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兰
語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受人间的冷暖,语文文本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的熏陶。重复阅读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咀嚼和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重复阅读,自主标注文本感情句
在学生的预习环节,首先要对文本进行粗读,在此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把握总体脉络。其次要进行感情句的勾画,在阅读中对触动自己的句子或者通过联系上下文对体现感情的句子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我与地坛》的预习环节发挥最大的价值。
《我与地坛》并不只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不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这些宏观的感情需要学生在重复阅读文章中进行感受。在文章开头的一句“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因生病瘫痪不得已摇着轮椅的无奈,也可以感受到地坛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不光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这句话在学生初步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史铁生对于地坛的深厚感情,他双腿瘫痪,去不了更远的地方,地坛承载了他内心的痛苦,也让他重新感悟人生。
此外,学生在自主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具有活力气息的短句:蜂儿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转身疾行、飘虫忽悠一下升空,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充满自由活力的大自然的景象,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史铁生即使受到了生活的摧残,但是描写出来的文字还是那样的美丽而且具有活力。课前预习的重复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更是要通过标注来总结分析一些或细微或宏大的情感。
二、重复阅读,小组讨论感情内涵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而且一个人的想法很难引起思想碰撞的火花。因此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在小组成员激烈的碰撞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来探讨出最准确的文本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一些文本进行细读,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给了作者什么启示,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进行分析。这个问题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对于作者后来的影响两个层面,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从文中对母亲性格描写的词汇入手,母亲对作者是疼爱的,词汇和短句的表达体现着母亲对于儿子的疼爱,儿子的痛苦在母亲这里总是加倍的;母亲对儿子是理解的,她愿意让他出去走一走,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在“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给了作者什么启示这个问题”上小组内部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学生从文中找到“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母亲对于作者的影响,人一定要有意义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就是好好活着。他的母亲希望他能好好地活下来并找到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认为这就是作者自主提出的母亲对于自身的影响,这就是全面的,但是有的学生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这一部分并不完全,应该从作者的处事方式来分析,从作者的思想和行为上分析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从开始对生活充满绝望到后来感悟生死,看淡得失,这是史铁生的成长,从这里可以感觉到母亲对于史铁生心境的影响。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对这句话的细读以及对文章的细读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交流。
三、重复阅读,教师带领体悟感情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可能无法发现读懂,这时候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要带领学生进行段落和句子的反复咀嚼,在反复地分析中寻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此外,如果学生对文章感情的理解不够准确,教师可以进行引导纠正,也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且,通过教师的补充及对拓展资料的讲解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反复阅读中体会一些更加细微的感情。
教师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他独自跑到地坛去,他为什么会自己去,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去细读文章的前五段,院子荒芜但不衰败,荒芜的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衰败的是那些微小的却具有生命里的事物,是那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让作者感到了乐观的气息,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思考出植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荒芜的景物正好与史铁生的心境相吻合,是种心境的外化,并且那样的环境也给了史铁生一个思考的场所,让他静下来思考生命的问题。至于那些不衰败的生命,关键是让他找到了一种生命感,那些小生命虽然被遗忘,但是依旧遵循着生命的规律存在着,这为他对下文生死的问题和怎样活的问题带来了思考,这些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线索。在反复阅读中我们感受到史铁生在悲痛欲绝时被这些微小的生命启迪,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颓废的思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回想一下还有哪些描写母亲的文章,并与这篇文章进行对比,在反复对比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不同作者描写母亲的不同心境和方式。老舍的《我的母亲》虽然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母亲对孩子的爱,但是本中的几个片段足以展示这位母亲的形象,从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去吧,小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细微的关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第二部分也写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包容和理解,愿意让自己出去走一走。史铁生和老舍描写的母亲都是温暖且具有感染力的。但是,两者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描写的母亲又是具有差异的,老舍在文中提到的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主要是性格方面的,这种性格方面的影响是从幼儿时期到成人时期一以贯之的。史铁生的母亲对史铁生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性格层面,而是更深入的影响,母亲从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上带领史铁生走出生活的深渊。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史铁生的母亲,就没有今天的文学巨匠。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反复咀嚼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文章中相似情感描写的不同之处,最终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悟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