围炉共享天伦之乐的仪式感,又不乏让年轻人为之兴奋、充满认同的时代感;既要能庆祝当下、展望未来,又得能回望过去,触及千百年凝结而成的文化之美。

这其中,有若干问题值得追问——时代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抛弃传统文化的缘由,还是成为我们赋能传统文化的动力?这些年,我们为传统文化注入了什么,又在抛弃着什么?被我们有意无意丢弃的,有多少是势在必然、务须与时俱进的,又有多少是任性而为、多年后终将为之叹息的?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先秦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兴起,魏晋名士风骨,大唐海纳百川,宋明理学思辨,清代实学致用……不论是秦文汉赋,还是唐诗宋词,或豪放刚劲,或婉约优美,字里行间记录的是中华民族进取自强、乐山好水、忧国忧民的精神世界。小至除夕守岁中流露的人伦情感,大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些融入民族基因的价值观,不仅赋予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给予中国人坚不可摧的磅礴生命力。中华民族历经各种挑战和动荡却能始终不卑不亢,离不开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滋养,其间蕴含的丰富思想哲理和文化精髓,至今依然为回应时代需求、解决现实问题供给着中国方案。

这是历代先贤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好的礼物,务须珍惜。同时还要时刻铭记,不是所有宫商角徵羽的曲调都能切中国乐韵律,也不是所有钩心斗角、飞檐走壁的建造都能呈现古建风貌。迷失了文化内核,即便包装再多民族元素,也无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围与“破圈”。

敬畏歷史但不能抱残守缺,复兴传统也不可离经叛道——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对严肃内容、主流价值、传统审美的深度开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是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如果对传统文化敬而远之、自惭形秽甚至以一种落伍者、失败者的无助心态去对外拓展、刻意“破圈”,反而会让自己堕入不中不洋、非古非今的“怪圈”。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一些圈粉无数的跨年晚会上,IP与古风齐飞,传统共流行一色,中华优秀文化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从《唐宫夜宴》到《墨舞中秋》,主流媒体在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将中国节日打造得美轮美奂;《典籍里的中国》让伏生来到现代图书馆,屈原亲见“天问一号”,宋应星与袁隆平跨时空握手,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依旧在新时代鼓荡。2021年的这些“名场面”,用的是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展现得却是亘古不变的民族魂。

这些成功案例说明,对待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一要自信,二要创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一定是有内核、有灵魂的作品;真正能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也一定是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作品。

说回到年味儿,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期待中的春节,既要有围炉共享天伦之乐的仪式感,又不乏让年轻人为之兴奋、充满认同的时代感;既要能庆祝当下、展望未来,又得能回望过去,触及千百年凝结而成的文化之美。“拯救”年味儿,需要坚持民俗中的美好仪式,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也需要顺应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让传统与时尚化需求接轨,既不丢本色,又过出新风。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每一个中国年过出中国味,传统节日才能在时代浪潮里,越过越热闹,越过越对味。

猜你喜欢
拯救破圈味儿
敢于奔跑,勇于破圈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广播创新“破圈”中打造“爆款”
长城“破圈”,直播卖车可否打破净利下滑魔咒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破圈”进步
虔诚的行者
中国企业再“拯救”德国机场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